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内丰富的社会资本是集群产生所经常暗含的条件之一,在国内社会资本大多数时候被设定为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同的社会资本特性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县域小范围内社会资本的强关系特征对集群产生和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正确看待这种二重性是县域产业集群政策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前陕西县域工业化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集群是新型工业化背景下陕西实现跨越式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陕西在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政府改变观念,服务引导县域产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县域产业集群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服务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目前,从辽宁高校实际调研情况来看,存在着功能定位偏差、科研管理体制及政府、企业、高校三者互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进一步服务好县域产业集群发展,高校应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打造了中国产品进军世界的强大竞争力,是"中国制造'风行世界的主要原因,也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但是从总体看,产业集群发展极不平衡.目前,规模化经营、创设统一品牌、资金支持等问题成为制约陕西关中县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陕西关中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陕西关中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衡水县域集群产业迅速发展,从业人员数量急剧增长,给衡水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时,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素质各异,也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限制。县域产业集群应从建设企业文化、完善人才引进战略、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机会、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改善其人力资源现状,从而达到人尽其才、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产业和企业是县域经济的核心支撑,立足县域实际,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是湖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孝南区把纸卫品产业发展作为壮大区域经济的突破口,在推动纸卫品产业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筑巢引凤促集聚;二是坚持协作配套、集群扩张,固巢养凤壮链条;三是坚持市场导向、错位发展,塑巢强凤提能级。  相似文献   

7.
以霍山县茶叶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分别从霍山县茶叶产业对工业、农业和城镇化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出特色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发展有正向推动作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和思路。今后应加大扶持力度、建立特色产业集群,以充分发挥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县域职业教育是农村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桥梁。民乐县职业教育把培育壮大县域产业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劳动力,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坚持以科研与产业集群的发展支撑学科集群,促进教学创新,以教学创新推动科研和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催生了学科向集群方向发展,学科集群的形成极其有效地促使知识要素向产业技术创新的集聚,极大地提升了县级职业教育为产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实践知识、实践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也推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9.
产业园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当前,辽宁确定了以工业园区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工作方针。通过对辽宁省县域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其县域产业园区早期规划和产业集聚的系统发展提出政府与市场结合、拓展县域经济空间、加速产业集群和延伸产业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县域工业发展不足、特色产业经济不明显和县域之间产业发展差异较大等问题。可因地制宜选择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以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巩义市在政府的大力支持立足当地优势资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对推动巩义市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巩义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得知:为使特色产业集群更好地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应充分地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发挥集群内企业的主导作用,注重创新.  相似文献   

12.
荆州、荆门、襄樊、宜昌四地作为"鄂西圈"内城市,既有丰富的农业森林资源,又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四地应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打破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瓶颈,集群发展农业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汽车产业等产业集群,并以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是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其竞争优势主要来自关系网络的竞争能力,体现为集群经济行为嵌入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关系型社会资本。从产业集群社会资本特性的角度,探寻产业集群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和路径,以期为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的有效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有低成本扩张型、资本密集扩张型和高科技产业扩张型三种类型。产业集群的模式主要有:轴轮式产业集群、多核式产业集群、网状式产业集群、混合式产业集群和无形大工厂模式。我国西部地区适宜发展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五大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应重点改良配套环境。  相似文献   

15.
县域产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组织载体,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宁海模具产业集群、慈溪家电产业集群为基础,与宁海县、慈溪市政府及相关企业(协会)共建宁海学院和慈溪学院两大县域产业学院,从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师资队伍、产学研服务平台和管理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构建了政、校、企(协)多元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模式。总结已取得的经验,县域产业学院未来需要在转变办学理念、优化治理结构、加大政策支持、变革育人方式等方面寻求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唐东会 《台州学院学报》2011,33(2):78-82,86
通过深入解读集群定义、钻石模型、社会经济网络理论等有关大学作用的论述,从理论高度阐明地市院校对区域集群升级至关重要,发展前景广阔,得出地市院校的发展对策为:对接区域集群,加强特色建设;融入区域集群,积累集群社会资本;引领区域集群,促进集群升级。以台州学院为例,其发展对策应为融入台州产业集群,培育机械设计制造和医药化工等特色专业,引领台州产业集群升级。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安徽省61个县域2012~201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对产业聚集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安徽县域产业聚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特征,且安徽县域产业聚集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即产业聚集不仅促进本区域经济增长,也会对相邻县域经济增长具备正向促进作用.最后对安徽县域产业政策制定、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加快宜宾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县域经济起着很大的作用。培育产业集群,是促进宜宾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条可行的道路。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县域资源的比较优势,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主导的专业化产业区,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工业新型化,做到产业和人口的双重集聚。  相似文献   

19.
凌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必须要全部融入锦州湾的开发,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尽快形成若干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有凌海特色的民营经济,构筑起县域经济新框架。一、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政权得以稳固的基石。长江三角洲江阴、常熟、张家港、昆山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通过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提出县域经济发展的六点战略思考:积极培植支柱重点产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加大开发区的规划和建设力度;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的互动与合作;树立招商新理念,加大利用外资力度;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