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有瓷就有轴,釉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商前时期陶器上的陶衣和泥釉、商周时期的土釉和灰釉,汉到五代的青釉和白釉以及宋到清代的结晶釉和分相釉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依据非遗大吴泥塑釉料成分的性质制备有效的抗菌釉料,在釉料中加入20%质量分数为10%的磷酸三钙载银抗菌剂,当磷酸三钙∶硝酸银的分配比为9∶1时,采用抑菌圈决定性地检验其抗菌效果.结果表明其抗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新化黄土、红砂岩的化学成份,并与某些地方的陶瓷原料成份进行比较,初步试验用新化黄土与红砂岩作为陶瓷坯料。结果表明:新化黄土与红砂岩可作为陶瓷原料,取代坯、釉中部分原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宝丰县清凉寺汝瓷釉料和禹州市钧台窑钧瓷釉料中25种矿物元素Li、Na、Mg、Al、K、Ca、V、Cr、Mn、Fe、Co、Ni、Cu、Zn、As、Se、Sr、Mo、Ag、Cd、Sn、Sb、Ba、Hg、Pb进行分析.25种矿物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2%~4.96%,准确度范围为91.3%~103.0%.结果表明:在汝瓷釉料和钧瓷釉料25种矿物元素中,汝瓷釉料中Li、Mg、Al、Ca、V、Mn、Ba 7种矿物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其在钧瓷釉料中的质量分数;汝瓷釉料中Na、K、Cr、Fe、Co、Ni、Cu、Zn、As、Se、Sr、Mo、Ag、Cd、Sn、Sb、Hg、Pb 18种矿物元素的质量分数低于其在钧瓷釉料中的质量分数.在汝瓷釉料中,Na、Mg、Al、K、Ca、Mn、Fe、Ba 8种矿物元素的质量分数较高;在钧瓷釉料中,Na、Mg、Al、K、Ca、Fe、Cu、Zn、Ba、Pb 10种矿物元素的质量分数较高.在汝瓷釉料和钧瓷釉料中,Na、Mg、Al、K、Ca、Fe、Ba 7种矿物元素的质量分数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孙继巍 《文教资料》2011,(32):83-85
陶瓷艺术可以说是综合艺术的体现,雕塑、绘画、装饰等多种形式都有体现,既有立体的,又有平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陶艺脱离了实用功能变成了欣赏瓷,更加注重造型和图案装饰,装饰手段更是多种多样。陶瓷绘画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虽然各种艺术形式可以相互借鉴,但简单地移植从艺术价值上讲是不可取的,一定要从工艺、视觉效果和思想内涵上有所突破,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很好地体现陶瓷釉料的绘画语言。  相似文献   

6.
铜红釉以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还原烧成。钧窑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多种窑变色彩,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的单色格局。铜红釉主要包括钧红、祭红、钧红花釉、郎窑红、三阳开泰、美人醉、郎窑花釉、玫瑰紫、火焰红、釉里红等。铜红釉的各种基础釉料对呈色有不同的影响,还原气氛的轻重、还原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对釉面色调的影响更为关键,必须对这些因素严格掌握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在釉料中加入抗菌剂可以使陶瓷具有杀菌抑菌效果;引入银系抗菌剂,通过调整釉料配方中的原材料配比,研制出一种具有良好工艺性能的抗菌釉,并测定了该抗菌釉的杀菌效果及抗酸碱性能.  相似文献   

8.
正龙泉窑窑址在浙江龙泉县。龙泉窑青瓷创烧于北宋,是在越窑、瓯窑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龙泉青釉使青釉釉色达到宝石般的色泽,显示了当时很高的科技水平。龙泉窑陶工不断改进青釉釉料的成分,使之产生不同的呈色效果,比如北宋龙泉用的是"石灰釉",南宋龙泉用的是"石灰碱釉"。石灰釉高温黏度低,釉薄容易流淌,透光性强,硬度较高;石灰碱釉则较黏稠,釉厚不易流淌,色彩饱和度充足,玉质感极强。石灰釉与石灰碱釉两者一字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22年内(1985~2006年)陶瓷色釉料与添加剂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系统分析,归纳了其研究新特点,并对其发展动态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钛粉体的制备及其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均匀沉淀法和水热晶化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粉体 ,在陶瓷生产中既可充当原料 ,又是陶瓷釉料的乳浊剂和抗菌陶瓷的光触媒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陶瓷工业的铜呈色发展史经历了唐以前的低温氧化气氛下的铜绿釉到宋以后高温还原气氛下的铜红釉两大阶段。宋代河南禹州钧窑铜红釉的烧成是瓷釉铜呈色工艺达到成熟的表现,并且改变了以往只有青釉、白釉、黑釉等单色釉的单调局面,将中国的制瓷业带入到色彩斑斓的新时代,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并对后世瓷器生产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钧釉最好的传承方式是创新,但钧釉的创新有三个前提:必须以铜、铁为主要着色剂;必须是高温还原烧成;必须是自然窑变。新钧釉的特点是:釉中除加有铁、铜等着色剂外,还加有其他的着色元素;窑变色彩、纹理、斑点、意境等变化更加丰富;适当地突出了缺陷美;具有时代气息和现代艺术美感。钧釉创新的方法,一是调整烧成方法,二是不断调整釉的配方。只要不断地试验、摸索、研究、总结,钧釉品种定能不断推陈出新。钧瓷的窑变永无止境,钧釉的创新亦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合理设计釉组成,研制出了一种不含锆英石微粉的生料乳浊釉。应用X-ray衍射法及相图理论,初步探讨了实验釉的物相组成及乳浊机理,同时分析了影响釉面质量的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从坯釉膨胀系数的数值、坯釉中间层形成的情况,釉层的弹性与抗张强度,釉层厚度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影响陶瓷材料坯釉适应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窑以地名,钧窑名称之由来与"古钧台"关系密切。钧瓷之源起,除与"唐花瓷"等渊源至深外,更离不开"柴窑"匠师的精工绝技。正是在"唐钧"乳光蓝斑工艺的基础上,借鉴柴窑"雨过天晴"釉等精湛的制瓷工艺,才烧出了宋初的钧蓝釉(天青、天蓝)等分相乳光釉,钧瓷创烧才得以成功。  相似文献   

16.
青瓷是瓷器的最早形态,历代窑匠总是在青瓷釉色上孜孜以求,伴随着这种追求,青瓷釉的烧造从原料配方到施釉方法,以及烧成步骤都成就颇高。从工艺角度分析研读青瓷釉的烧制,突破传统以来对青瓷釉色、造型特点等单纯的文化审美,补充完善对青瓷艺术的工艺角度审美。  相似文献   

17.
山东博山是著名的鲁中古镇、琉璃之乡,明清时期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其中赵、孙、钱、蒋四姓,有"四大家族"之称。四姓之中,赵氏由科第起家,成为明清著名的文学世家,赵进美、赵执信等人对明末清初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孙氏由琉璃世家转为文化世家,孙廷铨的《颜山杂记》是国内唯一一部涉及古代琉璃生产的专著;蒋、钱二姓则由工商业起家,号为博山首富。在博山陶琉业的传承与兴盛方面,孙氏、蒋氏的贡献首当其冲;蒋、钱二姓则多次联手举义,在地方文物、园林建筑的保存与重建方面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陈瑞军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6):62-63,66
在卫生陶瓷大生产锆乳浊釉的基础上,选择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钛作为乳浊剂进行乳浊釉配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1 170℃氧化气氛条件下,乳浊剂总量为11%,且二氧化钛和锆英砂的加入量分别为6%和5%时,乳浊釉的乳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在基础乳浊釉配方中,加入适量的作为杀菌剂的二氧化钛、硝酸银以及作为催化剂的氧化镧、氧化钕进行自洁净釉配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硝酸银、二氧化钛、氧化镧、氧化钕的加入量分别为5%,5%,0.013%,0.013%时,陶瓷制品釉面的洁净效果和杀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