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于教育学科的反思与争论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元教育学的发展更加激发了教育学者的学科自觉。基础教育学对于教育学学科尊严拾回、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然而,当教育学学科体系中学前教育学、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发展日臻成熟,面向最具基础性地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研究群体最多的基础教育之“学”长期以来却是缺失的。从知识逻辑、社会需求逻辑和政策逻辑来看,基础教育学在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理应有其“合法”地位。基于学科边界和基础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基础教育学是研究基础教育对于个体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价值和影响机制的学科,这也成为基础教育学的学科边界及其内部划分、处理与其他学科关系的依据。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追寻基础教育的“变”与“不变”,探寻基础教育的“中国根基”与“世界话语”。为此,应构建具有文化基因和实践基因的基础教育学理论体系,以及相关的学科保障制度。基础教育学的建设将为教育学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从稚嫩走向成熟,需要基础教育研究者的学科自觉以及基础教育实践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2.
有效教学是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与焦点课题。高职教育面向市场,其有效教学表征有别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基于表征的个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分析,高职教育有效教学整体性表征分为效用、效果、效率和效能四个维度,阐释了"效用"为高职有效教学的外在重要表征;社会认识论下的高职教育有效教学过程性表征包括教学效用与学生发展的有机耦合、社会评价与教学诊断的互动统一、教学条件创设与教学过程正当的关联行为一致。  相似文献   

3.
按照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的关系,教育学可以划分为"一体式"教育学"平等式"教育学与"人-物式"教育学三种类型。在"一体式"教育学中,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的角色是统一的,教育理论主要来源于个体的实践经验;在"平等式"教育学中,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是平等的,教育理论主要来源于两者在平等关系下的互动;而"人-物式"教育学主要是教育研究者的舞台,教育实践者外在于理论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近10年中国大陆的学校变革理论的共通的价值取向是理解和尊重生命,方法论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建构。在关系思维视野下,“新基础教育”、“理解教育”、“生本教育”、“主体教育”、“新教育实验”在变革的思维方式、变革路径和变革场域上有简单和复杂、开放与封闭、局部与整体的区别。中国教育学派将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建中形成和成熟,为中国本土教育学有望发出一致的声音奠定综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杨庆余 《教师博览》2003,(11):38-38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已经经历了四五个年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课程、新的教学。我们看到今天的基础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教育目标上,开始更多地关注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在教育模式上,开始更多地关注个体的自主和主动探究与情感体验:在教育策略上,开始更多地关注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体认知与情感发展的统一、个体自主学习与受导学习的统一。于是,在课堂学习中,在校园活动中,在社区实践中,教师们开始更多地由一个控制者与评判者逐渐转向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而学习也越来越从单一的由教师来预设并组织的单纯接受性活动,逐步发展为伴有团体共同设计与共享的实践性活动。  相似文献   

6.
教育思想制约和影响着教育实践和教育行为.教育价值观是教育思想的核心.为了创造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建立新的基础教育价值观势在必行.本文从教育功能的变化、时代发展的需要和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角度对教育价值观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了新的基础教育价值观应该定位在创新性上,并认为创新性是当今基础教育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协调平衡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个体发展大致经历四个基本阶段:模糊整体、感性局部、理智局部、理性综合。从模糊整体出发,个体发展早期的教育乃是诗性的,诗性教育为个体成人奠基;以感性局部到理智局部,个体发展中期教育的中心是智性的,智性的教育提升个体发展的高度;个体理智能力发展的高级阶段乃是个体把周遭人与事物置于关系结构之中,建立事物与自我之间的整体性联系,个体发展后期的教育乃是德性的。正是早期教育的审美性奠定个体成长的整体性基础与个体成长过程中对此整体性的不断应答,使得个体走向整全性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教育与生活既辩证又统一,二者互为制约又互为意义.探讨教育回归生活对促进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铁芳 《教育研究》2012,(1):46-52,68
教育必须充分尊重个体生命成长的复杂性,人的生命发展的复杂性总在我们所能设计的教育形态之上,现代教育必须小心地恪守自己的本分,恪守自己对个体生命发展理性设计的限度,给个体自我成长提供必要的空间,避免教育的过度。早期教育的诗性特征奠定个体经验世界的原型。返回生活世界教育学,即回到本原性的教育学,保持理智化教育学之于生活世界的生动张力,保持生活世界对儿童生命发展的全面孕育,扩展个体生命发展的可能性,避免理智化教育的自负以及单一教育模式形塑出来的千人一面,回复个体生命发展的自由与人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新基础教育”理论与实验的倡导者教育——直面生命。叶老师。作为一位教育学领域的专家.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您施展才华的舞台在教育学的理论研究领域.为什么您现在对实践研究如此的痴迷!为什么您要花费如此之大的精力来推动“新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1.
幸福教育是促进个体幸福心理主观—客观维度、快乐—意义维度、享受—发展维度、个人—社会维度之间统一与和谐发展的教育。幸福教育应在遵循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以及发展性原则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知觉到什么是幸福;帮助学生发掘生活意义,领悟什么是幸福;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不断实现与超越自我;教育学生在实现个体幸福的同时要兼顾社会幸福。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基础教育在中国教育大格局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没有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撑与发展,就没有中国教育这座宏伟大厦。要正确认识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就必须将其融入中国基础教育的整体范畴中去审视。中国工业化程度低,在13亿人口中,就有9亿生活在农村。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基础教育是构成中国基础教育的两大基础版块,二者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正是中国基础教育整体性的完美体现,在这样的视点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才具有整体性。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处于城市基础教育的“被导”地位。城市基础教育将在一定历史进程中,用…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个体的成长都需要教育学理的支持。提出教育研究转向“为个体成长服务”的命题,就是为了以个体生命成长为原点,建设“自助餐”式的、集成性和程序性的、开放性的教育学,从而为个体的生命成长和探索提供学理参照。与长期以来教育学主要为学校和政府服务不同,个体将成为教育学使用需求最多的用户,他们是异质多元而非单一同质的,是主动需求者和挑选者而非被动接受者,他们的诉求有较强的即时性、不确定性,他们权力低微且短期内不平等,分布分散且短期内需求量小。但是,个体对教育学理需求的总量将不断增长并成为确定性的趋势。在将每个个体作为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时,个体的独特性将要求发展出个性化的、过程不可复制的教育学,从而满足个体发展对教育学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关涉知识传递和人才培养的宏伟事业,知识概念属于构建教育理论的基石.通过知识与相关概念的辨析,本文提出知识概念教育学界说的方法论原则内涵与外延适当、结果与过程的统一、言说和意会结合、外在与内在统一.据此,我们将知识界定为人们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能进行某种言说的,有关内外部世界的,种族与个体的认识、体验、操作等经验.知识概念的教育学界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拓展了知识概念的外延,有助于形成全面的知识本质观念,转变传统的知识功能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伦理知识是关于信仰、信念的知识,而非价值中立的“信息”“符号”。并非伦理知识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中也蕴含伦理道德的价值追求和信仰、信念。科学信仰应是价值理性的“名正”与工具理性的“言顺”统一的“名正言顺”的信仰和知识。知识的伦理性与能力性是相互作用的,知识伦理的科学化的基本保障是知识伦理的价值追求与思维逻辑的统一。教育目的、教育价值与作用、知识与能力关系、师生关系、教育公平正义、城乡教育关系等方面的教育学知识的伦理价值追求与思维逻辑具有内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加强教育学知识伦理的价值追求与思维逻辑的统一,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价值理性引领工具理性;提高思维能力、转化思维方式,寻找教育学知识伦理价值追求与思维逻辑统一的新概念、新常识和新理论;妥善处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增强面向未来和现代化的思维洞察力与领悟力。  相似文献   

16.
基础性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受教育的本质属性。多元的文化生态环境要求基础教育为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构建一种有差异的基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应致力于构建学校教育与民族社区生活、个体生命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文化自觉与教育自觉的有效链接。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性工程。伴随着基础教育实践的变革和发展,基础教育学于20世纪80年代从教育学中分化成独立的二级学科,理论体系逐步成熟,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人才培养制度日渐完善,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持续壮大。基于基础教育学的本质内核,教育学界确定了其学科内涵,厘清了其学科定位,明确了其学科内容。新时代基础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以全力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为导向,进一步明晰基础教育的发展规律,精准引领基础教育的实践探索,优化基础教育学科内容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公共教育学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只有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几方面积极改革,才能使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育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9.
赵洪涛 《上海教育》2009,(15):96-97
【主要贡献和实践】 叶澜教授致力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建构,她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师范教育改革。她主持了《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孰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委重点课题)等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整体上说,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无论施教对象个体抑或共性意义上教育主体的心理、思想、能力、价值取向等诸方面,都有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有机统一的纵深发展与横向交互作用历程。基于此,以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应着重把握五个方面:教育目标的整体性,计划的内在连续性,内容的相关性与导向性,施教对象的层次性,教育实施的有序性与连贯性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