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象征”,综合起来,有下列三种意思: 第一,作为一个词语,“象征”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本义指“一个木板分成对半,双方各执其一,以保证相互款待”的信物。在这里象征有代表符号的意思。在中国大约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曰:“杂占者,纪百事之象,候善恶之征。”象为物象,征为征兆。讲的是远古先民占卜的方法,也有暗示预兆的意思。可见这时象征不论中外都只是一种生活实用方法,尚未进入到文学艺术中去。第二,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则稍后于前一意义,并为古今中外作家艺术家广泛运用。就我国  相似文献   

2.
比喻·象征·寓言合肥五十中肖慧凤比喻、象征、寓言这三类不同层次的语言现象,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三者概念外延的从属、交叉关系又常常令学生难以区分,为此我不揣浅陋,将三者加以比较,辨析异同,以期探求一个简易区分的方法。比喻与象征比喻是修词手法,象征则是...  相似文献   

3.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和讲解可以使学生听会,但印象不深,我试着从农村学生的感知出发作一些比拟比喻,虽然不很确切,甚至有些离异,但学生听起来易学易懂,富有趣味、形象生动,适合学生心理特点,教学效果好.例如: 楞次定律是个学生难于理解的教学难点.课前,我讲一个小故事:我班某同学,有一天不小心把一只脚踩进准备做砖瓦用的泥堆里(我校门外有个砖瓦厂),踩进时脚不易“插”下去(阻碍作用),拔出时  相似文献   

4.
5.
比喻和比拟是两种容易混淆的辞格,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甲乙两事物相比,除了相同点外,比喻和比拟也有很多相异的地方,故比喻和比拟是两种相似而又明显不同的辞格。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一册《长江三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该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教参》给了这样的答案:用了通感、比喻的修辞方法。我认为,这句话的修辞方法应是通感和比拟。  相似文献   

7.
比喻和比拟是两种容易混淆的辞格,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甲乙两事物相比,除了相同点外,比喻和比拟也有很多相异的地方,故比喻和比拟是两种相似而又明显不同的辞格.  相似文献   

8.
比喻和比拟是两种常用的修辞格,它们都是把一种人或事物比做另一种人或事物,也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某一种人或事物.……  相似文献   

9.
象征与比喻     
同学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往往把象征和比喻混为一谈 ,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我们先来看看几个例子 :冰心的《小橘灯》深情地描绘那盏小橘灯那“朦胧的橘红的光 ,实在照不了多远 ;但这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却鼓舞了我 ,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这里小橘灯象征了黑暗统治下人民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借助树林中的路象征人生之路。高尔基的《海燕》借海燕这一黑色的精灵的形象 ,歌颂革命者英勇无畏的精神。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 :它们都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 ,来表达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  相似文献   

10.
比喻和比拟是两种常用的修辞格,它们都是把一种人或事物比做另一种人或事物,也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某一种人或事物.……  相似文献   

11.
象征和比喻     
×××同学问:“为什么不能把《海燕》一文所用的象征手法看作是比喻?象征和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也就是托义于物。比喻是以彼物喻此物,是一种修辞手法。我们结合课文来谈谈两者的区别。一、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从本质特征上考虑的。  相似文献   

12.
比喻与比拟是两种极易混淆的辞格。在小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往往会把用“象……似的”句式表达的比拟,当作比喻。例如: ①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象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五年制小语第八册《燕子》) ②老牛站在麦田边,静静地望着,象看着熟人似的。(五年制小语第八册《老牛》) ③它(爱尔莎)好象听懂了我的话,撒娇似的吮着我的大拇指。(五年制小语第八册《我和狮子》)  相似文献   

13.
《湖南教育》将一束讨论比喻和比拟区别的信稿转我,嘱我写点东西。我就从下面的两个实例谈起吧。①“四人帮”是害人虫。……埋葬它,这帮狐和狼!②春天象小姑娘,……笑着,走着。上述两例,有的说是比喻,有的说是比拟。为什么会发生分歧呢?原来这两种辞格都有一个“比”的特点,即用别一事物(B)来比思想的对象(A)。A 和 B 是构成这两种  相似文献   

14.
小语十册第一课有这样两个句子:“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象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有的备课资料说“是拟人法,也是比喻句。”此说失之笼统。就第一个句子“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分析,它只能是一个比拟中的拟人句,而不是比喻句。拟人之说,是因为作者用了“舒展”、“黄绿眉眼”,这样的词赋予了无知觉的“柔柳”以人的动作和特征,使柔柳人格化,显示了它充满生机的活力,也从一个方面显示了春天特有的美丽和生趣。不是比喻之理由,是因为这个句子所描绘的事物只是单纯的柔柳,在这个句子中  相似文献   

15.
比喻和比拟是相似而又不同的两种辞格。比喻是以彼物(喻体)比此物(本体)。比拟是把此物(本体)当作彼物(拟体)来描写。它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别: 一、从外表形式看:比喻必须出现喻体,比拟则不必出现拟体;比喻或出现本体(明喻、暗喻)或不出现本体(借喻),比拟则本体和拟词(适宜表述拟体的词语)都要出现。如: ①万里长城,像一条活蹦乱跳的长龙,……(峻青《雄关赋》) ②……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相似文献   

16.
比喻由本体和表体构成,比拟也是由本体和表体构成。因为有这个相似点,所以要人们严格地讲出它们的区别来,却是一件难事,在纷繁的修辞现象中常常混淆不清。例如: 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心愿》) 修一座友谊的长桥。(同上) “会说话的眼睛”、“友谊的长桥”,同是偏正结构,从语法上看如果说它们有什么大的不同,反而叫人迷惑起来。但在修辞领域内认真加以探讨,是可  相似文献   

17.
比喻和比拟的本质差别韩安平,张胡森比喻是什么?比拟是什么?二者的差异何在?修辞学著作作过明确的解答。然而,有时面对某个例子,却找不到足够的依据来作出合理的判别。例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绿》中有这样一句:“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算...  相似文献   

18.
《二六七号牢房》有三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值得讨论。A 凝视着这一线转瞬就要消失的阳光。B 生活在阳光里的人是多么少啊!C 人们一定会在那温暖的阳光里生活下去。  相似文献   

19.
比拟和比喻是两种常见的修辞现象。它们之间,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本质差别。先说共同之处。这两个修辞格都是由于人们对于不同性质的事物的联想而产生的表达方式。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种类似点,引起联想,于是就利用这种相似性,用另一事物给要陈述的事物作比,这就产生了比喻和比拟。例如,在要表达“伟大的党培养我成长”这个意思时,说话人联想到母亲对于子女的哺育,两者有相似之处。为了把意思表达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