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残雪是女性文学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她采用了一种与以往女性作家创作决然不同的叙事模式,她既不去揭批男性中心社会中女性的受抑境遇,也不去抒写女性的勃勃生命力及创造性,而是以其个人化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怪异、诡秘的女性世界,为女性创作的发展和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张杨 《语文知识》2010,(3):28-30
台湾新生代女作家袁琼琼的创作颇具特点。一方面,她以对女性世界的关怀意识和洞察心态,在作品中显示了男权压迫下女性的种种反抗;另一方面,她擅长剖析身心层面的女性的自我意识,例如情欲话题、弑夫心态,具有浓厚的女性意识。她的创作,展示了台湾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家。她对妇女生活和命运的关注是独树一帜的,妇女问题始终是她创作的中心题材。作为一个饱受男权社会之苦的女性,萧红的人生体验中感受最深、体会最切的,当是她作为女性的那份经验,这一性别角色几乎规约、困扰和影响了萧红的全部生活,同时也规约和影响着她的全部创作。她的绝大部分小说都以女性为主角,其创作中流露出自觉的女权意识。她对男权社会的强烈抨击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包含着她鲜明的女权意识,即女性应该获得人格的平等与人性的尊严。  相似文献   

4.
凌叔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坛涌现出的众多女性作家之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凌叔华创作的高峰期与成熟期,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以描写女性形象与儿童形象见长。她的小说既受到西方小说创作技巧的影响,又完美地融入了自身的才情、生活经验与审美取向,使作品既得西方小说技法之妙,又具有浓郁的本土化风格。其代表作《酒后》鲜明地体现了她的这一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多产作家,陈玉霞始终从女性知识分子的立场出发,从社会文化的宏大历史结构中透析出作为知识者个人的文化语境。《心斋》作为又一部当代力作,无疑给这个浮踩时代注入沉实和执著,继续进行着社会审视者个人的话语行为。  相似文献   

6.
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创作,通过一系列不同阶层的女性形象塑造,思考了解放区女性的人生道路和妇女解放问题。这种思考,既延续了她早期形成的女性主义意识,又融入了她参加革命后对女性与社会革命关系的认识,视野有所拓展,审美兴奋点也由对女性个体的关注转向了对女性群体命运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作为个体逐渐受到了重视,个体的人在觉醒中被确立。由于女作家远比于男作家的敏感性,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率先走向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在作品中逐渐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发现,对女性的生命形态的描述。在一些创作中,由于过分突出女性的女性意识、个人化意识,而陷入了狭隘的境地,完全脱离“宏大叙事”的“束缚”,走向了一种超性别意识的边缘化写作中。他们的这些个人化写作无外乎只是对男性中以话语的一种消解与对抗,并非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日标。我们应该营造一种多元化的、关注社会与人类的、突出女性意识与生命体验的创作格局。  相似文献   

8.
追寻崇高的美──读陈玉霞长篇小说《心约》闵宜陈玉霞是齐鲁女作家中的佼佼者,是沂蒙女作家群里的小小班头。她人美、歌美、情美、文章更美!她用自己的兰心慧质,用滚烫的赤诚,娓娓动听地讲述一个个关于女人的故事,真真切切地向我们展示出女人的爱、女人的憎、女人的...  相似文献   

9.
池莉是个女性意识非常鲜明的女性作家。综观她20年的小说创作,其女性意识是发展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同社会现实以及她个人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池莉女性意识的发展大略可分三个阶段,即依附男性求安稳阶段、反叛男性求权利阶段、尊重两性求和谐阶段。简而言之就是求稳、求变、求谐。本文依照这一思路,对池莉的女性意识发展变化的轨迹作了简要描述,并分析引起变化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丁玲创作的前后截然分期历来造成文学史乃至评论者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话语环境的不同,对其前后创作也产生了完全相反的审美判断,不论这种评价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丁玲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分水岭的特征。文章从丁玲前后期创作的题材关注到丁玲对女性命运的探索以及她固有的创作笔致,分析了丁玲强烈的女性情结和对于时代、革命的忠诚意识,在这二者的结合中呈现出丁玲创作的独有文学詈观。  相似文献   

11.
论张洁早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在她早期的小说创作中,高举“女性意识”的大旗,在《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七巧板》等一系列小说中,执著于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对真正爱情的深情呼唤,对独立女性的礼赞和同情,对庸俗女性和低俗男人的嘲讽,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发起了冲击,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任秀华 《文教资料》2008,(28):107-109
沈善宝有着高度的女性自觉意识,不仅撰著了<名媛诗话>对她那个时代的女性文学创作成就予以充分的肯定,而且在自己的创作中,以历史上或者传奇故事中的优秀女性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词作,寻找着以优秀女性为代表的女性这一群体的光荣足迹,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宣讲着女性的智慧、潜能以及应得的权利.因为她觉醒了,但找不到出路,所以她愤懑不平,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消沉,终其一生,她都在积极努力地奋斗着,演绎自己光彩照人的人生,为女性文学传统的继承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樋口一叶是日本明治时期最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创作是区别于男性话语的女性写作。一叶在小说中以独特的女性视塑造了一批形象丰满、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其中男性形象是作为女性人物的衬托与补充出现的,一叶通过她笔下的男性人物传达出她对两性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男性期待的幻灭,而男性人物的言行也显露出日本传统社会中父权与夫权对于女性的迫害,一叶借此寄寓自己的社会批判意识以及她对明治社会底层妇女悲剧根源的另一重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丁玲与萧红同是中国现代文坛著名的女性文学代表作家,她们都以女性作家细腻的笔墨来写她们笔下的女性,在体验人生、寻问人生中都发出了孤寂的心声,但丁玲是以女性在叛逆中寻求生命的火花作为她创作的主旋律;萧红则是以女性在孤寂苦难中呼喊人生成为她创作的主旋律。其原因在于:作家的生活环境、经历和思想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女作家袁琼琼的创作在台湾文学界中很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她具有对女性世界的洞察心态,其作品展示了男权压迫下女性的种种反抗;另一方面,擅长剖析身心层面的女性自我意识,例如情欲话题、弑夫心态,具有浓厚的女性意识。本文对她具体创作的分析,旨在梳清她的创作历程,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台湾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发展脉络的窗口。  相似文献   

16.
“为着生活而写作”,成为苏青这位都市职业女性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言说姿态与表现方式,并以此区别于“五四”以后任何一位女性作家的创作理念。她的散文创作从文学的神圣崇高中剥离出来,写人类普遍意义的日常情境与世俗生活,反映出她在尘俗生活中寻找情趣的市民文化的品格。苏青散文中“性别意识”来得特别鲜明,但她又能直面女性的性格弱点,撕毁女性的假面具,并且发出独到的批判声音。  相似文献   

17.
吴藻为清代著女词人,婚姻的不幸引起了她对女性性别角色的深入思考,在她的词作中,有对于无爱婚姻的痛苦和失望,更有着对女性的社会角色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愤懑与不满。她的生活和创作展示出清代中晚期女性的生存环境虽然相对宽松,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吴藻即无法实现自己展露才华建立功业的理想,也无法在婚姻中得到两情相悦、心曲相通的快乐,最终只能在古佛青灯中度过余生。  相似文献   

18.
伊迪丝·华顿并不是女性主义作家,但她在很多作品中描述了妇女的低下身份和被压迫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她对当时妇女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传统观念对于人性的束缚。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受压迫女性的反抗声音和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的时候.伊迪丝·华顿再次成为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伊迪丝·华顿在她的创作中关注女性命运和生活。她突出强调了女性受男权社会压迫和束缚的悲惨命运。这些妇女永远处于被控制、被奴役的地位,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处于劣势。不仅如此,女人与女人之间也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竞争、相互伤害。《纯真年代》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纽兰·阿切尔与两位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旨在引起人们对当时妇女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女性地位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女权主义和女性思潮蓬勃发展的今天,台湾女性文学创作愈来愈受到学界关注,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台湾新生代女作家群的创作尤其引人瞩目。袁琼琼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具有对女性世界的洞察心态,作品中展示了男权压迫下女性的种种反抗;又擅长剖析身心层面的女性自我意识,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综合分析她的创作情况,会发现她契合了当时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本文以其创作为例,来梳理台湾上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脉络,兼谈其在创作理念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女作家廖辉英与张欣在各自的小说创作中,基于共同的女性意识和不同社会政治化背景,塑造出个性不同的传统依附性女性,徘徊于传统与现代间的“第三”与“城市情人”,现代社会自主自强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女性外在的生存价值和内在的生命体会,指出了女性的弱点和误区,她们的创作具有深厚的社会内涵和化意蕴,标志着城市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