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1987年中国的深度报道为研究对象,从主题、文本、报道思维等角度总结了当年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进而考察作为内部因素的职业意识与作为外部因素的社会环境对新闻生产的复杂影响.文章以媒介社会学为研究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在对"深度报道年"特征及动因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试图揭示职业意识、新闻生产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复杂交错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2009年中国新闻学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09年新闻学文献的回顾,总结出本年度六大研究议题和四大研究特点.传媒生态环境的变化引发的传媒业的变革仍在进行,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变革当中的问题深入思考,继续推进这部未完成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2022年近30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港台地区)遴选出在研究问题、观点视角以及论证方式等方面较为创新的新闻学论文,并从新闻研究元问题、新冠疫情下的新闻报道的媒介建构、新闻从业者研究、数字新闻生产的平台逻辑、新闻接受者研究、嬗变的新闻真实性、中国新闻业转型研究、新闻职业伦理的多维视角、中国新闻场域中的地方实践以及中国新闻史研究等十个话题勾勒过去一年中国新闻学的知识版图。研究发现,2022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闻理论研究注重对学科范式与经典新闻观念的持续反思;二是,研究者们在平台逻辑与新闻业转型的双重语境下聚焦新闻生产的多元行动者,其中新闻从业者研究尤其凸显,体现了数字技术迷思在学术场域中的祛魅;三是,新闻史研究着力凸显以报刊实践为中心的传统研究路径,注重对报刊的社会话语建构、报界边缘群体以及报刊空间实践等议题的开掘与深耕。  相似文献   

5.
刘敏 《新闻传播》2010,(3):12-14
本文主要从党报改革与创新、深度报道、经济报道、报网融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报道、民生新闻、公民新闻等方面,分析和研究2009年应用新闻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7.
张志安  朱玉 《青年记者》2007,(17):28-30
无论中外,深度报道尤其调查性报道始终是传媒竞争的利器,也是职业记者的至高追求。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开设"深度报道精英访谈"专栏,由本刊特约记者张志安先生担任专栏主笔,与国内外深度报道精英进行深度对话,探讨职业意识、分析传媒个案、总结报道策略、纵论行业变局,以期给读者提供转型社会中国深度报道实践的独特景观和深度思索。  相似文献   

8.
广度;一个新闻学上被模糊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学在研究一则新闻报道的采访、写作与传播时,往往关注的是新闻的“深度”,如果我们用立体的视角看待新闻事件,它是否还具有广度甚至高度呢? 笔者对2002年关于刘晓庆被捕事件的报道作过调查研究,到目前为止,打开任何一个新闻网站的搜索栏,键入“刘晓庆”三个字,可以链接到的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从业者的职业意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大陆深度报道从业者为考察对象,以职业意识为问题切入点,采用深度访谈法,对36位深度报道记者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试图呈现当前深度报道从业者职业意识的差异特征,由此管窥大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意识现状.同时,兼对深度报道从业者所处的行业现状与生存境况进行整体描绘.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是中国稳健发展与稳步前进的一年。如果说为了适应媒介生态的新变化而展开的新闻改革成为2003年新闻学研究的“主旋律”的话,[1]那么去年的研究则呈现出视域更加广阔与探讨逐步深入的总体特点。本文在梳理中国新闻学部分核心期刊的基础上,试图对2004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热点、特点及部分主要观点做一基本勾勒。  相似文献   

11.
2001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试图回顾2001年的中国新闻学研究,限于篇幅,无法做到全面,只能力图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新闻学研究的趋势和热点以及部分观点。一、趋向 与前两年相比,2001年我国新闻学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全球化作为研究背景的引入。 虽然在去年的岁末,我国才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但早在中美达成协议之时,学界已普遍认为中国入世已成定局。“入世”被视为中国全球化进程的关键一步,因此,近一年来,中国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者纷纷把目光投向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上来,新闻传播学自然也不例外。如果说2000年有关WTO和中国新闻传播业的文章还未全面铺开①,2001年这一话题则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关注。有些单位还专门组织了研讨会(比如“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以及它们  相似文献   

12.
2002年中国新闻学研究回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在浏览中国新闻学部分核心期刊的基础上,试图对2002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焦点、热点及部分主要观点作一个简单的勾勒。 2002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如果说2000年有关WTO和新闻传播业的文章还未全面铺开,2001年,全球化还仅仅是作为新闻学研究背景的引入,那么经济全球化及加入WTO则已完全成为了2002年新闻学研究的核心和焦点,并促使媒介经济研究持续升温,这两类文章成为各新闻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中国新闻学研究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执政的第一年,是进入世贸组织、按照WTO规则进行经济运行的第一年,是国内外大事接踵发生、全体社会民众面临考验的一年。如果说加入WTO促使媒介经济研究成为2002年新闻学研究核心的话,那么为了适应这一媒介生态变化展开的新闻改革就成为2003年的“主旋律”,对不断发生的国内外事件的深入报道为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我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2008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整体情况,选择其中较为新鲜的话题、观点进行阐述。内容涉及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两方面。现实问题研究主要讨论了国家层面的传媒公关、国家信息公开政策,以及对公共关系学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视从创办伊始就强调新闻地位的重要,但对其规律的探索却始自改革开放之后。五十年来电视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有:探讨自己走路内涵,以信息概念、信息产业定位提升对媒介本质的认识,确立受众本位使认识找到落点。中国电视新闻理论发展的特点一为实践引领,二为依外延式路径递进。  相似文献   

16.
胡智锋  刘俊 《新闻大学》2020,(2):44-54,120,121
新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改革开放之前,以配合意识形态宣传为主导;(2)改革开放至新世纪前后,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开放化的面貌;(3)21世纪以来,进入本土化、多元化、前沿化发展的快车道。在未来,新闻传播学的发展突破,需要在建构"新闻传播学"和"中国新闻传播学"两个主体性方面,打开学科的发展思路:(1)从建构"新闻传播学"的主体性角度讲,需要注意"无"和"有"、"非独立"和"独立"、"非成熟"和"成熟"的三大问题;(2)从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主体性角度讲,需要注意本土实践的独特性、国情的独特性和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2006年度学术期刊的回顾分析,从媒介形态、新闻理论、传播学、网络传播、新闻史、广播电视等六个方面综述了2006年国内新闻传播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2019年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与传媒发变革时代的发展交相辉映,涌现出一大批新闻传播史研究成果。综观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体现出以下特点:新中国70年、“五四”运动100年,周年性反思特征明显;报刊报人仍是研究重心,报刊阅读史成果涌现;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持续升温;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亮点突出;新闻图史研究继续受到关注;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在坚守与创新中,研究的外延不断拓展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国期间的新闻研究生教育众说纷纭。笔者以丰富的中外史料分析认为:民国时期新闻研究生教育从1920年代的燕大新闻学系开端,并在1930年代结出硕果。燕大新闻学系先后招收过8名新闻研究生,仅有葛鲁甫1人于1931年5月撰写完成学位论文Advertising in China,获得硕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新闻研究生。1940年代,延安中央研究院中国新闻研究室和重庆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院先后进行过类似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探索活动,但成效甚微,并非今日意义的研究生教育。因此,民国期间新闻研究生教育处于萌芽探索阶段,未能持续发展成为正规的新闻研究生教育体系。这充分反映出中国新闻研究生教育艰难的起步历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是从介绍和研究外新史开始的。从1915年3月《申报》连载朱世漆撰写的《欧西报业举要》开始,我国外国新闻史研究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其间可分为三大时期,即1915至1949年、1949至1978年、1978年至今。三个时期,特点各异,涌现了一大批外国新闻史研究专家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