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掌握强对流天气下的地面气象测报要点是考验我们测报人员工作能力及地面气象测报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海西州地区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本文主要对雷雨、冰雹等几种强对流天气下的地面气象测报要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时的注意事项,对提高我州地面气象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数据和新一代单站雷达资料对2015年8月6日发生在江苏地区的一次大范围强对流过程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表明:地面飑线是本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本次过程发生在高空槽东移,副高西伸北抬的过程之中,高空干冷,低层暖湿;飑线过境前后风向突变、风力猛增、气压涌升、气温急降、相对湿度大幅上升;地面能量堆积,中低层存在能量锋区,气层处于不稳定状态,低层强烈的垂直上升速度,水汽通量散度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这些因素都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雷达回波显示,六合地区雷暴单体的右侧有明显的阵风锋,同时在回波的左前方有明显弱窄带回波,对应雷暴单体后侧的出流边界,强风速带紧贴雷暴单体的右前方,后侧辐散区域对应雷暴内部冷下沉气流在地面扩散和暖空气交汇后形成的一道飑锋,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质心迅速下降,这些特征对灾害性大风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应用雷达回波与地面中尺度扰动场作强对流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国庆  俞樟孝 《科技通报》1991,7(4):196-201
利用华东中尺度天气试验资料和雷达回波,分析了两例系统性强对流过程中逐时地面物理量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对流回波发展与地面扰动辐合有密切关系,辐合区的变化、移动可预示强回波的演变;暖区中的回波带与重力波有关,分析发现中低压与辐合位相差,而中低压的发展、扩大可引起辐合的加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强对流天气出现时的设备维护、各项要素记录处理及编报规定的总结,提出具体工作流程和相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日喀则两次短时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micaps高空环流和地面自动站、卫星云图和雷达等探测资料,对日喀则市区出现的两次短时强对流天气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点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强对流天气均发生在500hpa高空环流上青海小高压底部有偏东风回流,高原南部热带低压活跃,上高原的水汽充足,北部冷空气和南部暖湿气流在高原的中西部交汇形成"人"子型切变线,高原东部有阻塞高压控制,阻止高原西部系统向东移动的情况下。此外,城市内涝型灾害与城市坡度、坡向、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生态环境等因素以及排水管道是否完善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预报城市内涝型洪灾时除了对气象因素进行分析以外,还需考虑上述相关外部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2年6月17日阿勒泰机场遭受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对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天气背景、物理量等进行分析可得出,低涡减弱并东移,中层辐合、低层切变以及西南气流、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导致阿勒泰机场出现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水汽通量散度、动力条件、热量条件以及θse值等均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有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8.
以呼和浩特白塔机场2011年9月14日的雷雨天气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天气图、雷达图、物理量场分析等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常用的各类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评估检验,力求探究各类产品与天气实况的内在联系,以期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运用,做出更为准确的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711”数字化雷达观测的128个对流单体、复合体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了海南地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Z—R关系式系数修正值及冰雹云移动路径,对灾害性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海莲  孙世学  王银萍 《青海科技》2021,28(4):85-89,96
利用2011~2020年5~9月青海省河南县国家气象观测站、区域自动气象站和地面灾情报告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青海省河南县短时强降水、冰雹和雷雨大风等3类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极端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特征: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赛尔龙乡、优干宁镇及宁木特镇为短时强降水的高发区,1h极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强对流天气的特点、成因以及类型等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空场、地面场、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6年6月10日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为一次典型的飑线天气过程,500 hPa的阶梯槽及冷平流、925 hPa暖湿舌的存在是形成该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底层辐合场为大气运动提供抬升作用:露点锋是触发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原因;IC、K指数分布说明此次过程的大尺度典型的不稳定层结.  相似文献   

13.
季鹏  翟国庆  洪夏杰 《科技通报》2019,35(11):30-38
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宁波西南山区地形对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先通过30年统计资料分析出宁波西南各类降水指标远远高出其他地区的整体趋势;再对台风系统和非台风系统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种情况下宁波西南各类降水指标也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接着从月尺度、日尺度、时尺度继续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宁波西南在月均降水量、连续降水过程总量、极端降雨量、极端降雨频次等方面也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最终得出,正是宁波西南的这种山区地形造成了该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多发和易发。  相似文献   

14.
15.
龚静  王青川 《青海科技》2009,16(4):23-26
本文对2009年6月18日下午在青海省东部地区发生强对流天气的环流背景、MICAPS相关物理量场、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及部分预报指标。同时,对该对流云进行人工防雹作业情况进行了分析,可为今后人工防雹作业技术及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侯文菊 《青海科技》2010,17(5):69-71
本文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和物理量场资料对2009年6月18日大武地区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由于500hPa孟加拉湾有一较强的低值系统,584 dgpm高压脊线处在93°E,30°N附近,580 dgpm和584dgpm线之间形成有利的水汽通道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西亚大槽底部的冷空气不断分裂下滑与孟加拉湾北上的暖湿气流在青南地区上空交绥;300 hPa高空辐散起到抽吸作用;400 hPa强辐合提供了持续强劲的上升运动;同时,中-α尺度对流云团加强并不断扩大东移,这些因素的的合理配置造成大武地区这次强降水过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2007年7月22日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场、物理量场、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本次过程的热力,动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特征,为强对流天气和局地冰雹的短时预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鄂尔多斯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及MICAPS、多普勒雷达资料、卫星云图、闪电定位等资料,分析了2020年6月28日鄂尔多斯市多地的强对流天气,结果显示:2020年6月28日鄂尔多斯市多地受高空冷涡与低层偏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动力条件与水汽条件较好的配合下,造成鄂尔多斯市多地发生了强对流天气,共计造成15 837.84hm~2玉米、小麦、葵花等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7 163.95万元。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CMA模式资料等,对2021年6月29日和8月23日海东地区两次区域性冰雹天气进行对比分析,从假相当位温、对流参数、雷达回波和CMA-3KM模式预报对比等方面进行剖析,得出两次区域性冰雹天气的异同点,从预报角度分析两次过程中CMA-3KM模式预报的组合反射率与实况的差别,为今后提高类似冰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预警的及时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次发生在副高内的强对流天气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2009年8月14-15日发生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内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分析发现,强对流发生前大气层水汽和对流不稳定能量这二个条件已经很强。前期快速加强西伸的副高起到了积累能量和水汽的作用。当有适当的触发机制时,即使在副高控制区内也能发生大规模的强对流天气。本文从"浙江省自动气象探测信息业务系统"上发现,中尺度自动站的风场资料,能及时显示地面的辐合线。辐合线生成后,长时间的维持并向东伸展横贯浙江东西,导致强对流大范围、持续长时间的发生。雷达回波显示,强对流是由多个回波在东移过程中合并加强造成的。但雷达资料分析存在一定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