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高师院校(U)如何更好地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G)以及中小学(S)建立合作关系历来是一个难题.合作目的的错位、利益与职责机制的缺乏、地位的不平等以及管理文化的差异,导致地方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合作的实然关系不理想.从应然意义而言,高师院校要以服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范畴,以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问题为主业,以引...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是技能性与适应性相融的专业,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需要大学(University)与中小学(School)合作(简称U—S合作)。大学作为教师培养的"母机",具有主动参与U—S合作的激励,但在U—S合作过程中,大学的结构惯性、评价机制以及组织边界等制约着教师教育U—S合作,使其陷入合作困境。鉴于此,大学需要回归"育人"主旨,消减其参与U—S合作的取向性障碍;完善其评价机制,鼓励大学教师参与U—S合作;重建以现代大学专业学院为组织机构的教师教育学院体系,规范教师教育组织边界。  相似文献   

3.
在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怎样使师范生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成一定的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是摆在高师教育面前至关重要的问题.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促进了高师学生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成为提升高师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艳 《文教资料》2009,(13):73-74
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音乐教师.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提升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本文从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听觉能力培养和审美素养提升三个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以往高校与中学合作(U–S合作)过程中“单向”或“分离式”的误区,U–S合作应把促进大学教师、中学教师(职前职后)的专业成长作为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合作,成功构建高校与中学、师范生(职前)—中学教师(职后)—大学教师共同受益的“大中学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即是大学教师、中学教师(职后)、在校师范生(职前)共同构成的,以各种教育任务为载体,以促进各方面全面成长为目的,以“主动、尊重、开放、共赢、引领”为原则,通过合作、交流、沟通、分享教育教学资源和研究成果而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团体。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建立“大中小历史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开展了以培养卓越教师教育人才为核心的大中学联合教研与培养机制建设,初步达到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进程急剧加快,如何更好地加强高师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服务于高师教师的学习和专业发展成为重要课题.文章从高师教师信息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高师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两个方面进行叙述,希望以此促进高师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从而加快高师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高师院校音乐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但仍存在自我意愿消极、学习意识淡薄、科研意识与创新意识滞后等现象。高师音乐教育既有的教育模式、课程体系、人文素质教育等因素对高师院校音乐教师专业素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专门化的高师音乐教师职前培养,坚持高师音乐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的连贯性,建立研培一体的高师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对175名中小学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调查表明,他们对高师院校培养的新教师的专业素养满意度不高,凸显了高师课程体系在中小学职前教师培养中的缺陷。高师课程迫切需要改革,高师课程改革必须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具体而言,高师课程改革必须着力涵养职前教师的师范素质,锤炼职前教师的实践智慧,强化职前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提升职前教师的专业自觉。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作为培养师资的高师院校,提升教师教育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2014年教育部启动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高师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职前教师培养是卓越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师范生专业理念的树立和专业知识的储备则是提升卓越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前提和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新课改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在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教学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交往与合作的能力等方面有新要求.应对思路是进一步明确提高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意义,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加强对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研究,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要求;深化高师院校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