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生人才数量相对不足”这一矛盾现象的分析入手,指出“职业价值观不良”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2.
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暂时就业 ,再择业”的“权宜之计” ,这种现象是我国特定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本文试通过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应然、实然状态来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内外原因 ,“权宜之计”产生的外部因素是高校培养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错位、人员流动障碍、人才高消费的学历社会等 ;内部因素是择业者的功利型就业观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过渡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和组成部分。在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 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计划经济下,大学毕业生全部由国家“统包统配”,而在市场经济下,国家不再对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了,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走上就业市场化之路,即大学毕业生由人才市场、就业市  相似文献   

4.
职业价值观不良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本从“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生人才数量相对不足”这一矛盾现象的分析入手,指出“职业价值观不良”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5.
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四:一是毕业生总量增加与就业需求相对减少所造成的矛盾所致;二是毕业生整体素质因“扩招”而有所下降;三是长期以来人才培养结构的局限性的影响;四是用人单位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影响。因此要从构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社会保障系统;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本转变学生就业观念;规范人才市场等途径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四:一是毕业生总量增加与就业需求相对减少所造成的矛盾所致;二是毕业生整体素质因“扩招”而有所下降;三是长期以来人才培养结构的局限性的影响;四是用人单位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影响。因此要从构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社会保障系统;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本转变学生就业观念;规范人才市场等途径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就业,路在何方——浅析大学生就业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已使毕业生就业由以前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大学毕业生已经不是以前的香饽饽, 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不争的事实。单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大学生就业难说明了人力资源市场上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我国高等教育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而我国高校毕业生远远没有达到“饱和”或“过剩”的程度,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呢。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国家劳动就业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使毕业生承担了选择主体的巨大压力和竞争的严峻挑战。“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学校、家长及学者关注的话题,并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也是较复杂的,而大学生的就业去向、择业标准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9.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形势严峻,原因是社会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很多用人单位对高职生有偏见,高职生就业心理也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要,办学条件差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等。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是政府要采取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学校应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改革,强化就业教育指导力度,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0.
周颖 《河南教育》2009,(6):9-10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间的“抢人大战”这一矛盾现象在社会上同时出现。产生这一矛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还因袭着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权宜之计”现象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暂时就业,再择业”的“权宜之计”,这种现象是我国特定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本文试通过大学生就业时的应然、实然状态来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内外原因,“权宜之计”产生的外部因素是高校培养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错位、人员流动障碍、人才高消费的学历社会等;内部因素是择业者的功利型就业观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过渡策略。  相似文献   

12.
浅议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刘春雁大学毕业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过去大学毕业生是不愁嫁的“皇帝女”,近年来,即使毕业在即,也还有相当部分毕业生择业未有着落,一句话:就业难。一难在何处近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如此严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统分”转入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新体制。就业市场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人才“高消费”现象日趋严重 ,这对中专生尤其是农校中专生就业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本文试就农业中专毕业生就业心理作一分析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一、农业中专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1.市场竞争激烈引起对就业的恐惧心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国家机构精简 ,事业单位控编 ,国有…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用人单位一致看好的是既有较高学历又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因而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的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弱势群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就业弱势群体问题的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国际上通常认为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初始阶段,更多的青年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有所缓解。大众化高等教育意味着“精英教育”的结束和就业大众化局面的到来。在“精英教育”时期的毕业生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稀缺资源,高校毕业生由政府高度计划统一分配,不存在就业弱势群体。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中期改革方案”时期,由于毕业生在“双向选择”中处于主导地位,也没有出现就业弱势群体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出现的毕业生就业难,在宏观层面上是社会需求与高校…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日前,山东省蓬莱市人事局和烟台大学等4所大学联合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学历班开学。这是该市为缓解低学历毕业生就业难的一大举措,不仅为低学历毕业生创造了再学习的机会,同时,又有目的地培养了企业急需的专门人才,搭建了“低学历”人才的就业平台。在山东蓬莱,第一学历为本科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小企业工作,而小企业却对低学历人才不感兴趣,造成低学历人才的严重积压,矛盾十分突出,人才严重浪费。为解决这种现象,缓解就业压力和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该市多措并举搭建“低学历”就业平台,在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同时,与烟台大…  相似文献   

17.
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有用的合格人才,而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报效祖国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的扩大,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怎样解决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学校和社会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8.
(一) 近几年来,我国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无不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而深感困惑和忧虑。按说,全国每年1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在人口大国的“海洋”里,不过是沧海一粟,平均到全国440.2万个基本单位,每个基本单位接受大学毕业生仅0.23个。为什么近年来非但不“紧缺”,反而“过剩”呢?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首先澄清以下几种错误论调。错误论调之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说明人才生产过剩,应当压缩高校办学规模,减少高校招生数量。衡量人才生产是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仅凭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直观印象下结论,而应以科学的标准加以衡量。比  相似文献   

19.
张翔 《出国与就业》2011,(22):21-22
经过10年间的持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演越烈.究其原因是在于高教育投资成本,必然会要求高教育投资收益,那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就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少数的行业与职业当中.这势必造成第一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就业难”现象更加突出.要缓解“就业难”问题,就应把大学毕业生引入到人才奇缺的中小民营企业与农村,为他们...  相似文献   

20.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来,我国以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的扩大,毕业生人数不断的增加,也带来高职教育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特别是“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变得困难。如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