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舜崩何年     
张介立 《寻根》2000,(5):78-80
《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诸多纪年,研究舜帝生平者不乏其人。但因理解各异,干支推算间或有误,因之说法不一。笔者在肯定《五帝本纪》权威纪年的前提下,利用新的史料,采用新的方法,对舜崩之年作一探讨。一、舜享年百岁《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这与《五帝本纪》记载的尧的纪年相同:“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相似文献   

2.
欢毛泽东作有《七律·答友人》一诗,“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若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此诗点出了九嶷山及舜帝的传说。九嶷山位于湖南省南部,在宁远县境内,素以独特的风光,奇异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动人的传说,驰名中外,令人神往。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水经注》云:“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传说舜帝死后,二妃娥皇、女英千里迢迢…  相似文献   

3.
张人元 《寻根》2004,(6):109-113
张姓的起源与黄帝部族有着直接的关系,张氏始祖挥公就是黄帝的孙子,颛顼帝的胞弟。河南濮阳古称帝丘,是传说中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濮阳是颛顼的都城所在地。颛顼帝和帝喾均葬在“顿丘城南台阴中”(今河南内黄县境内),称为“二帝陵”。1987年8  相似文献   

4.
余冰 《寻根》2000,(5):86-87
九月九日,中央有关部委和湖南省直有关部门领导,美国、泰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舜裔宗亲会的代表等三千多海内外各界人士及上万名群众,在湖南宁远县九疑山隆重集会,公祭舜帝陵。舜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五帝之一。九疑山舜帝陵自夏朝始建,四千多年来,一直为祭祖朝圣之所。到明洪武四年(一三七一年),帝陵建筑面积已达两万一千平方米。但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一九三五年的一场大火更将本已墙倾瓦漏的陵庙毁于一旦,只剩下“石老碑文古,庭荒蚁穴深”的废墟供后人凭吊了。新中国建立后,一九五六年湖南省政府即将舜帝陵列为…  相似文献   

5.
王田葵 《寻根》2000,(5):69-74
“九疑”可读否?余以为,可读。九疑由于是道德至大至美者、天下为公者舜帝的陵寝而名播字内。  相似文献   

6.
河姆渡遗址为姚墟说史树青在中国历史上,关于虞舜的事迹,《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许多记载,虽然其中有不少是古代的传说,但反映了许多历史的影子。《史记·五帝本纪》张宁节《正义》引《括地志》云:“越州余姚县,顾野王云: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余姚,县...  相似文献   

7.
许竟成  李新堂 《寻根》2008,(3):123-127
皋陶李氏本为“理氏”,源于尧帝时皋陶之理官。《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新唐书·宗室世系》记载:“帝颛项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  相似文献   

8.
古琴无疑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之一,以其幽雅的意象、悠久的历史、丰厚的内涵受人珍视。《尚书》有“搏拊琴瑟以咏”,“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的记载,《诗经》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诗句。  相似文献   

9.
王梅格 《寻根》2012,(1):65-70
中国古代的刺绣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刘存《事始》说锦绣是西施所创造,其实不然。《尚书·益稷》一篇中说“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稀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意思是在衣服上绣出各种颜色的花样,这说明在舜和禹的时代就已经有刺绣的工艺了。  相似文献   

10.
邱轶  彭飞 《华夏文化》2022,(4):36-39
<正>一、《诗经·周南》与“诗乐舞一体”关系考(一)“诗乐舞一体”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总体风貌诗歌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诗乐舞一体”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总体风貌,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已成为学界共识。如《尚书·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尚书·益稷》记载帝舜时的乐曲《大韶》,百兽率舞,庶尹允谐。这表现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态。《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吕氏春秋·古乐》之“葛天氏之乐”,以上都显现出上古先民对诗、乐、舞相结合的初始形态的探索与追求。(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2-33页)在我国诗歌发生时期诗乐舞一体同源,均为感物而兴,心物交融,人心触动,以情为体的诗乐舞随之产生,将生活中的诗、听觉上的乐、视觉里的动态舞蹈相结合,统为一体,具有歌词性、音乐性、舞蹈性三位一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寻根》2021,(4)
正帝挚是五帝时代的古帝之一。由于文献记载太过简略,真赝杂糅,致使学者对帝挚族属与政治身份的认识颇多歧义。为了深化对五帝时代文明历史的认识,推进五帝年代学研究,本文拟就帝挚与少昊氏的族属关系、帝挚可否纳入五帝古史系统等问题略加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堯舜禪讓是中國人十分熟悉的故事,幾千年來一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但《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卻說:《括地志》云:“故堯城在濮州鄄城縣東北十五里。《竹書》云,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又有偃朱故城,在縣西北十五里。《竹書》云,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相似文献   

13.
《尚书·皋陶谟》载:“(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史记·夏本纪》载:“禹日:‘予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左传》哀公七年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竹书纪年》载:“禹五年巡狩,会诸侯于涂山。”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文学与病”是一个较为边缘化却不容忽视的重要话题之一。自古以来,虽然以“病”作为诗的主题在诗歌发展史中并没有浓墨重彩呈现,但是在漫长诗歌长河中也从未间断过。《诗经》最早出现了关于“疾病”的相关诗句,如《周南·卷耳》中“陟彼崔嵬,我马虺馗”;“陟彼高冈,我马玄黄”;“陟彼诅矣,我马瘩矣”。  相似文献   

15.
正黄帝是中国上古史上少数几个创世纪的先祖之一。在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笔下,黄帝开启了中国历史的"五帝时代",由于"五帝"中的颛顼、帝喾、尧、舜都是黄帝后裔,俱出于黄帝血缘谱系,这也意味着黄帝同时开启了华夏民族抟铸与形成的时代。降至两千年后,黄帝又被抬出来,使其参与了中华民族的"身份"辨识与认同工程。1902年梁启超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903年刘师培提出了黄帝纪年说,随后短短  相似文献   

16.
<正>“五福”是中华文化中古老且在历史上一直发挥重要影响的传统幸福观、生命观。“洪范九筹”在《尚书·洪范》的记载中虽被箕子描述为上帝传授给禹用以治国安邦的九条大法,但作为最后一筹重要组成部分的“五福”观念映射出神权政治蓝图下人权统治手段与民众生活价值旨归的统一。《洪范》云:“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归纳了人生的五种幸福,分别为长寿、富贵、健康安宁、喜好美德以及老而善终。  相似文献   

17.
颛顼生于若水考徐南洲古史中的帝颛顼,是个颇为重要的人物。司马迁撰《史记》列他为"五帝"之二,仅仅次于黄帝。然而,据《山海经》所载,他的活动范围却远远超过黄帝,惟有帝俊堪与比肩。论业绩,他虽无黄帝那般赫赫战功,也不类帝舜似的"野死勤事"。但是他能兼采华...  相似文献   

18.
一祝融八姓是上古时期活动在北方地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部族,也是楚人的祖先。祝融集团自颛顼、帝喾之世迅速壮大,至尧、舜、禹之世,已发展分化为多个部族集团,并在华夏部落联盟中担任职务。《史记·五帝本纪》载:"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益、彭祖自尧时皆举用,未有分职。"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习惯将日本国称为“漆国”(Japan),把中国称为“瓷国”(China)。中国的瓷器之名,很好理解,是以大量优质的瓷器出口而得名;而另一项本属于我们头上的“漆国”桂冠意外地戴到了日本人的头上却是误解。人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漆器的国家,相传“舜漆食器”,《尚书·顾命》载:“漆仍几。”“河姆渡朱漆大碗”的出土,  相似文献   

20.
王灿 《寻根》2012,(6):10-15
《尚书》中的圣王贤臣数量众多,形象丰满,如尧、舜、禹、汤、武丁、文王、武王以及微子、箕子、周公、召公等.他们独具中国文化的特质,加上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对后世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尚书》中圣王贤臣的形象 《尚书》中的圣贤型杰出人物,与西方的先知型和英雄型人物有很大的差别. 在《尚书》中,历代圣王是最重要的人物,这与《尚书》的性质有关:它是史官的记录,而史官的最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记录君主的言行;《尚书》是最早描写中国古代圣王形象的典籍,对圣王形象的确立有开创和奠基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