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土地流转制度的现状,认为目前的土地流转还存在诸如土地流转形式单一,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土地流转制度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就要建立多种土地流转形式,规范土地流转制度,大力引进农业企业。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深入研究和探索加强土地整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加强土地整理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土地整理工作的基本方法,以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阶段性成效已有所显现;但在这个过程中,诸多问题也逐步暴露,例如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耕地减少及粮食安全问题值得大家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土地的流转及利用情况及其带来的粮食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更好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速,土地越来越成为城镇经济活动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基本要素。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作为与城镇建设紧密相连的全局性、战略性的基本制度,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所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新世纪开始的关键时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要任务,必须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5.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土地整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并且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理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突破了预定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所实行的土地管理改革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适应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和农场发展,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第五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与建议。随后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群  汪霏菲  陈杰 《资源科学》2016,38(3):377-386
自农村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对土地依赖程度,价值认知及产权偏好的不同,使得农户土地处置行为也存在差异.为了探究不同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本文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1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结果表明:①保持现有规模,不参与流转依然是各类农户主要的土地处置行为,兼业化并不必然导致土地流转;②家庭劳动力人数,非农就业程度,户主年龄,地块数,地势,是否城市郊区等因素对于各类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③对于兼业程度高的农户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不参与土地流转,而家庭承包地面积大且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则更倾向于转出土地,且转出面积也越大;④土地流转政策对纯农户和一兼农户转入土地,二兼农户和非农户转出土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家正在农村开展土地确权,推进土地流转。应从保护农民权益和福利出发,加大改革力度,突破现有土地制度,将农民对土地一定期限的承包经营权进一步明确为对土地的永久性占有权,让农民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土地,确保土地产权的稳定预期。同时采取措施,在土地流转中保护好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工作是我国日常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我国鄂西南山区县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研究分析了农村土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方法和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天津滨海新区土地流转工作,从充分认识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对农村经济、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作用、制定地方土地流转的实施办法和政策制度、搞好土地流转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大力培养农村土地市场、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土地流转机制等方面着手,提出了加快天津土地流转、促进天津市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并以滨海新区葛沽镇土地流转现状为例分析了完善补偿制度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土地征用与流转制度理论模型、理论与政策依据,探讨了土地征用与流转制度的创新研究,并由对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实现土地征用与流转制度创新的政策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小城镇土地流转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美球  吴次芳 《软科学》2004,18(1):25-27
构建小城镇土地流转机制是协调我国小城镇发展与用地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我国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小城镇土地配置的缺陷及其对小城镇发展产生的各种不良后果,并针对小城镇的用地特征,提出了构建融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为一体的小城镇土地流转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要使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日益富裕,就要始终把解决好农村土地问题当作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做实做好,以此不断适应和满足农村、农业的发展及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这对当前我国进行的气势浩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李彪  邵景安  苏维词 《资源科学》2013,35(1):216-224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数理模型,分析阻碍三峡库区土地流转发生与发展的因素,为土地使用权的灵活使用打开一条流转双方可有效对接的便捷通道.首先假设农户为“理性经济人”,将农户综合净收益分解为生产、流转和非农三项,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和非农就业的不稳定性,库区土地流转双方对接受阻的困境在于双方均想借助土地流转将所持资源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来,以追求综合净收益的最大化目标能否实现为基准.然后基于双方净收益最大目标求解模型,理论解析库区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作用轨迹:承包土地面积、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收益安全系数和家庭拥有资本量共同影响农业生产的净收益,属流转双方作出流转决策行为的基础依据;单位面积土地流转年租金和流转年限共同控制土地流转净收益多少,属流转双方评判流转净收益的根本指标,是有效流转发生“博弈”的关键;非农就业概率和非农就业工资显著影响非农就业净收益,是开启农户对土地依赖性松动及拉动土地流转发生的根本力量和最主要的外施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土地财产权重心的下移是从注重土地所有权到土地使用权,再到注重土地处分权。土地财产权重心下移的基础在于土地归属、土地利用和土地流转价值目标体系的完善。土地的相对性处分权利是土地流转和市场化的权利基础,包括转让权、出租权、抵押权、出资权和继承权等权利内容。土地财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同地同价同权",亦即处分权的平等赋予,这同时需要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分工和结合。  相似文献   

17.
试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为视角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发掘和研究新农村建设中所蕴涵的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用于指导我们构建更有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乡差距的拉大,农村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农村土地制度。本文通过对农地制度的历史变迁及现行农地制度的缺陷分析,对农地创新的目标和所需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土地细碎化、土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刘涛  曲福田  金晶  石晓平 《资源科学》2008,30(10):1511-1516
尽管中国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耕地数量仍不断减少,并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呈减少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选取耕地复种指数和土地综合产出率两个指标来表示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利用江苏省南京市274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土地细碎化、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土地细碎化导致农户复种指数的下降,并阻碍了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的提高;转出土地的农户的复种指数和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要低于没有转出土地的农户,而转入土地农户的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要高于没有转入土地的农户。因此,建议通过推进土地流转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华夏星火》2008,(12):64-65
土地开发整理,是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活跃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各项制度的不断健全,经济强了,人民富了,实现了由农业哺育工业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转变。各级政府已经开始把巩固长远经济发展的目光放在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