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试图以美学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对林黛玉“情情”之美加以阐释,即“情情”的自然之美、极致之美和悲剧之美。“情情”的自然之美,阐释了林黛玉“情情”具有禀赋的特质,是“情中之情”;“情情”的极致之美是“情情”在与现实发生冲突时,表现出至真至诚的深情之美,是“情外之情”}在“情情”的悲剧之美中,借助西方的悲剧理论展现出“情情”的升华和超越现实的崇高生命力,是“情上之情”。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训练手段,更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中的重点目标之一。语文教师要让朗读成为学生打开绿色生态语文课堂的金钥匙。我们的做法可以是:听课文录音,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语音之美;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活力之美;读的形式多样,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丰富之美;细读品味佳句,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神韵之美。让我们执掌朗读这把语文学习的金钥匙去开启语文绿色课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必须全面落实课改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积累知识素养。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有体验之美、有师生和谐之美。着力打造魅力课堂。语文之美、人性之美是就语文课程内容而言,体验之美、和谐之美是就语文教学方式而言,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在学语文中享受语文,获得审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意蕴、声韵、形式三美的统一,翻译中国古典诗歌要体现“意美”“音美”“形美”。“意美”属于深层审美,传达诗歌的意韵之美就要深入挖掘原诗的意旨,这是翻译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实现“三美”的完美结合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手段。”“新课标”更是把“情感与价值观”作为衡量语文学习的一个维度。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生之美。  相似文献   

6.
美的真谛     
美是什么?是绿叶丛中的花,还是河旁堤岸的柳?是中秋之夜的皓月,还是西山之巅的夕阳?是“飞流直下三千尺”还是“效乃一声山水绿”?是“四月南风大麦黄”,还是“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但这些只不过是自然之美罢了。它们固然很美,但终究只能愉悦人的眼目。真正永恒的美,属于人。美是什么?是绿叶丛中的花,还是河旁堤岸的柳?是中秋之夜的皓月,还是西山之巅的夕阳?是“飞流直下三千尺”还是“效乃一声山水绿”?是“四月南风大麦黄”,还是“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但这些只不过是自然之美罢了。它们固然很美,但终究只能愉悦人的眼目。真正永恒的美,属于人。  相似文献   

7.
反思语文教学目标,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发现语文的美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的美点很多,列举了朗读之美、语言之美、创作之美。发现语文之美的方法归纳了四种:一是用激情感染,二是以展示带动,三是创情境悟美,四是拓外延激趣。  相似文献   

8.
高中新课程标准已经出台,面对着语文本源之美不断流失的现象,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求本溯源,让语文之美冲破各种“应试化”、“标准化”的束缚。以它的本来面目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出现在学生们面前。  相似文献   

9.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由此可见,诗意语文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语文的诗意美全在于文本之美,那么如何立足文本,营造语文的诗意美呢?笔者认为具体可通过三步骤来实现,即课前钻研文本,发掘诗意美;课堂解读文本,展现诗意美;课后沿用文本,创造诗意美.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可以说是作品感情、教师感情、学生感情的“情”的融会体,那么,课堂上如何营造浓郁的“情”气氛,去引导学生感悟文中之“情”,发掘教材中蕴藏的形象美、自然美、语文美呢?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识字与写字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让孩子们发现汉字之美、品出“方块字”之美呢?通过从观察汉字的角度,引导孩子们寻找汉字之美、叙说字形之美,让孩子做一个发现美的使者,欣赏美的智者,这也是激发学生识字、写字兴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美”是语文教学的主题,语文教学要求努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真正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生活美、意境美、文化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美的课堂?如何对学生进行美的引导、美的认知与培养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颇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罩感受真、普、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直泻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山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因此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官小华 《辅导员》2014,(8):39-41
“美”,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与痴迷的字眼啊!但你知道吗?这美丽之花,已开遍我们沙县夏茂第二中心小学的每一个角落,开进每一个孩子和老师的心中,“做美的人,做美的事”已成为我们师生生活与行动的准则。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我又是如何做到让美无处不在呢?  相似文献   

1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话道出了人世与自然之美。阴晴、冷热及昼夜的周而复始,善恶、爱恨与美丑的交互错杂……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与世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美。而语文的美正是来自于这变化多端的人世及自然之美。我与我的学生正在课堂上享受着这些美。  相似文献   

16.
张载是关中理学的创始者,其美学思想既具有传统儒家美善合一的伦理美学观念,又将内心修养的趋于完美与亲身实践美政理想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天理之美、人性之美和名行之美三个方面。天理之美广布周遍而清湛明净,是宇宙间的至美;人性之美具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个层面,天地之性作为气的普遍本质构成人与天地万物的本性,而气质之性则体现出人作为个体的特殊气质;名行之美是天理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实践表现,在内完成持中敦厚的自我完美,在外实现匡时济世的“四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凭一支粉笔,一张嘴,很难展现语文之美。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则可以让学生“领悟语言之美”、“体会画面之美”、“渲染意境之美”,大大提高语文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在“对话、合作”等教育新理念的冲击下,语文的“外美”彰显有余,而其“内美”却日渐冷落,大有“浮云遮望眼”之势,为此,大力“立美”,慎用“借美”,把语文的文字美、教学美、情感美、人文美尽情展现,才是语文教学在新形势下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9.
《蒹葭》是上古诗歌,其中的“美”感染了无数人。《蒹葭》是美的,她把众多的美融和到了一起——音乐之美、表达之美、意境之美,还有爱情之美等。通过对其的赏析,我们获得了心灵的净化和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我与地坛》中描写了地坛的荒芜,以及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的生命,更以及在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生命之上、史铁生在痛苦之中由人的意志战胜厄运的自由选择。这样三重内容依次向读者展示自然之美的三重境界,即荒芜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这三重层层递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生命进程,是自然之美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