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霞 《寻根》2006,(6):102-103
北,《说文》:“北,乖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属皆从北。”唐兰在《释四方之名》里也说:“北由二人相背。引申有二义:一为人体之背,一为北方。”尹黎云先生在《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一书中也说:“北,甲骨文写作,与小篆同,象二人相背之形。北就是背的初文。”  相似文献   

2.
释"如"     
吉霞 《寻根》2007,(6):54-55
如,甲骨文写作 《说文》:“如,从随也,从女从口。”尹黎云先生在《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一书中认为,“如”是“女”字的后出分化字。“女”,甲骨文写作“孝”,《说文》:“女,妇人也,象形。”此说流传甚广。《甲骨文字典》对女字的解释为:“象屈膝交手之人形。妇女活动多在室内,屈膝交手为其于内居处之常见姿态,故取以为女性之特征,以别于力田之为男性特征也。”  相似文献   

3.
张秉伦 《寻根》2003,(6):86-90
秦永艳先生在《寻根》2003年第2期上发表的《浅谈商代的刑罚》一文,读之受益匪浅。秦先生将商代刑罚分为徒刑、肉刑和死刑三类。其中徒刑包括“骨靡”(相当于战国时的“城旦”,即服劳役)和囚刑;肉刑只有墨刑和刖刑,而无劓刑和宫刑;死刑包括辟刑、剖刑和族诛。本文仅就商代的劓刑、宫刑与“劓殄”进行讨论。一、商代应有劓刑据《甲骨文合集》载,至少有四片甲骨上的文字与劓刑有关(附图1—4):1.贞 《甲骨文合集》5996片2.于 《甲骨文合集》5997片3. 《甲骨文合集》5998片4. 《甲骨文合集》5999片图1图2图3以上四片甲骨中的“”系鼻梁…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的第二本书法集即将问世,我有幸先睹为快,仔细品味了其中的60余幅新作,赏心悦目之际生发些许对书法艺术的感慨,写将下来,就教于章申先生和同好。大约两年前,章申先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书法作品集《吕章申书法集》,收入他多年来的得意之作40余帧。著名学者文怀沙  相似文献   

5.
刘正 《寻根》2009,(3):128-131
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通称为甲骨文字或甲骨文。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和直接源头,一般认为甲骨文是殷商王朝用于记载占卜记事而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所以甲骨文又被称为契文、龟甲文、龟甲兽骨文。绝大部分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而这一带是历史上著名的殷商王朝的遗址,因此,甲骨文又被称为殷墟甲骨文。研究汉字的起源就不能不直接追溯到殷墟甲骨文,  相似文献   

6.
邓华 《寻根》2002,(5):44-47
笔撰写的《甲骨发现之初的一段疑案》一,起初发表在1999年第12期《收藏》杂志上,后被收入齐鲁书社《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一百周年论集》及拙作《史海贝踪》。在这篇章中,笔认为:真正率先破释甲骨的是精通训诂、金石、收藏和考古的饱学巨擘王懿荣无疑,而山东潍县古董商人范维清则是最早发现甲骨并贩销入京.提供给王懿荣的人。  相似文献   

7.
前輩寫真     
正憶胡厚宣先生一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在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師從姜亮夫先生學習中國古典文獻學,一度迷戀於古文字,不自量力地想成爲古文字專家。偶識來杭州開會的擔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組長李一氓先生秘書的中華書局編輯沈錫麟先生,他主動表示可以帶我去拜見胡厚宣先生。胡先生是舉世公認的甲骨學大師,不必算他聲譽卓著的《甲骨學商史論叢》,就憑他是《甲骨文合集》的總編輯,憑他是裘錫圭先生的導師,就足以讓人心向往之——何况在那之前,我已經從舊書店買過他的《殷墟發掘》,從新書店買過他的《五十年甲骨學論著目》。而亮夫師也跟我論及過胡先生。  相似文献   

8.
“学”从字源上来讲,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专家认为“学”字,“当从爻取义兼声”(徐中舒《甲骨文辞典》),是个会意字,篆文作“斆”字。许慎《说文》:“斆,觉悟也。从教,冖。冖,尚矇也,臼声。学,篆文斆省。”段玉裁《注》,认为“学”与“教”在古人乃是一事之两面,常相混用,既然“学”本身已经包涵有自觉与觉人,即学习与教人的双边活动,  相似文献   

9.
一、释“后羿” 王“后”:甲骨文中有“后”字,作“ ”等形,刘兴隆曰:“象妇女产子之形,为毓、育之初文,典籍作后。”(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981页)“后”又假有“後”的意思,放在祖先的名字之前,指后来的祖先,区别于“高祖”。《说文解字》云:“后,继体君也。”段玉裁曰:“《释诂》、《...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的发现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在此之后罗振玉、王国维等的研究,发现《史记·股本纪》中的先公先王之名,绝大多数都见于甲骨卜辞之中,从而使商代的历史成为信史,把我国有文字可征的历史上推了上干年。甲骨文的学术价值引起金石学家、收藏家的极大兴趣,一时间重金搜求,这就导致了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到处挖坑寻找。这种非科学的发掘旨在攫取甲骨,对甲骨埋藏的情况及周围的遗迹遗物全然不顾,使殷墟遗址遭到严重的破坏。同时,由于外国人…  相似文献   

11.
正此卜文见于《甲骨文合集》第一册138片。甲骨文卜辞未能解读的相当多,当然也不在乎这一片。不过,这条卜辞文学意味极浓,虽不涉及什么特定事件,也不与什么科学发现(如日、月食)相关,但关乎精神生活、志趣爱好的取向,一样值得重视。卜片共十字。第一字释"",《说文》:"卜问也。"蓍卜早于龟卜,摆弄几根树枝就可以占算。以蓍草作为专用占算工具大约母系氏族公社晚期就有了,即传说中伏羲画八卦的时代。甲骨文有■、■、■  相似文献   

12.
张有清先生从事书法艺术的研习和创作近40年来,始终崇重碑学,在汉代简牍书法的研究与创作方面成果丰硕。他的简书严整厚重,笔势生动;很早就以“汉简张”之雅称誉满书坛。  相似文献   

13.
丛新强 《寻根》2005,(5):13-17
李泽厚先生在其《美的历程》中,将“龙飞凤舞”喻为“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飞扬着的史前期的两面光辉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图嘴旗帜”。从烛阴、女娲的神怪传说,到甲骨文、金文中有角的龙蛇字样;从青铜器上的各式夔龙再到《周易》中的“飞龙在天”、“或饮于渊”、“见龙在田”,一直到汉代艺术中的人首蛇身诸形象,“龙”这一特殊的图嗨佯式以其神秘的力量长久地吸引、凝聚蕾华夏民族,乃至成为立国之象征。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14.
先商史的神话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史记·殷本纪》的记载,在殷(商)代开国之君成汤以前尚有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共十三王。罗振玉、王国维、吴其昌等先生据甲骨卜辞以及《山海经》、《竹书纪年》、《楚辞》等文献典籍,证明了其中的冥、振、微即卜辞中的季、王亥、上甲(微),又在王亥与上甲微之间补充了王亥的兄弟王恒①。对于成汤以前殷的先祖,学者大都以上甲做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这是因为在上甲微以前段先祖的世代次序,甲骨文中还未见到,无从证实;但是自上甲微起,殷先祖的世次在甲骨文中不但有明确的…  相似文献   

15.
艺术成就:苏士澍自幼酷爱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少年时代拜刘博琴先生为师,之后师从启功先生近30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书法碑帖编辑出版工作,数十年专注中国书法、篆刻的创作,对中国汉画像砖、石及历代碑帖、拓片均有深入研究。苏士澍的书法兼习诸体,尤擅鸡毫作篆隶且颇具特色;其行草流畅,韵味浓郁;其篆刻宗秦法汉,寓己意于古风之中;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公益书画展览并于日本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举办个人展览,进行书法讲学;主编多卷本的《中国书法艺术》《中国书法全集》和百册《中国历代书法精品大观》等出版物。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智永不仅是一位佛门高僧,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书法艺术大师。著名的《真草千字文》即是智永书法艺术的灿灿精品。智永,名法极,王羲之第七代孙(羲之第五子徽子之后),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人。人称”永禅师”、“永师”,”永僧”。具体生卒年月失考。  相似文献   

17.
牛彬 《华夏文化》2008,(3):37-38
“羊”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所显示是羊的头部的形状 (甲骨文) (金文) (小篆)。羊的性格温顺和善,食草而不争,且羊肉可食,羊毛可以取暖,所说文以在上古时代,羊是与先民生活关系极密切的重要牲畜。“羊”字系文字与饮食、道德法制和图腾崇拜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首部殷墟甲骨文词义整理专著、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年福撰写的《甲骨文词义论稿》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弥补了迄今学术界对甲骨文词汇研究方面的缺失。本书上编,作者对确认的甲骨文普通词词义进行详尽类举。列举了273个多义词词目及其义项,对1192个普通词先根据词性义分类,再根据词汇意义类属划分其主题义进行描写,并整理了525个有本义用例的词目。作者不仅破解了一些疑难字,也对学术界已有的释字成果进行了佐证、补充和改释。本书下编由45篇甲骨文疏证的文章组成。  相似文献   

19.
徐鹏飞 《中国文化》2004,(21):35-44
陈梦家先生认为商代君王为“群巫之长”;①因为在文献所见的“巫”的职事(如祝、预占祸福,治疗,占梦、舞雩)和甲骨文所见的商王之职事相似。但是,陈梦家先生忽略了两件事;第一:在甲骨文中,“巫”字与“王”字是分开的,而且巫与王无法互相取代。陈先生以后代周朝的文献有关“巫”的资料来解释商朝君王的地位与来源。第二:假如说“巫”等于“王”或“王”等于“巫”。  相似文献   

20.
王风 《中华文化论坛》2003,1(4):122-126
《周礼》以“三易”、“三兆”、“三梦”并列,这种并列,可能隐藏着古人以“易”名筮的原因。本认为,由于“兆”指龟甲之裂罅,占人凭借裂罅在空间中的延伸形态占断吉凶,相应地,“易”可能指挂力归奇之策(溢策),筮人凭借溢策在时间中的演变占断吉凶。上一世纪的甲骨研究和金研究可佐助“易即溢策”的推测。“日月为易”不是“易”字的原初合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