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时期的时代际遇下,法治观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必然要求,可作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软性支撑。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应列为其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法治观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深化理论研究、开发隐性教育模式、营造法治环境以及加强舆论引导,是培育公民良好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引导公民感受法律中蕴含的社会价值取向,支持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法制教育是社会、国家或政党和一定的法治理论、法制制度及法治观念,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培养公民的法律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教育对象是社会的全体公民。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社会法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的对象重点是大中小学学生。如何正确认识青少年法制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意义,不仅关系着在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学校教育自身教育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而且关系着学校教育能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现代法律素质的人才,关系着能否为和谐社会铸就坚实的法律素质基础。青少年法制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仅是“法治中国”的题中之义,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通过现代法治意识的“导向”、理性法治行为的“驱动”、崇高法治信仰的“涵化”,其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展现。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教育功能,应建立多元普法阵地、创新法治教育内容、凝聚法治文化氛围等,建构其教育功能在学校的实现路径,为建设平安法治校园、提升社会法治文明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法治文化包括法律制度、法律观念及法律行为,并注重体现法的价值追求及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是与人治相对立而存在的优秀法律文化类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在契合人类法治文化共性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框架内,普及法治文化观念、完善法治文化环境、树立法治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发力、自上而下的法律制度保障、多层面的法治载体建设,从而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并逐步沉淀为社会成员的法治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深入开展我国法治建设,需要在理念层面上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对法律实施效力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应传承的传统文化内容有:儒家和谐中庸的价值导向,修身立德的人品要求,注重伦理的道德文化;应舍弃的传统文化糟粕有:重人治轻法治的社会治理观念,忽视个体权利保护的意识思维,地位不同差别对待的特权思想。在对传统与现实、国外与国内优秀文化充分整合之后的法治理念应是科学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6.
试论法治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近现代阶段产物,最早形成于近代西方,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存在为前提,有着特定的内涵,具有依附性、大众性和主导性等特征.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未导致传统法律文化的消亡和法治文化的树立,其原因对当前法治文化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应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和市民社会的完善,为法治文化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应致力于西方法治文化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法治文化理论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7.
法律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法律思想、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历史积淀,它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教育法律文化是教育法制扎根的土壤,也是一切教育法律制度和思想不断创新的源泉.在当前的教育法律文化建设中,在不断完善以教育法律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性法律文化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心理的培育,从而使观念性法律文化与制度性法律文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草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辅导员教育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根文化的兴起看似偶然其实有着必然性,其独具的特点受到了大众的喜欢,尤其是受到大学生的追捧.草根文化吸引大学生的同时也广泛地影响着喜爱它的大学生.文章试图通过分析草根文化的兴起、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讨论辅导员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应如何转变教育理念,利用草根文化的价值来继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和水平,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改革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水平的法学院应当同时担负五大使命:培养治国理政和从事法律职业的杰出人才;改善对正义的管理,营造社会的价值观;创新法学理论和思想,以指引法治实践;补漏社会付阙和改革完善制度,为国家、社会和公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营造和弘扬法治文化,推动社会成员把法治作为稳定的生活方式.法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瞩目的一个焦点.法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具体制度的改革,同时通过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握好中国法学教育的特色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观念是实现国家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受传统法律文化和社会法治环境的影响以及高校法治教育局限性的制约,大学生法治观念总体上比较淡薄。本文探讨了加强高校法治教育、培育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和优化社会法治环境等对策,以期增强大学生法治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切实推进,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相较从前得到了长足发展,法治状况以及人民对法律制度的满意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若要能够切实有效推进法治进程,国家仍旧需要更多的法律人才,而与人才息息相关的莫过于法律教育.就当下而言,我国的法律教育更多是着眼于理论的教育,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职业理性的教育和培养,导致法律人在践行法律的过程中失掉了法律人应有的法律理性,缺失了身为法律人最为宝贵的精神.如何能使法律人的职业化发展取得更加全面的发展,通过反思后认为,除了理论教育的深入,同时也应树立法律人的理性.  相似文献   

12.
从事法律援助是法律诊所课堂外的教学形式。来自于美国的经验在中国被认可与应用不能证明诊所教育就是成功的,中国诊所教育有必要对诊所开展法律援助从根本上明确它的社会定位。研究诊所法律援助独特的风格,使之区别于政府的和其他非政府的法律援助,将教学目标与法律援助有机地结合,在教学研究与法律援助理论上有所创新,这对于在多种法律援助机制并存的现实情况下,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作为跨文化法律交际桥梁的法律翻译在法律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首先阐述了法律语言在语篇、语句和词汇方面的特点及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进而论述了法律语言的特点对英汉和汉英法律笔译的影响及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作为来自社会生活本身的产物,民事法益包含民事社会生活利益和民事法律应保护性两个要素。民事法益具有仅得民事法律消极或间接保护的天生弱性,使得民事法益游离于民事权利体系之外,难以得到民事法律的"眷顾"。加强民事法益的保护正是为了克服民事法益自身这一与生俱来的弱性。以民事法益之属性为切入点,探求民事法益保护之蹊径,正是民事法益属性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高校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否深刻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从历史看,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对高校的法学教育发挥着桥梁、导向和检验功能。从现实看,高校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究其原因,既有法学教育自身的问题,也有司法考试制度的缺陷。未来应以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为契机,从推进高校法学教育改革和完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两个方面着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相互衔接、彼此互动,进而为法治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6.
Legal Notes     
Educational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  相似文献   

17.
18.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法律的一种崇尚,它不但是法治的内在动力,也是法治实现的必要条件。西方具有悠久的法律信仰传统,然而在我国由于历史、文化和政治的原因,尚未重视法律信仰,所以树立法律信仰应作为目前中国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9.
法律诊所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真实案件,是注重和强调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技能及职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法律诊所教育是克服法学教育现存弊端、培养合格法律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对改革和发展我国法学教育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吉海荣 《茂名学院学报》2004,14(2):38-39,62
沿着解构传统法律文化的进路,讨论当代中国社会法治建设所面临的制度与理念脱节的问题;文章提出以独立的思维,开放的思想,摒祛“本土”与“西化”的争论,将人类一切法律文化成果都看作一种资源,进而探讨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法律文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