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子·轻重》中的经济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管子》是先秦诸子中名著之一,它假托管仲之名,记述了管仲的思想及其施政主张。该书在战国时已广为流传,《韩非子·五蠹》说:“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但《管子》此书,并非出自管仲之手,乃管仲之后,经过多人编写增删修改整理而成。宋代叶适认为:“《管子》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作”(《叶适集》),此论极  相似文献   

2.
<正> 《管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综合巨帙,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素有“论高文奇”之赞。《管子》是依托管仲之名而成书的。管仲(约公元前725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自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5年,管仲相齐达四十年。他任相期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改革和建树,并辅佐齐恒公“九合诸候,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此说,管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改革家。由于他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后人依托管仲之名而成《管子》之书,也就并非偶然。《管子》书中的多数篇章假借管仲的名义来分别论述作者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哲学、社会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思想内容,还有部分篇章是以齐恒公与管仲一问一答的形式,记载了管仲(当然也可能有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治国业绩,全书自始至终都与管仲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代表社会各阶层、各集团利益的知识分子,在这个时期都自由地抒发他们的主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富自由意识、学术最繁荣的“百家争鸣”时期。下面,让我们浏览一下先秦诸子的大概情况。 先看管子和管仲学派。管子即管仲,是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任齐国国相四十年,帮助齐桓公进行改革,对齐国称霸诸侯起了重要作用。现存《管子》一书,被认为是管仲学派的集体论著。管子主张以法治国,严于刑罚,  相似文献   

4.
《管子》是战国中期出现的一部经济著作。《管子》一书的基本经济概念的奠基者是管仲。管仲死后,一些崇拜他的经济思想的有行政工作经验的学者,将他的言行用文字记载成书,大约到战国中期,全书完成。春秋以来社会经济所发生的剧烈变动,到战国中期更为波澜壮阔。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  相似文献   

5.
《管子》主要记载春秋时期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今存七十六篇。书中多数篇幅论及经济问题,对于生产、调控、消费、货币与金融、贸易等经济领域的诸多问题提出看法,这些看法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管仲学派的著作《管子》一书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管理思想,建构了完整的管仲学派管理哲学体系:趋利避害的人性观、利决定义的义利观、先物质后精神的需求观、兼听独断的决策观、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分民而治的组织观、明于分职的协调观、身治与法治统一的控制观。  相似文献   

7.
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有“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之句,课本第200页将“百氏”一词注释为“指诸子百家”,笔者认为这个注释是不妥当的。《辞源》将“诸子百家”释为“先秦至汉初各种学派的总称”。《辞海》对“诸子百家”是这样解释的:“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等,亦指他们的著作。百家指各学派。”《辞源》《辞海》是大众公认的工具书,其解释应该是正确的。按照《辞源》和《辞海》的解释,“诸子百家”只限于先秦至汉初各家…  相似文献   

8.
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和以管子为代表的管子学派的孝道思想,对中华民族的道德意识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与孟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认为“孝”是“仁”的根本,是“泛众爱”的仁德,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极力将其推广为普遍的社会道德。《管子》是管子学派的代表作,深刻反映了管子的思想。先秦儒家与《管子》的孝道思想既有很大的相似性,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孝”这一重要道德范畴给出了各自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管子》混先秦诸子典籍中颇有份量的一部。郭沫若先生认为“《管子》书乃战国秦汉时代文字之总汇,其中多有关哲学史、经济学说史之资料。道家之言、儒家者言、法家者言、名家者言、阴阳家者言、农家者言、轻重家者言,杂盛于一篮……”张岱年先生则更为直接地指出:“《管子》基本上是一部综合性的系统性的著作,具有自己的中心观点。这中心观点就是法教统一,或者说兼重法教。”迄今为止,“管子学”已经遍及哲学、经济、政治、法学、教育、军事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近期由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乐爱国先生的《管子的科技思想》是从科技思想的角度对《管子》做出研究的—部力作。  相似文献   

10.
《老子》与《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两部最重要的著作,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两本书的讨论较为热烈,文章很多,现仅据所见,撮述如下:一、《老子》研究对《老子》一书及其述作者老子的研究,是先秦诸子研究中的热点之一,近年来讨论中涉及的问题十分广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录”之名起于汉代,这是经过校书实践而产生的。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奉诏校书,整理了西汉末年以前的大量古籍,编定了《别录》、《七略》。《七略》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分类目录。它概括地反映了西汉末年以前我国学术的基本情况。我国先秦学术思想十分活跃,诸子争鸣,学派林立。  相似文献   

12.
“管仲相桓公”作为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在《周驯》《列子》《管子》不同文本中被加以改造,增添了该历史事件的思想性。因文本的思想旨趣各不相同,故不同的文本在叙述详略、叙述重点、叙述情节、人物设定等方面对“管仲相桓公”一事进行不同程度的改编。《周驯》侧重叙述桓公一人,旨在凸显桓公为君具备选择贤才的优良品质,这是由《周驯》的性质及其思想氛围所决定的。《列子》注重揭示管仲被重用的缘由为“命”“力”二者。而《庄子》以桓公杀兄的不义之举与管仲辅佐弑兄之君的张力,传达“守真”之旨。《管子》的《大匡》《小匡》则侧重叙述管仲之治国才能,旨在塑造管仲具备高超治国之才的形象。在历史叙事的视域中考察“管仲相桓公”在不同文本中的不同叙述方式,以期呈现历史叙事与思想史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我在1981年写的《我国先秦时代租赋思想的探讨》一文(载《中国经济思想史论》一书)和以后写的《管子经济思想研究》一书中,都对管仲“相地而衰征”的改革措施有所论述,但论述分散,未能充分说明此改革措施的重大意义。今以专题方式,缕陈愚见,以就正于专家。 1 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管仲(?——公元前645年)相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实行重大政治经济改革,其中一项,是租赋制度的改革。此事载于《国语·齐语》及《管子·小匡篇》,除个别文字外,二书记载完全相同。作为史实来说,应该是可信的。《齐语》所载整段文字如下:  相似文献   

14.
鬼谷子其人,世称鬼谷先生.据《隋书》经籍志:“周世隐于鬼谷”.据《史记》记载:“战国时隐居颖川阳城鬼谷,因以自号,无乡里族姓名字,长于养性治身.”其他史书记载不多,且有附会,实无所据,故不做考证.《鬼谷子》一书,出于先秦战国时期,距今大约有二千多年之久,在子书分类中,由于历史的偏见,被列为纵横家.《鬼谷子》在先秦诸子中是自立门户,独树一帜,既有一定影响,又很有实用价值的一个学派.就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看,先秦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霸一方,而且都在扩展自己势力,以强凌弱,互相吞并,致使各国诸侯之间战争相寻,干戈是务.人民则处于烽火连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先秦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荀子的思想的形成,受到了管子思想多方面影响。荀子的自然天道观是在吸收了管仲自然观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荀子的勘天思想是对管子“人君天地”思想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不少文学作品中,说到某人学识渊博、才华超群时,常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形容。这两个成语各有来历。 “学富五车”一语来源于《庄子·天下篇》。这篇文章列于《庄子》最末,实际上是全书的序言。文中对先秦诸子作了记载和评价,在介绍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学派时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庄子学派对名家学派是基  相似文献   

17.
《管子》是记录管仲及其学派思想和言论的著作,因年代久远,文献错漏较多,历来被学界认为难读。郭沫若《管子集校》综合整理了前人对《管子》的研究成果,同时加入自己的考证,其"沫若案"中的训诂严谨而详尽,从内容看可分为考证和校勘两大类。  相似文献   

18.
《管子》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综合性子书。该书学说庞杂,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学、法学、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诸多方面。也正是因为该书体系内容的庞杂,学界对其作者的争论至今仍未达成统一。所以,尽管当前《管子》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管子》研究相比其他古籍的研究仍然十分薄弱,特别是对《管子》具有独创性价值的哲学思想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因此,我们重点以《管子》为依据,从管仲所处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管子》认识论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认识论思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自《墨子》。《墨子》一书,为墨翟、墨家弟子及其后学所作。它记载了墨家学派的思想和言行,是我们现在研究墨子及其学派的主要著作。墨子(约公元前480—420年),姓墨名翟(dí),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的哲学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针对当时各国诸侯相互兼并残害人民的现实,倡导“兼爱”、“非攻”,主张爱无等差,反对进攻性的战争。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不区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一律加以反对,不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主张“兼爱”,也是不对的。《墨子》文词质朴,不重文采,但说理逻辑性很强。  相似文献   

20.
傅玄对《管子》“轻重”篇作出的“鄙俗”二字的评判,揭示出“轻重”篇在《管子》一书中的地位和性质。以此为基础,从管仲思想与《管子》“三匡”、傅玄的思想倾向、“轻重”篇是对“三匡”的悖谬亦是对傅玄思想的背离三个方面,初步解析“鄙俗”二字所蕴含的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