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学合作教育一般是指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该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合作教育是打造高水平职业技术教育的最有效模式.我国的产学合作教育情况如何?制约我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正确应对?这是本文研究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摘要:产学合作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较好地适应了高职教育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操作性的基本特征,它兼有学校本位职教模式和企业本位职教模式的优点,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运转灵活、优势互补的职教模式。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产学合作模式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产学合作模式只是流于“文件化”,并未真正实现,致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远不能适应职业市场的要求。本文试通过对德、英、日三国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如何实现的比较研究,分析得出几点启示,以期有益于我国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产学合作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整合,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做法是:树立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建立产学合作教育的良好运行机制,多层次、多模式的产学合作实践。  相似文献   

4.
“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君庆 《职教论坛》2004,(10S):20-22
实施“订单”教育,培养企业需要的适用人才,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产学合作教育的又一成功实践。订单教育的实质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生毕业后全部在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订单教育实施的关键是学校能否接到具有一定规模的用人单位的培养订单,  相似文献   

5.
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的最大特征,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必然需要。目前高职院校产学合作的模式已趋多样化,但仍有很多院校继续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专业产学合作的实践情况,分析了产学合作的成效,提出了实施三方合作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产学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各国政府、学校和企业的青睐。阐述了国内外产学合作教育概况及其特点,论述了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模式,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我国高职的产学合作教育发展进行系统的归纳,深化了高职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并通过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阐述了如何走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8.
产学合作教育是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的有机结合,并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一、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1)专业设置建设。高职高专教育在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设置方面,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其专业方向应具有较高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2)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试论产学合作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产学合作是大力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选择。产学合作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研究机构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即利用学校与产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高职教育的"产学合作"模式体现了学校、企业在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上职能分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及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的原则,被实践证明是高职发展的最佳模式.目前我国的产学合作尚存在学校重视不够、企业积极性不高以及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等问题.借鉴国外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应重视校企合作的制度设计,促使学校转变办学观念,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针对企业的需求设置课程,创新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国际高职产学合作教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产学合作发展高职教育是国外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它被认为是促进国外高职教育发展、推动其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这种“学校——企业”的合作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德国“双元制”教育中。并在英美等国的合作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完善和体现。这种模式经受了实践的考验,被证明是一种运转灵活、优势互补的最佳职教模式。体现了学校和企业在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上职能明确分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及相关资源共享的原则,认真研究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产学合作发展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促进培养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高职校企合作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性质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产业部门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具有明显的产学合作教育特色。从世界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历史看,合作教育也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特色。校企合作教育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不长,校企合作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对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产学合作教育项目是全球合作教育的典范。以滑铁卢大学为代表的合作教育具有强大的办学优势,其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严格规范的管理体系以及为学生、学校和企业各方带来的收益,都值得我国的产学合作教育深入学习。借鉴加拿大产学合作教育的优势,坚定我国产学合作教育的方向,建立刚性规章制度,赢得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以及建立利益共同体等,都是促进我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依靠产学合作促进高职教育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端,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演进,借鉴了发达国家的成功历程,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学合作举步维艰的历史缘由,以及产学合作在过去几十年的波折起伏。高职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高职院校的做大做强做优,都必须走产学合作的道路。概括了开展产学合作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韩国高职教育中的"产学合作"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政府和整个社会都十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中“产学合作”是一个成效显著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详细介绍韩国政府、企业以及学校共同联手进行“产学合作”高职教育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推进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如何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与企业的积极性?校企之间如何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本文以坚持特色化、集团化和多元化发展方向的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培养作为个案,分别从带有普适性和典型性的三个专业的合作背景、模式凝积、项目筹划、实施路径来探讨订单培养的实施内容和技术手段,旨在引起对这一主题更多的讨论和交流,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产学合作教育,在国外称为合作教育。它是高等学校与产业界在人才培养与科研方面合作,以期使产学双方共同受益,推动经济、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业已成为世界潮流。自80年代以来,产学合作教育在我国再度兴起,并迅速发展。各类学校以不同的组织形式与内容同产业界进行了密度不一的合作,在产学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坚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如何建立新型产学合作模式以及产学合作的运行机制与保障机制,以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从而实现最佳效果,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高校产学合作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学合作教育是美国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积极倡导的一种教育模式。美国高校产学合作教育的思想基础与兴起、发展状况,可以给我国高等教育的产学合作教育发展以多方面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革命性改革的基础,文章通过对国内外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分析和总结,以创新发展观念提出了适应我国高职教育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