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家长辛苦挣钱只为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需要。这种扭曲了的爱,会影响儿童早期金钱观的形成,造成孩子消费的畸形膨胀。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在以消费为导向的现代社会,父母无法完全代办孩子的所有消费,孩子总要面对一些消费问题。所以给孩子适量的零用钱是绝对正确和必要的。但零花钱给多少、怎么给、怎么花,值得每一位家长的深思。  相似文献   

2.
王志璐  冶岚 《宁夏教育》2007,(7):148-148
对于零用钱,目前,家长有以下多种认识:有人认为现在经济发展了,他们整天忙于工作,忙于事业,为生活奔波,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是为了方便孩子,也不用大题小做,尽管“孩子有吃有穿、学习用品家长全权包揽,零花钱就是随便零花”,但孩子要零花钱时,他们更会说上一句话“不要乱花钱。”;也有人认为零花钱是家长给的,家长应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编辑部老师,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了,由于家庭条件尚可,所以以前经常给些零用钱,但最近孩子似乎花钱越来越厉害了“,爸爸,给我20块钱,我要买一个变形金刚。”“妈妈,我的铅笔用坏了,给我3块钱。”当家长的既不想拒绝孩子的要求,又怕孩子拿到钱以后乱花,所以我深感左右为难,不知所措。请问,我到底应不应该给他零用钱,给多少零用钱才合适呢?辽宁大连刘莲给孩子零花钱是正常的,父母不能无节制的给孩子零花钱,也不必刻意减少或是不给孩子。孩子支配合理的零用钱,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决策能力,还可以让孩子逐渐加深对金钱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对于零用钱,目前,家长有以下多种认识:有人认为现在经济发展了,他们整天忙于工作,忙于事业,为生活奔波,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是为了方便孩子,也不用大题小做,尽管"孩子有吃有穿、学习用品家长全权包揽,零花钱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法国,6岁的孩子每年平均可从家长那儿得到约600法朗的零用钱,14岁的孩子则可得到1500法朗,而当孩子在高中学习时,获取的年零用钱则可能高达6000法朗———此数额比起美国、英国的同龄孩子来都要高出一截。法国家长们认定,与其让孩子每次向家长苦苦“乞讨”,还不如定期给孩子一笔零用钱,作出某些消费限制的规定,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理财本领。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法国家长还大多在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即10岁左右时,就给他们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帐户,并划入一笔钱,而且一般并非区区几十或几百法郎,而是上千甚至数千法郎。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6.
问:从这个学期,孩子总是苦着脸跟在我身后向我要零用钱,说人家同学都有零用钱,就他没有,买个橡皮也要跟爸妈要。在孩子的再三请求下,我们决定从下月起,每月给他零花钱。但是怎么给,又难住了我们:给多了,怕他浪费;不给吧,又怕他偷。真是伤脑筋。答:孩子逐渐长大,给他们零用钱,不是坏事;但随便给钱,也不是好事。给孩子零用钱,是为了培养孩子对金钱的观  相似文献   

7.
打工记     
神行太保:从这份调查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乱花零用钱的现象还是蛮普遍的,太保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常常会给自己的孩子一些零用钱",想想看,如果这些零用钱不是靠父母"救济",而是自己"挣"来的话——  相似文献   

8.
父母们很少与孩子谈及金钱,有的父母为了防止孩子“有钱容易学坏”,干脆连一分零用钱也不给孩子,他们认为,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基本的物质需要完全可以由父母给予满足,金钱对于孩子来说不但没有意义,反倒还可能让孩子养成任意挥霍的习惯。事实真的就是这样吗?我以前对儿子也抱有类似的“禁钱”心理,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口袋里都不曾有过任何零用钱,尽管他常向我抗议,但我总是严把金钱关。然而一天上午,还没到放学时间,儿子就被班主任张老师送回了家,原来儿子早上没吃早餐,因为低血糖在课间操上晕倒了。张老师一见到我便责怪我怎么连早餐都给孩…  相似文献   

9.
据调查,75%的法国家长赞成给孩子零用钱.他们认定,即便是小学生,也会有消费需要.法国孩子的家庭理财课程从孩子3~4岁开始,即从刚有"数"的概念时开始.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即10岁左右时,家长就会给孩子设立一个独立的银行账户,并存入一笔钱,供孩子开销.家长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明智、科学而不是机械、盲目地消费.  相似文献   

10.
据法国消费者协会对全国城乡1700余个不同信仰、收入和教育水平的家庭所作的一项专题调查,在拥有未成年子女的家长中,高占75%的赞成并实施给自己的孩子发放零用钱。他们认定,即便是小学生,都会有各自特殊的消  相似文献   

11.
从小培养财商在法国,社会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有的家庭让孩子学工程、农业、法律,从事学术、政治等;有的则培养孩子经商或让子女将来当农场主等。然而,家长们明白,不论孩子长大后干什么,都少不了一个善于经营的头脑,必须从小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调查表明,法国的青少年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零用钱要比美国和英国的同龄人多得多。如6岁儿童的零用钱平均每年为600法郎,14岁的孩子可以得到1500法郎,而高中生获得的年零用钱则可达到6000法郎。为了让孩子逐渐学会用智理财,科学花钱,家长在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时,就会给他们设立一个独立的银行账户,并且…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闲暇时间。但是,休息日的增多和学校给学生减负以来,如何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闲暇生活,提高闲暇生活质量,却成了许多家庭的问题。不少家长对此无所适从: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就把孩子关在家里,只能让其多看点电视;有的家长则担心孩子的学习,从书店买几套训练题让其做做;还有的家长干脆给孩子几个钱,让其自己打发日子。诸如此类的闲暇生活,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常听不少教师感叹:“5 2=0”。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3.
暑假即将来临,许多父母开始为孩子的假期作打算:有给孩子报名参加夏令营的,有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的,还有的家长给孩子买张游泳月票或者办个健身俱乐部会员卡,有的家长干脆把孩子送回老家。而我则只需给孩子买张通学月票,因为年初买的博物馆通票还有许多地方没去呢。我家买博物馆通票可有年头了。  相似文献   

14.
实话实说:针对中学生面临的问题一针见血痛快淋漓。如今的大人有钱了,随之而来的是,孩子们也有钱了。有了钱本是件高兴事,如果用的不当,可就要惹出许多的麻烦来。那么,怎么合理使用好零用钱,当家长的不知考虑过没有。家长把给孩子钱视为“爱”的表现,给的越多就是“爱”得越深。一些个体经营者收入比较高,所以出手不凡,一给就是几十元。有的孩子寄读在奶奶或姥姥或亲朋好友家上学,远离父母。其家长为了弥补他们不在身边的歉疚,就在经济上补偿。有的家长更是出手大方,动则几百万_不少家长说,零用钱是孩子个人的收入,随他花去…  相似文献   

15.
目前城市中小学几乎是独生子女的天下。由于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由于“四二一”家庭结构和“宁亏大人不亏孩子”的社会习俗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现在在城市和一些较发达农村乡镇,中学生的消费水平一般都很高。据笔者1992年下学期在高中二年级四个班,对近200名学生的初步调查统计,一名中学生年均消费2500元左右,达到3000元以上的大有人在。一个孩子的消费超过一位家长的消费,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而一个孩子的零用钱,更为两个家长零用钱的总和所不及。过去是好学生少花钱或不花钱,学生差的学生乱花钱、多花钱,现在是学习好坏的学生都花钱。有的孩子的零用钱,每月多达150元以上。这些零用钱的用场,主要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以下是我们在北京某中学对10位初中生的随机调查。我们之所以选择中学生是因为相比小学生而言,他应该对理财和消费有了比较理智和全面的了解。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孩子的理财知识还很欠缺,确实需要学校和家庭予以引导。另外,有的家长完全不给孩子零用钱,可能有家庭的具体原因,但对孩子的成长还是会有一些影响的。1.你每个月有多少零用钱?刘卫(初一,12岁):我每月的零花钱大约20元左右。兰宇(初一,12岁):每月60元左右。冯慧(初一,13岁):一般没有零用钱,偶尔妈妈会给我10元钱。杜双(初二,14岁…  相似文献   

17.
法国人热衷于高消费在世界上是有名的。今天,法国孩子不仅受到崇尚高消费家长的影响,而且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更时时刻刻刺激着他们的消费欲望。显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再谈“金钱是万恶之源”的话题已经不合时宜。因此,家长们适时地给孩子开起了“家庭理财课”。法国消费者协会对全国城乡1700余个不同收入和教育水平的家庭所作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在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中,高达75%的家长赞成并已经给孩子发放零用钱。他们认为,孩子不论大小,都会有各自特殊的消费需要。此外,孩子的“社交活动”尽管看起来并不那么…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我们不时发现不少幼儿带钱上幼儿园。与家长交换意见时了解到,幼儿带钱的原因有:一是家长认为幼儿要有零用钱,钱是家长主动塞给孩子的。二是有的幼儿上幼儿园时讲条件,要求买这买那,家长为了赶着去上班,就用钱来打发孩子。三是少数幼儿趁家长不注意,悄悄地从家里拿了钱。通过观察,我们认为这样做的后果很不好:一是幼儿年龄小,控制能力差,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他常常拿出钱来玩,影响活动的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园门口,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一情景:有的孩子哭闹不止,不愿父母走开;有的提出诸如“星期天回家给我买电动小飞机”,“星期六回家给我做最好吃的东西”等要求;有的干脆抱住家长的腿不放为了摆脱孩子的纠缠,有些家长就说:“好好好,只要你不闹,里期天一定给你去买”如此这般,孩子听了家长的“许愿”,即使很不情愿,也只好带着某种期盼,乖乖地进了幼儿园这些家长把“许愿”当成了专治百病的良药,殊不知这样做不利于孩子品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哭是孩子发泄自己情感的一种形式。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哭会上火,对孩子百依百顺,滋长了孩子的任性;有的家长干脆厉声呵斥让孩子突然终止哭泣,这样压制了孩子情感的表达,使他们的情感不能充分发泄,心理不能健康成长。怎么对待孩子的哭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