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大双心河》。小说主人公尼克.亚当斯通过控制自然来重获精神之平衡,自然对尼克来说只不过是某种必须被掌握和控制的物体。控制和征服自然成了尼克能力的体现,快乐的源泉。由于深受基督教的影响,海明威物化了自然,让自然沦落为满足人类精神需求和治疗心灵创伤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跨国的雪》一文通过描写男主人公尼克和乔治在滑雪过程中认知自然,进而理解女性的过程,向我们昭示了他们克服男性统泊与支配的意识,最终努力达到一种自然与人、男人与女人之间普遍和谐的共识.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探讨海明威的《跨国的雪》,旨在阐明海明威是一个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以极大的热情在数十篇短篇小说中横绘了尼克.亚当斯从少年到成年的人生道路,形成了尼克形象系列短篇小说。尼克是海明威的自传性形象,通过尼克,海明威表达了他对时代和社会的审视与思考。因此,只有仔细研究尼克形象系列短篇小说,读懂尼克的性格特征,才能更好地了解作家海明威本人以及他的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的《两代父子》是一部展现生态缺失的小说,这种生态缺失状态既包括白人在经济发展中对自然的肆意破坏.也表现在父子间的不和谐关系,更表现在小说主人公尼克与印第安女孩特萝迪之间的不对等的性爱关系之中。文章在生态批评的总方向下,对该小说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父子关系与男女两性关系进行生态批评,来探索《两代父子》中所反映的生态失衡状态。文章同时也利用了一些为出版的手稿中所没有的部分,更好地展现了海明威小说的创作意图。尼克的孩子因为生长在远离祖先居住的欧洲,与在美洲大陆生活的祖辈的传统失去了联系,但从小孩对自己家族历史的强烈认同,对回归家庭传统的渴望中,读者也许可以看到一丝生态和谐回归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认为尼克这一艺术形象在海明威对作品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尼克作为海明威系列形象中的第一个重要角色,且被塑造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在他身上闪耀着很多值得让人关注的东西。各种传奇的经历充满海明威的一生,且让他倍感到自豪,但他却不喜欢为自己写自传。通过对尼克形象系列小说中的尼克形象的梳理后,笔者发现,对照海明威的自己的个人成长经历,很容易发现尼克形象就是海明威自身的艺术呈现,在尼克的身上折射出海明威的心理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6.
张英 《华章》2011,(31)
《大双心河》中,主人公尼克既在认识和改造自然,又遵守自然的客观规律,也保护自然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这是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人与自然,体现了海明威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相似文献   

7.
《大双心河》采用人物尼克的和无名叙事者的两个叙事视角。双心河暗示了故事的双重含义,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观:一方面是尼克渴望驾驭自然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观点;另一方面是叙事者不以人为中心的对自然的开明和尊敬态度。本文还讨论了一些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施意靓 《文教资料》2011,(18):25-26
死亡、爱情、暴力向来都是海明威热衷描写的对象.在尼克形象系列小说中也不例外.死亡是尼克故事的开端,贯穿着整部系列小说,海明威总是让他的主人公处在尖锐、剧烈的外部和内心冲突中,并促使他们在这种冲突和动荡中成长。在尼克形象系列小说中.爱情和暴力便是促使尼克成长的两大因素。、死亡、爱情、暴力三大主题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整个尼克形象系列小说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罗焕 《文教资料》2006,(6):54-55
尼克是海明威笔下的一个具有强烈的自传性色彩的人物,最初使海明威跻身于世界文坛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发表于1924年,其中关于尼克成长经历的小说几乎占了一半。在海明威后来发表的两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1927年)和《胜者一无所得》(1933年)里,海明威同样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学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就是在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部作品表现了人通过战胜自然伟力的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突出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又表现了海明威对自然的矛盾复杂态度。总的来说,海明威是一位具有一定生态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1.
余殊 《文教资料》2012,(31):21-22
海明威不仅中长篇小说有名,短篇小说也同样享有盛誉。早在青少年时期,海明威便对撰写短篇小说有极大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短篇小说写作风格和特点。本文主要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海明威众多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大二心河》,向读者揭示海明威的生态主义意识与人们保护自然的意识觉醒之间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2.
张娜  付文中 《海外英语》2012,(8):213-214
不仅探讨了《圣经》中蕴含的反生态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而且探讨了海明威的反生态思想:他热衷于征服自然,忽视自然物的内在价值和生存权利,视它们为取悦人类的对象。海明威的这种反生态观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圣经》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从《圣经》角度来分析海明威的反生态观成因的论文却很少,试图填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非洲的青山》中蕴含着浓厚的生态意蕴。海明威在书中表达了既热爱自然又漠视自然,既怜爱动物又捕杀动物的矛盾情感。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这部作品,揭示海明威自然观的矛盾性在人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海明威《非洲的青山》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批评视角对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剖析,展示出海明威在生态伦理问题上的思想冲突。在作品中海明威对自非洲大陆的旖旎风光流露出热爱与漠视的复杂情感,对非人类生命蹂躏中又掺杂着悲悯的情怀,体现了其矛盾的生态自然观。最后指出作品对于我们的生态启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我们应爱护自然、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态批评的发展,海明威在评论界引发了一轮新的研究热潮——从生态视角对海明威的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文学批评研究.笔者通过解读《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探讨其生态矛盾观的具体体现和成因,希望能够更全面客观地了解海明威的生态思想,同时也希望有助于人们树立对自然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6.
《非洲的青山》以既和谐又血腥的非洲大草原为场景,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一方面反映了海明威对自然的生态主义倾向。另一方面揭示了其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海明威在这部作品中流露出的对非洲草原的热爱仅仅是出于非洲草原能为他带来创作灵感与视觉享受。自然仅被置于被欣赏、征服而不是被尊重的地位。本文即以生态批评为视角,解读海明威的对自然的生态主义情怀及其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观和贯穿其中的矛盾情感。  相似文献   

17.
钟盈 《英语广场》2020,(26):26-28
生态批评是在生态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之关系的文学批评。海明威的多部作品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深刻的生态主义思想,即人类只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与万物休戚相关,相互依存,因此人类要懂得爱护自然,敬畏生命,努力维护生态系统,不能滥用资源,更不能用征服自然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本文主要通过《老人与海》和《大双心河》两部作品分析海明威的生态批评观。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是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现代小说家。几十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了他作品的硬汉形象、悲剧意识、死亡意识、虚无思想和艺术特色等。随着当今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国外海明威研究已引入生态批评的视角,开始研究海明威与自然界的关系。海明威在早期的作品中,赞美了大自然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治疗价值,这是他自然观的形成时期。在中期作品中,海明威开始把自然作为一种独立性的存在看待,开始关注自然的命运。他揭露了人们破坏自然的行为,对自然的遭遇寄予了同情。他从关注自然的价值到关注自然本体,标志着从自然价值论向自然本体论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是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现代小说家.几十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了他作品的硬汉形象、悲剧意识、死亡意识、虚无思想和艺术特色等.随着当今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国外海明威研究已引入生态批评的视角,开始研究海明威与自然界的关系.海明威在早期的作品中,赞美了大自然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治疗价值,这是他自然观的形成时期.在中期作品中,海明威开始把自然作为一种独立性的存在看待,开始关注自然的命运.他揭露了人们破坏自然的行为,对自然的遭遇寄予了同情.他从关注自然的价值到关注自然本体,标志着从自然价值论向自然本体论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作为二十世纪最为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在文学界一向以硬汉的形象著称,他的创作题材基本上都与战争和死亡息息相关,导致人们错误地认为海明威蔑视女性。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和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因此,从女性主义角度来研读海明威的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丧钟为谁而鸣》是一部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域出发,表达了主人公乔丹对自然、亲情和爱情的真切感受,极力主张人和人、男人和女人、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海明威认为,只有这种和谐状态才是我们人类真正需要的状态。这部作品,揭示了海明威不但不仇视女性,而是支持、同情女性,在某种意义上顺应了当时生态女性主义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对文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