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于1941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曾被周扬编入《解放区短篇创作选》,列为第一篇。作品写的是农村少女贞贞的不幸命运。贞贞反抗包办婚姻,不愿做米铺老板的真房,逃离  相似文献   

2.
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一个具有丰富的语义潜能和阐释空间的文本,从它的诞生至今近60年间,人们依据不同的期待视野、按照不同的现实需求和审美经验接受、解释着这部作品,对它的文学价值和意义作出了开掘与定位,使其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对《我在霞村的时候》的最初的直接评价是1948年冯雪峰“发现”了这一小说的主题意蕴和人物塑造的重大价值。50-70年代许多日本学者关注其创作特点,他们的阅读具有明显的自我反省色彩,而中国学者则从政治革命视角理解这一小说并走向极端化。80-90年代的研究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冷峻的多样性气象,直接关注这一小说深层性的创作本身的问题,甚至置放在现代女性文学的美学特征、心理现实主义、欧美现代小说、潜女性话语的新境界上进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5.
丁玲在五四运动的新思潮影响下步入文学界,以其大胆的描写和具有女性关注的细腻获得了当时文学界相当高的地位。在三四十年代时期的作品中,《我在霞村的时候》等作品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它一方面表达了当时革命主义者的诉求和启蒙主义的艰难前行,另一方面也表达着女性意识在男权主义革命时代的抗争,兼有女性和革命者双重身份的丁玲在这篇文章中叙述了复杂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学界对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研究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在其中也存在着论者在先验性的理论框架影响下观点对立、分歧颇大的现象。本论文试图从文本出发对作品做出最贴近作家作品意图的解读,因此本人在研究中回到文本,也即是回到作者的经历和作品产生的历史环境来探寻作家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女性生存焦虑问题,并在挖掘焦虑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论述作家作品在文本中所传达出的现代性隐喻。  相似文献   

7.
"我"是小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但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作者借"我"表达了对年轻的贞贞的同情和对霞村(解放区)依然存在的浓厚封建意识的批判。在霞村津津乐道的咀嚼贞贞的痛苦时,"我"站在了霞村的对立面,举起了人性解放、妇女解放的大旗。  相似文献   

8.
(一)在新文学史上,丁玲是以写妇女问题而闻名于世的作家。她的第一篇小说《梦珂》和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都是这样的作品。她在一九四○年写的《我在霞村的时候》,一九四三年写的《在医院中》也同样是反映妇女问题的重要作品。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新文学史上一直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这是不公正的。先看《我在霞村的时候》。小说中的贞贞曾沦为日寇兵营中的一名军妓,虽如此,但民族意识并未泯灭。她为八路军递送情报,即使在重病的情况下,也拖着有病的身子,“走一步痛一  相似文献   

9.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在创作转型前的一篇名作,该作蕴藏着作家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时代风云的审视,亦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浸透着作家对女性之躯的人生际遇的感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贞贞与"我"都有一种深藏在心灵深处、无法从根本上排除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0.
谢灵 《文教资料》2011,(24):24-26
丁玲的《三八节有感》用冷静深隽的笔调揭示延安女性世界的是是非非,其女性关怀表达得最直接、最具体。  相似文献   

11.
“女性意识”是解读女性作品的钥匙。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爱玛》,一方面呼吁男女平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另一方面视婚姻为女性体面的出路,将家庭定为女性的最佳舞台。与女权主义者那强烈、彻底的女性解放意识相比,小说《爱玛》的女性意识是朦胧的,带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中,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杜维明非常强调知识分子的群体批判自我意识.在他看来,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具有这一特性,只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知识分子救亡心切而抛弃了这一特性,现在应该继承五*四的批判精神,重新培养知识分子的群体批判自我意识.杜维明的这一观点对于推动现代知识分子的自身建设很有意义,但他在论述其观点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3.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了260条农村中学女生(另有对照组220名男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农村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但发展不平衡,在自我检验、自我控制和理想自我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另一方面,在自我体验、学业自我、性别自我等方面,女性具有不同于男生的鲜明特点,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此外,在家庭与社会期望上,也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认为,实施农村中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农村中学女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学作品和各历史时期较为典型的事件中女大学生的表现,梳理并勾勒出自我国第一代女大学生产生以来至今女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轨迹,旨在说明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对女大学生自我意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阐明了当前处理女大学生有关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其特定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5.
王海鸰是擅长创作婚姻爱情题材的当代著名女作家,她在作品《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大校的女儿》中塑造了夏晓雪、林小枫、顾小西、韩林等生动典型的都市女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描绘了在激烈变革的现代社会中,这些女知识分子在婚姻家庭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所处的困境,以及她们为成长、为成熟、为实现自我而付出的艰辛努力,为我们构建了当代女性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老舍小说中三类自我意识与他物意识失衡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厘清其社会、人文根源。  相似文献   

17.
李莉 《培训与研究》2008,25(4):10-12
以转型初期的中国小城镇社会为背景,现代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小城镇女性知识分子形象,表现了现代知识女性独特的智性美和人格魅力,揭示了困顿的经济状态、封建世俗观念和自我意识的沉沦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中下层知识女性命运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女性“自我”意识虽然是女作家以个的名义进行的故事叙述(即第一人称),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武断地将作品中的“我”等同于作本人。当然,这并不排队这个艺术形象上所呈现出的作本人的经验(他人的或个人的)特征,同时,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女生“自我”形象与其它类别的女性形象的区别。它是关于“自我”的言说(第一人称叙事并且这个“自我”必然地折射出女性作家的心灵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五四: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现代性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启蒙运动中,男性启蒙者由于社会性别身份的历史传承带来的男权意识,使其在女性启蒙课题上无法避免的存在着对女性性别压迫根源问题态度上的游离和规避,女性主体意识的苏醒只是五四启蒙者的现代性想象.由于西方女权主义兴起所不可少的社会背景的缺乏,女性主体意识并没有在五四启蒙生成的第一代女性书写群体冰心,庐隐,凌叔华等的文本中出现,她们的文本局限于对五四男性启蒙话语的回应与附和,自觉地让度出文本的叙事主体的位置.启蒙话语下的女性言说只是他者的叙事,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仍是“空白之页”。  相似文献   

20.
当代自我意识理论的首要问题是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的同一性问题,关于该问题的讨论通常认为,反思理论容易导致主体的自我关系的循环性,而这种循环性正是建立自我意识理论的主要威胁。但这仅仅是在主观意识的层面上讨论自我意识。在黑格尔这里,为了表明思维和存在的内在同一性,自我意识被提高到"精神"的层面。精神是存在之唯一的、具体的总体性,在其完全发展的规定中实现自身。存在作为一个整体,表现为精神的自我规定和自我认识,思维最内在的规定性同时就是存在的规定性。精神的自我意识就是精神在其最丰富的内容中与自身的同一。在此意义上,自我意识必然是循环的,因为它是绝对的总体性的自我同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