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培养数感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感,不是通过传授就能得到培养的,而是根据学情让学生通过实物、学具进行数数,引导学生去发现、感知、理解,进而逐步掌握数的内部结构,最终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黄秋英 《陕西教育》2011,(10):60-60,5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28~P31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问题性教学是以“问题”为纽带,使学生在问题的提出、思考和解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开拓思维、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数数,会认读1~10各数,理解1~10各数的意义,熟练地进行10以内各数的数数。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学会数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军  张爱芳 《山东教育》2005,(25):43-43
“数一数”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数感。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数形结合,往往考虑的是数与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形”中觅“数”、“数”上构“形”当中,通过相互转化,能够有效的解决高中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函数、向量、集合等等.  相似文献   

7.
8.
对于外行来说 ,要理解如何能把数描述为具有不同的维 ,是困难的 .一个数似乎只是数而已———是描述一个特定的量的东西 .一、二、三、四等等这些数怎么会有维数 ?好吧 ,让数学家们来给数的特征作出另外的解释吧 .例如 ,数学家们认为任何实数或任何虚数都是一维的 ,因为它们本身只有一个部分是表明它们的数量的 .而且它们能图示在作为一维对象的一条直线上 .另一方面 ,复数称做二维数 ,因为它们由一个实数和一个虚数组成 .例如 ,当 5 + 2i被图示时 ,它占据一个平面 (二维图形 )上的某一位置 ,这个平面称做复数平面 .现在你会问 ,二维数的用…  相似文献   

9.
数“星星”     
:丢三霎爹菇”。豢事你一瓤甄磊。越麴心里啦∥一数“星星”@杨佳婧$江苏省通州市石港小学二(2)班~~  相似文献   

10.
怎样使学生弄清准确数和近似数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首先,要讲清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要求:计数的单位变成了"万"或者"亿";数的大小不能改变,即改写前与后的数的数值是相等的,它仍是一个准确的数,所以它们之间要用"="来表示.其次讲清省略"万"或者"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的数的要求:计数单位变成了"万"或者"亿";数的大小发生了  相似文献   

11.
“数独”     
《课外阅读》2006,(5):41-41
玩法:在每个小格子内填入一个数字,使每行、每列、每个3×3方格内都含“1”至“9”的数字。请于5月31日前把你的答案寄给我们,答案写在信封背面,并注明是第几期。“数独”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而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经历数数过程,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13.
“数字”与“数”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数学概念.“数字”即阿拉伯数字,又称“数码”,只有十个:0,1,2,3,4,5,6,7,8,9.而用这十个“数字”却可组成无穷多个“数”来.一些媒体在宣传报道中常犯这样的错误:把一个“很大的数”说成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甚至称之为“天文数字”.其实,在数字中,最大的莫过于9.传媒的这一失误诚然令人遗憾,但毕竟是“约定俗成”,只要大家能够意会就行,倒也无关紧要.然而,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数字”与“数”却是万万不可混淆的.数学概念是数学理论的基石,糊涂不得,马虎不得.否则,面对数学问题,不是一筹莫展,就…  相似文献   

14.
小学六年制统编《数学》教材第10册中关于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以下简称特征)是这样表述的:“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我认为这种谈法不妥,它混淆了“数”与“数字”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首先,可通过感知使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并能表示生活中的数,从而建立数感。其次通过实践活动、合作探究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使数感得到发展。最后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现实中的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领悟数感。  相似文献   

16.
有理数国王0邀请所有国民,在总部数轴进行秋季座谈会.这天,大家齐聚一堂,国王0要求大家按自己的位置在数轴上坐好.负数发牢骚了:"尊敬的国王先生,人们是用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来定义我们负数的.难道说人们向东走5米会比向西走5米要大或者要小?"  相似文献   

17.
科恩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有一次,他在阅读《圣经·新约全书·约翰福音》第21章时,看到了这样的内容: 耶稣对他们说:“把刚才打到的鱼拿几条来。”西门·彼得就去把网拉到岸上,那网网满了大鱼,共有153条……  相似文献   

18.
值此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汀之际,作为一名在一线课堂摸爬滚打多年的科学教师.我有许多感触,其中最想说的是小学科学课的“课时数”。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师队伍建设建议——理解和支持科学教师的工作段落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科学课程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需要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活动器材和实物材料,自制教具、学具;特别是现场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更要事先踏勘路线及场地;科学教师一般还要负责管理科学教室、科学实验室及教学仪器,这需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建议以一定的课时数计人工作总量。  相似文献   

19.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如有一个空盒、一堆糖,人们就会有意识地对两者进行比较:这堆糖装在盒子里能不能装下、能不能装满?这就是数感在起作用。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学会数学地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论“无穷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迄今为止所取得的与"无穷"相关领域中和认知理论中的新研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分析、认识千百年来人们公认的、习以为常的存在于现有数学中与"无穷"相关的数量形式,得出"由于缺乏科学的‘本体-形式’基础理论,导致自古以来数学中与‘无穷’相关的‘数量认知’内容成了一种非科学的‘经验与技艺’,它们在帮助人们完成一些对‘无穷事物’定量认知任务的同时制造了现有科学中许多与‘无穷’相关的无法解决的悖论"的明确结论.根据几千年来人类在"无穷定量认识、研究"方面所积累的素材和经验,从本体与形式论角度进一步研究、完善与"无穷"相关的"非确切数"———"无穷数"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