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去逝时我20岁。她的逝世是我一生中最沉重的打击。那时,我觉得自己再也不会振作起来了。几个月过后,我开始慢慢地接受这一事实。春天的到来,使我不再觉得那么悲伤,望着自然界奇迹般的更替,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2.
宋全忠 《寻根》2006,(1):130-131
《寻根》杂志2003年第二期以《中原地区的台湾村》为标题,图文并茂地报道了河南邓州市台湾村。该村陈氏家族的始祖依那思罗,系台湾邹族人,于300多年前自台湾到邓州屯垦定居。据陈氏家谱记载,在依那思罗去世百余年后的清朝同治年间,曾有台湾族人前来“觅亲祭祖”。邓州陈氏家族现已发展到第13代,42户,200多口人。2002年12月,陈氏家族第13代孙、  相似文献   

3.
东洋恶之花     
李兆忠 《东方文化》2001,(1):118-120
外国人印象中的日本,总是与艺妓牵连在一起的,就像富士山、樱花、相扑一样。然而,艺妓究竟为何物?多数人恐怕就不清楚了。这也难怪,时代早已变了,传统意义上的艺妓事实已经不再存在。如今京都街道上,偶尔也能看到几个翩然而行的艺妓的身影,那只是观光的点缀罢了。  相似文献   

4.
李丹 《大理文化》2021,(3):47-50
1.温暖回望 记不清是第几次感动,也记不清是第几次落泪,第几次在访谈前夜辗转反侧,想象第二天节目开始时的场景.总感觉《倾听大理》就像一叶绿舟,载着我行走在这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那些可爱的嘉宾,那些真诚的话语,那些关于人生、关于文学、关于大理的一次次交流与碰撞,有没有给这座城市带来点什么?或者,有没有感动谁?温暖谁?激励谁...  相似文献   

5.
你曾想过要私自出走,到大海上去吗?约瑟夫·康拉德十五岁时就开始向往当一名海员。他不打算偷偷出走,于是,把想法告诉了家里。家里人当然根本不予理会。他曾三番五次向他们表白自己的志向,最后他恼火了。“你们信不信我的话?我马上就要出海去!”家里人却说:“你们听见了吗?这孩子说的话多离奇!”他们取笑他,逗弄他,使他痛苦万分,但他仍然坚决要当一名海员。家里人无法理解,因为他住在波兰,没有见过大海。他生于1857年,那时波兰人还从未干过水手这行当,他们中间有人曾当过士兵,为祖国的自由而战,也有当过诗人和作家的,  相似文献   

6.
《台静农先生诗稿》序言叶嘉莹今年(一九九五)暑期,我赴美国康桥编订一册英文书稿,九月初将要返回加拿大时,台静农先生的次女纯行女士,交给我一册用稿纸抄写的台先生的诗稿复印件,说他们兄弟姊妹希望我为这一册即将出版的诗稿写几句话。本来我自己以为我并不是为这...  相似文献   

7.
冬日的一个午后,我欲歇憩,妻在一旁哗啦着报纸。我想,还会有什么新闻,萨达姆昨日不是被美军生擒了?没有想到真还被妻翻出了一条新闻: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险些遇害,他的坐骑刚刚通过拉瓦尔品第的一座大桥,大桥发生爆炸,警方称,这是一起针对穆沙拉夫的袭击事件。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主编同志:您好!《中外文化交流卜Th年第1期曾发表由我撰写的《绚丽多来的京剧流派艺术》一文,有些错漏之处,亟需修正。①第31页“地域性流派的发展”第一节的第6行:“外地人因此称皮江戏剧出自帝京”一句的“称”字应改为“种”字。③第32页“武生与小生流派”一节的第7因厅:“后起的武生中学杨斌的最多……”一句,原文中遗漏了几个重要人名,请增补,为“后起的武生中学杨斌的最多的,如刘宗扬、孙敏望、周瑞安、杨盛春、茹富兰、高盛闻、李万春、李少春、王金码等都以学杨而成名。”③第万页“净丑行流派享誉剧坛”一节,第M行:…  相似文献   

9.
秋日小记     
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相似文献   

10.
余显斌 《大理文化》2017,(12):96-112
说到蒙世隆,我突然就想到明朝.史家普遍认为,明朝之亡,"非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这几乎已成为一个定论,难以推翻. 其实,南诏之亡,也非亡于劝隆舜,实亡于蒙世隆. 今天,仍有人称蒙世隆为英雄,为南诏开疆拓土,甚至称其为蒙世隆大帝.显然,这是无视当时历史的.英雄固然能为国家开疆拓土,他的开拓,是为了百姓的生存,为了国家的安定.如果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心理,宁愿国亡,也要继续厮杀下去,最后,竟至于让国家"弩藏不给,横剑于民,上下俱困",走向灭亡,只能算不识时务者,算得上一个偏执者,如何能称得上英雄?  相似文献   

11.
在甘肃兰州,有人称我们的家族是“教师之家”。因为从我的外祖父开始,到我的子、侄一辈,四代人中当教师的占了大半。但我们家并不是“世代书香”之家,我的曾祖父是黄河上游山乡的农民,我的祖父只读过私塾。如果作为20世纪中国边远地区家庭化演变的一个特殊例证,也许有一些可以值得关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如果有人问《塞维尔的理发师》这出歌剧是谁作曲的,任何一个专业或业余的音乐家都会说,“当然是罗西尼,这是众所皆知的事实。”然而,在圣彼得堡工作的意大利作曲家乔瓦尼·帕伊西埃洛曾于1782年根据博马舍的一出通俗喜剧创作了自己的《塞维尔的理发师》,比著名的罗西尼的同名歌剧首场演出早  相似文献   

13.
力量的平衡     
我在八、九岁时,写了自己的第一首诗。那时我父亲是好莱坞电影界的巨头,派拉蒙影片公司的负责人。我的母亲参加了许多次知识界组织的活动,帮助将“文化”带入声名显赫的好莱坞。我母亲看了我那首小诗后,禁不住哭了。她说:“巴迪,这首美妙的诗不会真是你写的吧?”我不好意思地、结结巴巴地说是我写的,心里充满了自豪感。母亲对我大加夸奖,“噢,这首诗简直是天才的杰作!”  相似文献   

14.
幽幽梅山坳     
有人怀疑徐文翰老师,说他在梅山小学一呆就是几十年,必定是爱上哪个女人了。这些风言风语,早已飘进徐老师耳鼓,他想解释清楚,然而,向谁解释?这话到底是谁说的,他不知道。李老师安慰他说:贬作了你,也等于贬作了我,因为我是女人。人的心胸要开阔一点,谁个人前无人说,哪个背后不说人?你说是吗?徐老师连连点头说:那倒也是,要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又不能封堵他们的  相似文献   

15.
杨雷 《世界文化》2014,(5):17-19
<正>"让时间的流逝变得诗意",这是希腊国宝级电影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艺术信念。有人称安哲罗普洛斯为电影诗人和银幕哲人,实在是恰如其分。在他的电影中,总是弥漫着浓郁的诗意情怀。单调的色彩、阴暗灰湿的环境、压抑悲凉的旋律、没有终点的流浪、毫无结果的追寻,构成了安哲罗普洛斯电影的悲剧性基调。然而,就在这无处不  相似文献   

16.
古远清 《寻根》2006,(2):103-106
余光中在《从母亲到外遇》中,曾用风趣的比喻形容自己的经历:“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关于头一句,他这样解释:“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还有那上面正走着的、那下面歇着的,所有龙族。还有几千年下来还没有演完的历史,和用了几千年似乎要不够用了的文化……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  相似文献   

17.
日本儿童系列动画片《聪明的一休》播出后,深受观众欢迎。有人问:日本历史上真有一休这个人吗?为什么动画片中有时称他为“殿下”?……他那天真活泼、呼之欲出,出口成章的警句、以智胜强的形象,至今仍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18.
如今的翻译作品是日见其多了,但精品仍然难得.这就叫人想念起已故著名翻译家傅雷的时代和翻译家草婴时代来,那个时代的译笔之到位和优美真是值得推崇的.莫言在日本的一次演讲中就自己的作品受到日本读者喜爱时说过,这得归功于译作者,译作者本身就是作家,翻译就是再创作.事实也真是这样.几年前看到<瓦尔登湖>的译作者是作家徐迟,毫不迟疑买了来读,果真没说的.最近读<惶然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次印刷版),完全就是因为译作者是我喜爱的作家韩少功.才读<译序>就爱不释手,反复品读.而在我的阅读经历中,能够像读唐诗宋词和<老子>、<庄子>那样耐得住反复品读的外国文学翻译作品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从瑞士给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主持人张越打电话,张越一接电话就喊起来,哎呀!娜姆,恭喜你啊!你们挪威大使成了我们的活雷锋。他在长城营救了一位少女,自己被石块砸伤了,结果没留姓名就走了。这几天国内的报纸都在报道这件事。  相似文献   

20.
六年前,有人托我问一下毕加索,是否同意为电影《河流之歌》作一幅宣传画?这部影片是我编剧,由乔里斯·伊文思导演的。当时我和毕加索都住在巴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