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诗中记载了极为丰富多彩的各地区、各民族的民俗风情,是研究民俗风情的珍贵资料.本文择取陈元光、岑参、刘禹锡、柳宗元等四位诗人有关民俗风情的诗歌描写,展现了唐代某些地区的祀鬼神,节日、狩猎、刀耕火种、采菱等活动,以及传说故事、婚恋习俗、“异(?)殊音”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从中可借以窥见唐诗中所蕴含着民俗风情的宝藏.  相似文献   

2.
明初高棅的大型唐诗选本<唐诗品汇>、精选本<唐诗正声>在明代传播极为广泛,二者不仅从选诗、体例、经典诗作的确立上影响了明代唐诗诸选家,更在"四唐分期"、重视辨体、以声调论唐诗等方面深刻影响了有明一代的唐诗观,是明代唐诗学的理论起点,其唐诗观念到现在仍然被我们接受、使用,在唐诗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是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那些简朴民风、人物取名、山川风物等描写,无不深深地印上了作者家乡民俗风情的烙印。使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城市诗歌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与城市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兴起之初,从早期的《诗经》乃至汉乐府、大赋,进而到唐诗、宋词,其间都留下城市生活的斑驳投影。伴随着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诗歌所表现出的情境也愈加充实:建筑风光、世态万象以及民俗风情皆可入诗,诗歌成为古代城市文化的记录者。同时,它又是诗人心理空间在城市中的投射,蕴涵着诗人的城市观念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5.
论集唐诗     
集唐诗是在唐诗巨大影响下形成的一种集句诗类别,产生于北宋,在南宋获得迅速发展,在金、元时期走向衰落,但最终在明、清二代走向了繁荣。集唐诗既在题材内容和近体诗形式上继承了唐诗的特点,又在咏梅题材、专题化和开创新形式等方面体现出对唐诗的发展。集唐诗的发展,是唐诗不朽的艺术魅力、诗歌追求“新变”的需要、历史上的“唐宋诗之争”以及历代诗人的连续创作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民俗风情作为一种活着的民俗文化,是一定地域民众社会生活真实而直观的写照。近年来,民俗风情旅游也以奇特的风采进入了旅游市场。本文在阐述民俗风情旅游及民俗风情旅游业的特点基础上,分析了民俗风情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民俗风情旅游的基本定义及分类入手,简要地分析我国民俗风情与旅游的关系,并突出了民俗风情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指出了目前我国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时所存在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民俗风情旅游已成为了我国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应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陵地区的民俗风情是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楚人及其他夷人,秦汉以后居住在这里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相沿积久而形成的社会风尚、礼仪、习俗等。这些民俗风情经过了漫长历史的洗礼,在每个朝代都有着它不同的特点,在唐代这个社会高度繁荣而又兼容并蓄的朝代,再加上江陵地区自身的社会环境自然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形成了信巫鬼重淫祀的习俗,反差强烈的婚俗、形式多样的民间活动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湖北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及湖北民俗风情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湖北民俗风情游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唐诗解》之成书与《唐诗品汇》的渊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楝《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力的唐诗选本,对明代之诗歌创作和唐诗选本影响巨大。唐汝询自幼目盲,借助父兄子侄而“听读”至于博学,编选《唐诗解》一书。文章从编选体例、唐诗分期、作品选录等方面,以详明的数据和具体的分析,比较深入细致地论析《唐诗解》一书与《唐诗品汇》之间的传承与创变。《唐诗解》以《唐诗品汇》为选录渊薮,参酌《唐诗正声》、李攀龙《唐诗选》,而勒成体现唐汝询自身选录眼光的诗歌选本,在唐诗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往在“以诗为词”的探讨中虽然涉及到了苏词和唐诗的关系,但局限于其豪放词与盛唐诗的联系,关未就此展开苏词与唐诗关系的全面考察。苏轼词和唐诗的关系可以由中晚唐诗追寻到盛唐诗。就其与中晚唐诗的关系而言,集中在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人,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能提供字面采择,更因其寄托了身世之感;就其与盛唐诗的联系而言,集中在李、杜诗歌,其中李白的读对苏轼豪放影响很大,杜甫的诗在很多方面影响了苏轼婉约词。此外,苏词还以唐诗为中介接受了陶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唐元和年间,唐诗风格发生了一次全方位的新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通俗化、散文化、情志化等多方面的诗风特征;这些特征的出现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中唐诗风新变是唐诗发展的一大关键,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诗歌辨体,尤其是唐诗辨体,始终是明代诗学批评的重点内容,明人编选的大量唐诗选本中包含了强烈的辨体意识,涉及到了辨体理论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像高棅的《唐诗品汇》等经典选本的编选与传播,直接主导了唐诗辨体理论的建构与论争。  相似文献   

14.
语音修辞、语义修辞、语法修辞等唐诗主要修辞方法在不同层面的创造性运用,顺应了不同诗体、不同诗作的格律要求和修辞目标,彰显了修辞独特而丰富的文本功能和审美价值,成就了唐诗“干岩竞秀,万壑争流”的修辞特质和艺术风采.文章从语音修辞、语义修辞、语法修辞、语篇修辞、风格修辞等五个侧面勾勒唐诗修辞的概貌.  相似文献   

15.
唐代球类运动诗是唐诗中独特的一类,界定其概念,研究其主题、风格等相关内容必然会进一步推动唐诗的深入研究,更好地展现唐诗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谢榛、李攀龙、王世贞等人结社,文坛上再次出现了一个复古高潮,同时,尊崇盛唐诗歌也又一次掀起了热浪。后七子的唐诗观并不完全一致,论诗主张也大有径庭。但总体上仍然可以看出两条清晰的发展线索:一条是承前七子旧说严格遵循传统格调派唐诗观的途径;另一条是对传统格调派唐诗观的修正和改良。因此,从唐诗批评史上看,后七子的唐诗观仍应算作明代格调派唐诗观发展时期的后一阶段。这一阶段孕育着格调派唐诗观的蜕变。(参阅拙作《明代格调派唐诗观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7.
近日翻读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大学名师讲课实录系列之《唐诗艺术讲演录》一书,读下来受益颇多。尚永亮教授从声律、立意、结构、语言、比兴、剪裁、情景、言意、技巧等11个方面,结合具体的唐诗“对唐诗艺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疏解评析”,  相似文献   

18.
红领巾在线     
《红领巾》2005,(2)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举行了"少年中华唐诗行活动"启动仪式。仪式上,全校师生通过配乐诗朗诵、吟诵唐诗、书画展示、唐诗接龙等多种文艺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向往,体现了全校师生"读唐诗,爱中华"的热情。仪式最后,李强  相似文献   

19.
唐诗代表了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具有韵律和谐、节奏鲜明的特点,常用比喻、讽刺、通感等多种修辞,是思想感情、意境形象、音韵节奏、风格和神韵的结合体。这些特点使其得以经久不衰,同时,也造成了翻译的难度。唐诗中大量通感语句的使用就是翻译的一大难题。文章介绍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以及唐诗中通感的运用,对英汉通感进行了简单的比较,试图找出通感语句的翻译方法,从而解决唐诗难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巅峰。随着唐王朝的兴衰变化,唐诗的主题、内涵、风格等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很多派别,产生了大量具有高超文学价值的作品,影响巨大。唐诗中富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等内容,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学校可有效利用唐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