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代之前,隐逸文化虽然借助儒、道两家的思想资源而得以成形,但在文化内涵上并未能摆脱这两种主流文化观念的笼罩而自成体系,处于儒、道对立的分裂态势中。而汉代隐逸文化则从时代政治文化环境出发,分别借鉴儒家隐逸思想中的道德化原则与道家隐逸思想中的自由理念,对先秦儒、道隐逸文化资源进行改造与重组,并促成了隐逸与政治的和解与合作,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一套新型隐逸文化体系,对此后隐逸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黄州时期是苏轼文化艺术创作思想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个人思想观超越传统的形成时期,在这个时期,苏轼以诗文和书画创作为表征,在超然旷达中进行了思想观的探索,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文首先分析了苏轼黄州初期的境遇,随后从两个方面说明了黄州时期苏轼的文化创作特点,以及思想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兰毅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2):109-110,135
隐逸文化源远流长,当道统和政统发生背离时,隐逸文化由此产生。隐士们在不同的时代提出了不同的隐逸思想。显然隐逸文化从未占据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但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奇异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精神基因,隐逸思想曾历史地传承和沉淀于历代不畅其志的士人的血脉之中,并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苏东坡贬谪黄州,人生道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在困顿的黄州时期,把儒佛道的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他坚持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保持淡泊旷达的心境,通达地观察社会问题,解决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与个人的矛盾在心灵上的纠缠。苏东坡在黄州完成了一次愉快的休闲旅程。是黄州的山水风月、历史陈迹成就了东坡的"坚韧旷达、爱国忧民"的黄州精神和"自然超逸、灵动缥缈"的黄州文风,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和艺术遗产。  相似文献   

5.
唐五代时期,庐山作为隐逸的渊薮吸引着文人墨客来此结庐遁隐。其浓厚的宗教氛围及多元文化的交融,深深地影响到文人的信仰与诗文创作。南唐白鹿洞建国学后,士子来此肄业,庐山即成了诗文活动中心。此外,晚唐庐山诗僧奉贾岛为宗,诗风清僻冷隽,其流风所及,直至宋初晚唐体诗人。庐山艺文繁复,究其原因,在于江州隐逸文化的影响及中晚唐独特的政治、经济环境,而地处水路之会,交通便捷也成了其“终南捷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贬谪黄州是其一生重要的转折点。“乌台诗案”之前,苏轼“奋厉有当世志”,以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为指导,积极用世;贬居黄州之后,苏轼思想发生巨大转变,在词作方面进行创新,其中蕴含着复杂的思想意蕴与人生情怀。这些词作一方面反映出苏轼遭贬之后向往隐逸生活的出世情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执著于现实的入世情怀。  相似文献   

7.
旧有的隐逸文化和唐代特殊的隐逸风尚为杜甫的隐逸思想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引领着杜甫人生的主要方向,道家的隐逸情怀是辅助其思想成熟的工具。在其一生中,间接性的贯穿着隐逸思想,这种隐逸情怀调节了诗人困顿时的情绪。  相似文献   

8.
惠州单列成州,在公元917年,入宋在971年,向来为岭南重镇。惠州知州数目历来统计较多,但存在争议。来惠州之谪宦于惠州发展作用明显,与惠州守官之态度亦密切关联。而惠州守官与惠州经济、文化、教育等直接相关。宋代惠州守官大多来自福建,优劣不一。文章综合方志、正史,对北宋惠州守官做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贬居黄州期间,有几个地点与他息息相关,对他人生观转变意义重大。文章以一种新的审美视角,对苏东坡黄州几个主要遗址遗迹所蕴含的人生意义进行了观照和诠释,描画了苏东坡谪黄期间,从其人生低谷登上普世人生顶峰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苏东坡被贬黄州,留下了种种神奇奥秘的文化现象话题。是神宗皇帝袒护他而编管黄州,是黄州的神奇山水、风月、古迹、仙居,铸就了苏东坡,黄州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他“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把种种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黄州成为东坡文化发祥地、赤壁文化发祥地。黄州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也成全了黄州。  相似文献   

11.
苏轼罪废黄州,生活穷困潦倒:“债负山积,想年载间将有饥寒之忧。”然而,他却仍能坚守爱国忧民的素志,以全副身心去躬耕劳作,体验痛苦,抗争厄运。并把这些身心活动,视为生活与创作的一种补尝,从而促使他的思想更加豁达,心灵充满智慧,创作走向高峰。文章从他在黄州的思想、处世智慧和文艺成就三个侧面,展示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身处逆境而不改其乐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2.
从苏东坡谪贬黄州逆境中的思想情怀探研他的人品风范。黄州时期,苏东坡虽然有"心如已灰之木"的苦闷,但却很快在崇儒、礼佛、参道修为中突围出来;他阳光灿烂的乐观情绪,荣辱不拘的旷达胸怀,顶天立地的豪迈气概,亲和平易的仁爱心灵得以充分地展现。苏东坡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典范,不仅是他的文学成就卓著,更重要的是他的品德和胸怀令人推崇和仰慕。  相似文献   

13.
王维在政治仕途及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加之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他最终选择了亦官亦隐的处世方式,并创作了大量具有隐逸情怀的田园山水诗。人生遭际是王维隐逸世界观产生的根源,亦是其隐逸诗独特的审美格调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陈方媛 《文教资料》2009,(20):81-82
隐士和隐逸行为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现象.隐士们的生活方式为有文化有修养的文人所推崇和效仿.伴随隐士们的隐逸生活所产生的隐逸思想又在儒道禅三家思想中得到强化,并对中国古代文化审美趣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古代画坛众多有影响的画家也接受了隐逸思想,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古代绘画的发展大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两汉隐逸文化是在先秦,特别是屈宋那里所代表的隐逸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究竟因时代的同(汉初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先秦封建制度的恢复)与不同(汉代终是一个在各方面有异于先秦的全新时代),而使得汉代隐逸文化较之屈宋那里,首先表现出了对屈宋隐逸思想的"反动",其次又有所谓继承与发展——在此意义上最终形成汉代所特有的隐逸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人历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居于“文化”一隅,却影响着历史的发展。“乌台诗案”,贬黄州,谪海南,面对人生中一连串的变故,面对无耻小人的诬陷,东坡居士泰然处之,依旧淋漓尽致地展示着  相似文献   

17.
宋初晚唐体诗人大部分是隐逸之士,他们的诗歌虽然学习的是中唐诗人贾岛,但在贾岛奇僻清冷诗风的基础上又向平淡闲远发展,在平淡的艺术追求上实开宋诗的先河。而且,晚唐体隐逸诗人孤高傲世的绝世风神甚至成了宋代乃至后来人们心目中品质高洁的象征。因此研究晚唐体隐逸诗人的思想情怀对于我们认识晚唐体诗歌乃至宋代诗歌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隐逸是陶渊明一生中最引人注目、最具特征性的行为。儒、道都认可隐逸,但是其价值观并不相同,前者强调的是对有序社会理想的建设与个人人格节操的坚守,后者追求的是个人自由。陶渊明的隐逸是吸收道家思想而对儒家隐逸思想进行改造,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个性。以往只强调其与道家的关联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9.
长时期以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下简称《念》词)词已成为苏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当然就是这首词的主旨。 写《念》词时,苏轼至黄州贬所已经二年半了。"乌台诗案"以及由此导致的谪贬黄州是苏轼一生中所遭受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20.
道家庄子是隐逸^格和思想的集大成者。研究《庄子》中的隐逸思想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隐士文化的根源以及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道家“出世”的思想以及由此表现出的隐逸之风发挥了一种异常重要的作用—社会调节和互补。正是因为发挥了这样的文化功能,隐士文化才延续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