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70年代西方后工业社会产生以来,西方多元主义日益将文化作为了关注的重点。在此前提下,多元主义政治思想有两种倾向表现突出:激进的多元主义和温和的多元主义。前者侧重于破除一元而建立多元;后者注重多元基础上的社会整合。作者认为将“一”与“多”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同样在探讨“一”、“多”关系上更多地偏向于杜会也是有局限的。“一”、“多”关系应该在社会和国家的辩证关系中实现均衡。  相似文献   

2.
我国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力图揭示当代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基本趋向,努力寻找其一般规律,为发展和改革我国研究生教育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西方学校德育积淀和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本化的道德理念;反对道德灌输,提倡道德自主;注重认知,推崇理性的道德范式;整合德育力量,构建立体化的德育网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西方各国与时俱进,为学校德育纵深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具体表现为:各国政府日益重视德育,加强对学校德育的督导;注重汲取传统德育思想,品格教育呈现回归和复兴的态势;拓宽研究视野,重视德育理论的多学科整合;结合时代发展特点,积极探索与推进学校德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西方社会不仅注重经济和法律对人们社会行为的制约,而且极重视人们社会行为的道德调节,关心年轻一代的道德成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出现了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学模式、社会学模式、文化人类学模式和教育学模式。这些学校德育模式在  相似文献   

5.
分析研究可见,当代西方学校德育在发展和改革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和经验,都值得我国德育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分析和思考,吸收或鉴戒。德育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文化性,一种成功的德育总是存在于特定民族文化背景中,是这一特定文化实践的产物,孤立地看待而全盘照搬,是不对的。但是也应看到,人类生活有共同的地方,因而德育也有其共性,吸收借鉴他国德育中共性的东西,对其失败的教训引以为鉴,是非常必要的。当代西方学校德育对我国德育发展和改革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可以大体分为三种主要理论趋向或类型,即“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或“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及“教授的”或“学术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这一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呈现出从“沟通”马克思经济学到“重构”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主流的”或“权势的”经济学进行批判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7.
历史:宗教·道德·公民 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前,法国学校教育就是宗教教育。至16、17世纪时,法国的教派斗争相当残酷。当时法国教育的现状是:教会斗争的双方都企图把学校变成宗教斗争的工具,几乎全部学校都控制在教会手里,教师都由教会神职人员担任。因此,学校教育所注重的不是普通知识和技能,而是宗教教育。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尔维修、狄德罗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校德育要适应新的时代,尽快走出误区和困境,必须走改革与创新之路。本文拟对德育内容的改革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国外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趋向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职校德育课程体系,必须开阔视野,借鉴国外职校德育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吸取精华,为我所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德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分析了德育课程管理、内容、结构、目标等七个方面改革趋向及其给予我们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经历了社会转型初期的剧烈动荡与道德危机之后,俄罗斯政府开始恢复国家在教育领域中的责任,积极推动学校进行德育改革。进入新世纪,俄罗斯学校德育在理念、目标、内容、方法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即从"国家与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尊重个性";从培养社会主义的"政治人"到培养"合格公民";从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到公民素质的培育;从共产主义综合教育法到多种教育模式的整合,并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德育向现代公民教育的转型与发展。这些对我国的学校德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西兰是太平洋地区较发达国家,在民族文化和教育方面颇有特色,鉴于我国了解较少,特对有关学校德育作一介述。一、新西兰学校德育的历史发展新西兰人口320多万,86%是英国移民后裔,9%是土著毛利人,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十八世纪大量英国人移民到新西兰后才促进了开发发展,并建立起现代学校。1877年发布第一部新西兰教育法,规定实行免费、义务和世俗的教育,但学校德育仍以宗教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职业学校德育的四项基本工作 第一项基本工作,关于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问题。首先要强调分层次的教育,领导干部和政治课教师,要求全面学习和掌握小平同志的理论,对教职工的要求是全面学习和基本掌握,学生要重点了解。重点学习:一是怎样把小平同志关于初级阶段的理论跟我们现在开展的“两史一情”教育结合起来;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三是德育中首先提出的公共教育问题,就是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三德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美德;四是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要有创业精神;五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其次要强调实践性,一定要联系实践学习。要从宏观大局上把握,根据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在两个大局中去理解,才能产生认同感。第三在学习理论的时候要认识理论的开放性和发展性,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法是不变的,但是具体的内容围绕着什么,怎么根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认识,不断地提高,没有止境。  相似文献   

13.
就当前我国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我国学校德育所处的困境及其原因,并且就当代西方德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阐述了我国学校德育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对人才提出新的需求,教育要顺应这种要求,全面探讨并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下面仅就21世纪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谈几点看法。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一)学校德育实际地位不高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德育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地位。德育随时可以为智育让路;德育活动形式单一;德育经费没有保障;学生对政治课、思品课不感兴趣。社会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作品与现象的分析,揭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基本趋向,阐明小说主体意识的解放和变化对形成这一趋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哲学发展的基本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史的发展角度,探讨了哲学发展的基本趋向,指出古代突出的是其世界观的侧面;近代突出的是其认识论的侧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的论述,指出了当代及今后一个时期突出的则应是其方法论的侧面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教学法发展的目标趋向吉林省行政学院于伟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中,教学方法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索。这不仅是因为教学方法要依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而选择,而且还因为社会发展的不同背景以及给教育提出的不同任务决定了教学方法不断改革的必要性。综合当代比较有影响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18.
综观世界各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向,我们从中可以得出这样一种基本看法:现代师范教育,是现代大工业生产的产物,它是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兴起、发展而发展的。由于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提出了对工人具有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和粗浅文化知识的新要求,显然以“师传徒”的行会方式来培养已远不运应,必须代之以“现代学校制”—专门教育机构的“批量生产”方可完成。于是师范教育也就应运  相似文献   

19.
庞金友 《教学与研究》2006,34(10):66-72
传统民族国家框架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日益面临全球化的挑战。一方面是民族国家的某些职能与角色正备受冲击,另一方面则是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等社会行为体的地位与作用日显其重,但基于对民族国家内在的适应性和不可替代性、公民社会脆弱的独立性及对国家的依赖性的考虑,西方学者大多肯定全球化进程中国家的地位与作用,承认全球化在打破国家与社会的传统边界和力量均衡的同时,也使两者合作与冲突的机会相应增加。在他们看来,欲求两者间和谐与健康的关系模式,必须在国家和公民社会这两个支点上同时着力,进行双向的、多维的良性建构。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实和未来两个维度出发 ,分析了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及原因 ,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 2 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的重大意义 ,进而提出德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即确定现代化的德育观念、坚持生活化的德育价值取向、建构个性化的德育模式、创立科学化的德育方法、构建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设计渐进式的德育内容、建立完善的德育网络、开展积极的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