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颛顼生于若水考徐南洲古史中的帝颛顼,是个颇为重要的人物。司马迁撰《史记》列他为"五帝"之二,仅仅次于黄帝。然而,据《山海经》所载,他的活动范围却远远超过黄帝,惟有帝俊堪与比肩。论业绩,他虽无黄帝那般赫赫战功,也不类帝舜似的"野死勤事"。但是他能兼采华...  相似文献   

2.
郑金洪 《寻根》2008,(5):118-121
施氏之一出自姬姓,黄帝之后。周武王弟姬旦,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因称周公旦,为著名政治家。周公旦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七世孙惠公第三子子尾,字施父,后裔以施为姓。施父七代孙施之常,是孔子72弟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琅讶符氏     
符孟标 《寻根》2013,(6):123-127
琅砑(琊琊)符氏源出于鲁国末代君主顷公之后,《元和姓纂》载:“鲁顷公孙公雅,为秦符玺令,因为氏。”虽然符氏得姓于秦朝的咸阳,但“根在琅砑”的理念早在其得姓始祖(姬)雅时业已形成,唐贞观八年《举氏族事件》中更明确记载“沂州琅砑郡六姓有符氏”。  相似文献   

4.
闽台孙姓     
孙姓起源源头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源头有三:一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有惠孙,惠孙的孙子武仲,以惠孙的孙作为自己的姓,是为孙姓,武仲为孙姓始祖.二出自芈姓.楚国王室为芈姓.春秋时楚王室后裔孙叔敖因有大功,其子孙便以他的字--孙为姓,所以这支孙姓出自芈姓.三出自妫姓.西周初周武王封舜后裔妫满于陈(今河南准阳),谥陈胡公,陈胡公后裔陈完逃到齐国,改姓田,齐景公赐田完后裔田书孙姓,这支孙姓实出于妫姓.  相似文献   

5.
郑金洪 《寻根》2013,(1):134-138
康姓主要来源有三:一是出自姬姓,为康叔后裔。《通志·氏族略》载周武王幼弟康叔谥号“康”,其后人以谥号为氏,姓康。二是出自外族。据《汉书》《旧唐书》等记载,古代西域有康居国(在今巴尔咯什湖和成海之间)、康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曾受汉唐管辖,出使来中国的王子和使者中有居留不返者,其后裔就以原国为姓。  相似文献   

6.
郑金洪 《寻根》2008,(6):126-130
洪姓出自炎帝神农之后的共工后代,居住在黄河两岸,黄帝时起其首领就担任治理天下水利之官,被人尊为水神。江西乐平《洪氏家谱》载:“共工官者,共理百工之事也,子孙以官为姓。”洪迈《容斋三笔·共工氏》云:洪氏出于共工氏,本曰共,“后又推本水德之绪加水干左而为洪”。《元和姓纂》亦云:“共工之后,本姓共,后改为洪氏。”共加水为洪有二说:一曰颛项帝时,  相似文献   

7.
采诗 《寻根》2013,(3):130-133
缘起台湾史学家潘英在讨论中国人名最初产生的情形及人名成熟时代时,曾说过:传说中五帝后期的尧舜时代,人才鼎盛,夏祖——鲧及禹、殷祖——契、周祖——弃据说都同时在这一时代出现,所谓高辛氏八才子的伯奋、仲堪  相似文献   

8.
孔子举贤思想琐议刘献琛在孔子的政治学说里,“举贤才”(《论语·子路》,下引该书只注篇名)的主张占有重要地位。孔子思想中没有个人迷信的色彩。即便他最尊崇的圣贤,也从不美化为全智全能的超人。他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  相似文献   

9.
郑金洪 《寻根》2008,(1):132-135
江姓溯源 江姓源自黄帝裔孙伯益之后,伯益辅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姓赢。伯益子三:长曰大廉,为秦、赵先祖;次曰若木,传费、徐;三曰思成,任夏的大理(管理司法),元仲十三代赢济,助周武王伐纣有功,爵封于江(今河南息县),传至赢济十七代孙赢贞,于周襄王廿九年(公元前623年),即楚穆王三年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姓,溯源元仲为江姓始祖。  相似文献   

10.
竺法护其人其事杨绳信从东汉至唐,译经佛学大师不乏其人,功德卓越者如鸠摩罗什、唐三藏、义净、不空等备受称赞,而对译经的开拓人竺法护多有忽视。本文拟对竺法护的事迹略谈浅识。一、兰法护及其译经活动法护为魏晋时月氏(支)人,故以"支"为姓,世居敦煌。他8岁出...  相似文献   

11.
执法要严!     
执法要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讲了孙子的一个故事(真事):他来到吴国,以兵法进见吴王。吴王问他如何带兵,他就以宫女列队操练,以作示范。宫女分成两队.并以吴王的两个爱姬为队长。当孙子两次击鼓指挥时,宫女们哗然大笑。孙子下令斩队长。吴王大惊,请求勿斩。...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养生之道□王心喜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教育家。他曾为鲁国中下级官吏,后自办学校,以教书为生,他曾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均不为所用。孔子一生虽说大部分时间不得志,经历了许多政治与生活...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说自己十五岁便有志于学问。这学问就是以礼为中心的传统文化。孔子生长于鲁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在政治上虽不是强国,但在文化上却是东部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因为鲁国保存着西周的礼乐文明,当时的人认为"鲁不弃周礼"(《左传》闵公元年),"周礼尽在鲁"(《左传》昭公二年)。孔子批判职业性的"师儒",又将师儒传播的文化遗产进行改造和提升,创立儒学。  相似文献   

14.
张姓祖根在濮阳朱绍侯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的。南朝齐梁时的陶宏景谈到后汉月旦评者许助时说:许氏同承光武时许交州后,本出炎帝时姜氏,至周武三封许叔于许。今豫州许昌也。至周敬王为郑所灭,徙居山阳昌邑,因以国为姓。至交州,乃移于汝南平舆也。迁往昌邑的许氏...  相似文献   

15.
郑金洪 《寻根》2011,(3):138-141
溯源 魏姓主要来源有二:一是出自姬姓。以邑以国为姓。据《史记.魏世家》等载,周文王第13子毕公高受封于毕(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两地之北),至裔孙毕万时被西戎攻灭,奔投晋国,成为晋大夫,因功受封魏邑(今山西芮城县),子孙以邑为氏,  相似文献   

16.
闫长丽 《寻根》2008,(6):89-95
孔子的神化、圣化是历代统治者推崇的结果。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圣人形象在历代封建朝廷的不断加封中日益强化。晚清各帝虽因内忧外患未亲临圣庙,但仍派朝廷重员致祭孔子,且不断在孔庙中新增大量的儒学名宿配祀。至民国时期,尊孔之势丝毫未减。袁世凯于民国元年(1912年)即颁尊孔令,著孔子第76代嫡孙孔令贻仍袭衍圣公并加郡王衔;民国3年(1914年)制定《崇圣典例》,恢复孔府祀田制度。蒋介石时期,  相似文献   

17.
郑节余 《寻根》2008,(6):116-117
蒙姓在汉族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据袁义达主编的《中国姓氏·三百大姓))(2007年版)载,蒙姓排列为第200位。广西为蒙姓第一大省(区),蒙姓分布在广西的50多个市县,人口近20万,占全国蒙姓总人口的42%。  相似文献   

18.
著名画家毕加索(1881-1973)一生都在追求女人,没有女人就无法生活,同时他也害苦了这些与他相爱过的人。他说:“每次当我要换女人时,就要让前一个女人死了心,这样就可以摆脱她们,就不会再给我找麻烦。”大概正因为这个原因,他的7个女人(包括妻子、情人)中有两人精神分裂,有两人自杀。  相似文献   

19.
姓名的由来     
郭军宁 《寻根》2007,(3):116-120
当今,人皆有名。一般说来,孩子尚未出生,年轻的父母就已为他(她)们起好了名字。婴儿降生了,父母就要为他(她)们报户口,在户口簿上填入孩子的名字。为什么人人都要这样做呢?因为名字是识别人类个体的符号,是人在社会交往时的身份标志。  相似文献   

20.
尚恒元 《寻根》2006,(6):111-112
彭氏的先祖始于上古陆终氏第三子鞋铿,帝尧封他于大彭(古彭城,今江苏徐州市),称大彭国,遂以国为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