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反思型培养模式。为了解以强化实践反思为重点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培养综合改革是否有效促进了教育硕士生的反思能力发展,调查并对比研究了采用传统培养模式与实践反思培养模式的226名教育硕士生,结果发现:实践反思模式下教育硕士生在课程学习反思、教育实践反思以及反思总水平上都显著优于传统模式培养的教育硕士生,反思也有效促进了教育硕士生理解教育实践、理解学科知识和提升教学能力;但两种培养模式下教育硕士生对学生发展的反思关注都较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进行硕士生培养改革的做法,即"以增强硕士生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强硕士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硕士生培养质量"为主旨,以"拓宽培养口径,扩大自主选择,加强实践教育,突出研究训练"为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举措包括: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增强培养的针对性;优化培养方式,提高培养效益;改革课程设置,提高课程学习的效用;调整学位论文评价取向,突出研究训练;加强教师教育,适应社会和硕士生的需求.同时说明了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硕士生培养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硕十生的培养质量,是我们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应尽的职责。该文从课程设置及课程学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通过重视课程学习、优化课程结构、拓宽硕士生知识面,从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东南大学沈理彪课程教学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高低的标志之一。我国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特点之一,硕士生是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博士生至少也要学5—6门课程,而且其所修课程是否合格,则成为研究生能否进行...  相似文献   

5.
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认为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三大环节中,专业实践环节是达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硕士生培养类别成功转型的关键.从专业实践的重要性、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以及抓好专业实践的全过程管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质量.  相似文献   

6.
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两年制硕士生培养工作的实践,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强化教育过程管理等方面,探讨了保证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关于“缩短硕士生学制”和“硕博连读”问题的思考秦惠民编者按:“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和实行“硕博连读”的改革设想,对于硕士生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利弊得失是否已得到了充分的论证?硕士学位作为一级独立的学位是否已无存在的价值?硕士生培养实行课程学习和论文并...  相似文献   

8.
硕士生学位课程的教学改革吕进硕士生学位课程是硕士生三年学习中的主要课程。学位课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位授予质量。国内目前的硕士生导师大多曾担任(或现在仍兼任)大学本科教学,相当部分导师是近年晋升的副教授,一些硕士生学位课程还没有和大学本科课程找到质的区...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4年开展的“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的硕士研究生数据,使用描述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从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导师指导和实习这三个方面,对专业学位硕士生与学术学位硕士生之间以及专业学位硕士生内部的差异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表明,专业硕士生初步发展出与学术硕士生不同的培养模式,且内部差异较大。研究发现:专业硕士生对实践课程设置的评价高于学术硕士生;专业硕士生的校外实践导师制度得到了落实,质量有待提升;与学术硕士生相比,专业硕士生的实习比例更高、时间更长、学校参与的程度更高,且实习与专业结合情况更好。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伟  彭林 《零陵学院学报》2002,23(4):131-133
分析课程在硕士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硕士生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力求站在研究生的角度审视问题发表看法,主张以“加强基础理论,拓宽知识面”为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对硕士生实行多学科综合培养,建立开放性的课程体系等,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从硕士生对其培养单位课程设置及实施中存在问题评价的角度,主要运用问卷对来自甘肃三所高校的2894名学术型硕士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三年制的硕士培养单位中,几乎所有的硕士生均要参加为期一年半的学位课程学习并参加考试;所开设课程并没有充分发挥预期作用,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及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的教学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是其中的关键原因。硕士生对现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呼声强烈;建议相关部门从加强对硕士生授课教师的选拔、管理和考核入手,以切实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国338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1973名工学硕士生和22967名工程硕士生的离校反馈调查数据,从“以学生为中心”的内部视角对我国工科硕士生的培养状况和就读体验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工科研究生对培养环境、导师指导、培养过程的认同度较高,对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生活条件的认同度都较低;工学硕士生和工程硕士生在课题参与、论文发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工科硕士生对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均较为紧迫,工程实践机会与就业指导是学生最大的诉求。重新定位工科研究生教育的性质,改革课程结构与提升教学质量,增加工程实习实践活动的比重,是提高工科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缩短硕士研究生学制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现行的硕士生学制、培养目标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缩短硕士生学制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类型和规格日益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笔者重点论述了缩短硕士生学制的现实必然性和操作上的可行性,并结合两年制硕士生培养试点工作的实践,探讨由此产生的培养管理问题,并对进一步完善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必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研究生的能力提升。文章在分析当前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诸多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江苏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实践,提出了以研究生个体"1"为中心,包含"2"类校外平台、"3"类实践元素、"4"项课程改革、"5"项保障举措的"12345"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体系,探索出一套全过程与系统化的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系统地分析和比较美日两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学位分类、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学习方式、课程计划安排、课程设置、专业与学科设置等环节的经验与做法,得出对于我国硕士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三点启示:第一,按学术导向和职业导向分类培养,将职业导向的硕士生培养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第二,加大非全日制硕士生的招生比例,并且各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层次和类型确定相适应的硕士学习方式;第三,从各环节的改革入手加强硕士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硕士生课程设置与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对国内14所高校的专门问卷调查.调研内容涉及硕士生了解专业前沿的主要渠道,硕士生课程最为缺乏的教学内容,硕士生对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硕士生参加创新计划项目情况,硕士生对学校专业学习资源环境的评价,以及硕士生积极投入课程学习的原因等方面.针对调研发现的相关问题,从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式、完善培养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研究生课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东北师范大学于2013年启动了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培养综合改革。改革以“创造的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教师成长规律和教师教育规律为遵循,以提升理论素养、发展关键能力为重点,以“三个贯通与一体化”为基础,通过创新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与教学、优化教育实践方式、构建协同培养机制等举措的实施,优化了培养过程与环节,提升了培养质量,探索出了大学与优质中学协同培养教育硕士生的新模式与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工程硕士研究生现有培养模式暴露出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学校教育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出现偏差、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脱节、学术论文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开放性"的新型培养模式,并从学制开放、学习环境开放、工程实践内容开放、教学方式开放和毕业考核方式开放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提高工程硕士生培养质量提供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首先基于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包括培养期间学习和工程实践时间段的对比,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习的对比,国内外硕士研究生学业对比以及军内外硕士研究生学业对比等。基于对比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望提高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方法,如切实落实导师职责,指导学生正确选课;实行导师加博士生共同指导硕士生;帮助硕士生明确第一年的"学"与"习";引导硕士生合理规划作息时间;鼓励硕士生提高英语水平;以及激励硕士生努力将自身的科研成果量化等。  相似文献   

20.
从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课程教学的管理也不断改进,这对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课程教学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的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课程之间层次不明显、联系和区分还不很清楚,存在着硕士生课程太多,博士生课程不足,甚至无课可上,以及有的硕士生选学本科生课程过多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