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当前很多媒体的新闻失实现象仍层出不穷,对新闻报道和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带来很多甚至是巨大的负面影响,新闻失实,这里面,既有新闻人对新闻真实性认识不足甚至模糊的因素,也有媒体“把关人”把关不严等原因,认真贯彻新闻必须真实这一理念,纠正新闻失实这一顽疾,是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本刊这期专题研讨,意在探讨新闻失实原因及对策,希望新闻从业人员及新闻研究人员,献计献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新闻失实能“杜绝”吗?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时,我认为应当弄清楚下面两个问题:一是新闻能不能失实,二是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否包含事实的真实这一层含义。在此,我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并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杜绝”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真实,也就没有新闻,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十分看重新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的真实性标准不是“5W H”。而是,第一、新闻评论的依据是真实和准确的;第二、新闻评论的论题是合乎实际的。具备这两条新闻评论就是有真实性,否则就是失真的评论。新闻评论的失真比新闻报道失实有更大的可能性,而且造成的危害更严重。可是很遗憾,新闻评论失真没有新闻报道失实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准则》第四条是针对假新闻、失实新闻、片面新闻的。这一条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的每件事、每个细节都必须真实、力求全面看问题、客观公正、避免失实五个方面对维护新闻真实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一谈起新闻失实,人们就会想到编造假新闻的“客里空”和动机不纯的虚假报道.其实,这只是新闻失实的一种表面化现象.新闻失实还有一种隐形化的表现,即在新闻内容部分真实掩盖下的部分失实.这种表现虽然与假新闻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同样能给读者以不真实的感觉,而旦,它的出现频率较之内容全部失实的假新闻要高得多,更不易被察觉.它对坚持以真实性为基本原则的新闻工作会造成经常化的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6.
彭国元 《声屏世界》2008,(10):25-27
新闻真实的背面是新闻失实。新闻失实包含整体失实和部分失实两种情形。整体失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彻头彻尾的虚假新闻,它是因某种功利驱使而故意失实,是“冷静的头脑”干的,属于“观点上的撒谎”、“精神意义的撒谎”,不可原谅。而部分失实则是一种潜在的隐性失实,绝大部分是在一种不自觉状态下所为,它虽接近整体真实却又存在部分失真之嫌,此种情形虽危害不大却时常可见。  相似文献   

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实是新闻的大忌。对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考来说,保证新闻的真实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做到的。但新闻失实特别是部分失实又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这主要是因为客观事物是多侧面的,是不断变动的,采编人员或因作风不深入,或因受客观条  相似文献   

8.
“说假话不是好孩子”,这是幼儿园阿姨们对儿童教育的课题。然而无论在哪种流派的新闻学概论里,都把这一常识性课题,即“新闻必须真实”的命题,置于极高的理论坐标。我们的新闻理论更是把它提高到“新闻事业的生命线”的高度。历久不衰地强调,并非无的放矢。无庸讳言,时至今日,在我们的新闻媒体上,说假话的新闻,实在是太多了!笔者在英特网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假新闻”三个字,一下子就搜索出两万八千多条新闻,上面的假新闻可谓五花八门,就连刚刚结束的世界杯足球赛上也频频曝出虚假新闻报道。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主观的,有客…  相似文献   

9.
宫春凤 《今传媒》2003,(4):61-6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实践中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然而日常翻阅报刊,总有不实新闻入目,导致“更正”、“致歉”之类屡见报端,甚至新闻官司也时有发生。如有关媒体对我省抗击非典这一重大题材的报道,就出现了“八天建成陕西小汤山”、西安市传染病医院副主任医师许荣放“和司机俩人都被感染了”等严重失实的报道。新闻报道失实,已经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10.
以新闻的形式刊出的工作总结,究竟算不算新闻,曾有过争议。就算是新闻,它也只是新闻的一个部分。但是,有的同志在谈新闻“整体真实”、“宏观真实”时,常以工作总结的标准要求所有新闻,这种倾向值得考虑。《新闻战线》第5期《一月谈》上范持发表的《宏观失实更可悲》一文就有这种倾向。他在文章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叫做“微观真实,宏观失实”。这就是用工作总结的标准来衡量新闻报道而提出的命题。从他所举的两个  相似文献   

11.
张红彦 《中国广播》2007,(12):46-47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新闻的真实性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应当普遍遵守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各种各样的新闻失实仍然屡见不鲜。对此,受众不满,媒体不安。难怪有人说,新闻失实近乎成了一种“顽症”。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可以列举许许多多,有主观的、客观的;有主观故意的、也有非主观故意的。其中非主观故意的原因造成新闻失实现象所占的比重相当大。那么既然不是主观的、故意的,怎么还会出现新闻失实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位同志在谈到新闻失实问题时,感慨地说:“有的人写新闻,失实了他也脸不红,心不跳。”这话指斥了少数新闻工作者对报纸、对读者缺乏责任感的态度,也揭示了新闻失实这种痼疾久治不愈的一个重要原因。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读者看报,发现有报道失实现象,就会有受骗感,次数多了,就会动摇对党报的信任,报纸也就丧失了应有的组织、鼓舞和激励作用。十年动乱中,  相似文献   

13.
一、精确思维:以“数”服人。1.新闻需要精确的真实。新闻批评要批评人.证据虽然没错,但如果不精确,恐十白也难以让人信服。但并非有了数字就会有精确的真实,数字不准确反而会使新闻批评失实。  相似文献   

14.
新闻欺骗及其与新闻失实的关系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然而,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并非都是真实的,新闻失实现象屡禁不止。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新闻失实现象具有明显的故意性,这就是新闻欺骗。即,新闻工作者或采访对象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利用新闻媒介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而欺骗广大受众的新闻传播行为。新闻欺骗与新闻失实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新闻欺骗行为导致的新闻报道肯定是失实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欺骗是新闻失实的一部分。但新闻失实与新闻欺骗不是等同的概念,新闻失实的范围更广。新闻失实包括故…  相似文献   

15.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媒体也以真实报道新闻事实为己任。但近些年来发生的新闻侵害名誉权案,却基本上都是被以“新闻失实”为由提起诉讼的,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也大都是围绕“失实”而形成的。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  相似文献   

16.
新闻失实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失实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至今尚未得到新闻界的足够重视,那就是微观真实,宏观失实,或者叫做局部真实,整体失实。试举两例:一、某市报纸经常披露当地公安部门神速破案的新闻。这些新闻从微观看,都是真实的,并无半点虚假可言。但报纸对该市大量未破案件却不置一辞。这就使至今还缺少安全感的居民对破案新闻产生了反感:“净挑好听的说”。也就是说,报纸的治安报道,在宏观上失实了。二、某市报纸几乎每季、每年对当地工业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者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 新闻为什么会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本讲要探讨的问题。 一、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 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  相似文献   

18.
自从《纸做的包子》这一虚假新闻被揭露以来,新闻界掀起了一股打假的热潮,违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铁律的教训,让新一代的新闻工作者有了深刻的认识。应该说,像《纸做的包子》这种完全虚构、导演的假新闻,已经走到了新闻失实的极端,是非常恶劣的故意失实行径,这种情况并不是很普遍。但从无意失实走到蓄意泡制,从事实失察走到虚构导演,  相似文献   

1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遵循这条原则,新闻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人民群众中树起了崇高的威信。然而,毋庸讳言,由于失实问题没有得到根治,这条原则不时受到亵渎。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上浮夸风的泛起,失实现象又多起来。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思考。失实的种类较多,而其中影响最坏的莫过于凭空捏造新闻事件。远的不说,仅1997年,部分新闻媒体上公开揭露的典型假新闻就有10余起。诸如《我要凭票看电影》、《高考状元和自己开了个大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这是有点新闻知识的人都知道的.但是,恰恰是懂得新闻真实性重要的人,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写出一些隐形失实的新闻来.就新闻媒介而言,某些报刊、电台、电视台也不时出现一些隐形失实的新闻,影响新闻媒介的声誉.因此,剖析隐形失实新闻的种种形式,引起作者和新闻媒介的重视,是极其重要的.所谓隐形失实新闻是相对明显失实的新闻而言的.时间错,地址错,数据错,人物张冠李戴等属明显失实.明显失实,容易被识破.隐形失实,则是指那些看似真实,实则失实的新闻.这里试举出三类:一、乱套新闻角度造成的隐形失实新闻.对于新闻角度,各家说法不一.我个人的体会是:所谓新闻角度,就是新闻事实和大政策的接轨.或者,从新闻事实中折射出来的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正确性.一个新闻事实,不同时期,甚至同一时期可套上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