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矿安全生产要求准确及时地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预测,通过煤矿三维地震数据动态解释系统。能有效的把三维地震信息与矿井现场地质动态信息相互融合,初步实现了三维地震信息随煤矿生产进行全程动态解释,提高了三维地震成果的利用水平,解决了更多的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14点30分.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延军平正在阶梯教室里给学生们上<灾害预测与防治>课,突如其来的震动让他险些跌倒."地震了!"延军平一个激灵,在指挥学生保持镇定后,出于职业习惯,他开始计时:"1分,1分10秒,1分20秒……3分钟……"他倒抽一口凉气,"一般瞬间地震是1分钟,三分钟以上就说明震中离西安很近,而且等级很高!"  相似文献   

3.
“庐山、汶川、玉树大地震”.“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近年来,频频爆发的“地震”灾害使得“地震”一词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一经提起就能牵动人们敏感的心。  相似文献   

4.
5.
与流行的观点恰恰相反,大地震之间可能会通过某种意外的方式“互相交流”。这一令人振奋的发现也许可以为科学家预测地震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地应力长期持续作用下引起的岩石圈的剧烈破碎变形,是地壳运动激化及现今活动断裂构造发生、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地震预测既要迅速查清前期地震发生的地点、规模和破坏程度,找出地震形成的原因,更要准确地推测出下一次地震(尤其是大地震)可能出现的地点、时间。可见地震预测不仅仅是需要有观察、测量,记录地应力形成、演变的精确仪器,更要有完整、系统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
浅谈地震与动物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地震前,受地震孕育过程中物理和化学变化影响,某些动物会出现异常行为.但由于动物出现相同或相似异常行为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出现动物异常,并不一定会发生地震.因此,动物异常和地震很难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简要回顾地震工程的发展和近几年地震灾害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调了地震工程研究和抗震灾害工作中有待加强的以下问题,非抗震建筑的改造与加固,抗震工程项目的管理,近源强地震动,断层引起的地面错动。  相似文献   

9.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学家露西尔·琼斯日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地震短期临震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精确预测地震的震级和时间目前还无法做到。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减灾对策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的中国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生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主要由3条北东—南西向的平行断裂构成,主震发生在其中央断裂即映秀—北川断裂,属单向破裂。余震在3条断裂上皆有发生,由南西向北东方向推移。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灾害,主要为滚石、崩塌、滑坡、堰塞湖和泥石流,其中,滚石、崩塌、滑坡成为阻断交通的主要灾害。堰塞湖不仅对上游造成淹没,而且对下游形成巨大的洪水威胁。地震诱发的山地灾害形成灾害链,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或泥石流。次生灾害沿破裂带及两侧密集分布,并随距破裂带的距离增大而急剧减少。震后次生灾害将进入活跃期,崩塌滑坡的活跃期将持续5—10年,泥石流的活跃期将持续10—20年。文章根据次生灾害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震后次生灾害的应急减灾措施和恢复重建中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任亮  招洁兰  赵玉玲 《科技风》2021,(2):113-114
本文阐述地震前人体感应特征,体感与地震预测之间的科学关系,以及汶川巨震前人体感应分析,系统阐述了人体感应在大陆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翔  李哲 《中国科技纵横》2014,(4):241-241,244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尽管地震什么时候发生,强度多大等至今还无法精确的预测出来。但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地震预测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估测某个地方是否会发生地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突发地震对人们带来的伤害。本文将简述地震预测模型建立的过程,希望通过该模型的建立,可以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地震相关的知识,同时也给研究和设计地震预测仪的专家等带来启发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地震预测是地理问题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引起地震的相关性因素很多,很难建立物理理论模型.神经网络在预测和构造未知时象模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在预测控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探讨将BP神经网络应用到地震预测中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地震勘探技术是油气资源,地球深部探测及工程勘察等重要的物探方法之一,而地震反演技术是地震勘探的核心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是利用采集到的地震资料反推地下介质的波阻抗或速度分布,并估算储层参数进行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一种技术方法,对储层预测,内陆深部探测及隐伏油气藏等勘探过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简述了近年来的几种地震反演技术理论,并对地震反演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各地山洪灾害发生频繁,本文在介绍辽宁省山洪灾害概况的基础上,说明了辽宁省山洪灾害的总体防治规划。  相似文献   

16.
以井间地震资料为基础,对储层参数如孔隙度、密度、泊松比的估算方法、储层宏观形态、储层非均质性和流体流动特性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为应用井间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发生后,地震部门一些负责人和专家在媒体上坦陈:“由于大地震的预测、预报是十分复杂的,国外发达国家也做不到……可能要几代、十几代人才能科学地预测”。  相似文献   

18.
地震曲率属性在预测裂缝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天宝 《内江科技》2011,32(9):134-134
华北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孔洞、裂缝为主,非均质性强,物性横向变化较大,其中裂缝对储层发育起到主导因素,因此裂缝的合理预测,对形成规模效益储量,以及潜山油气藏的油气水关系较复杂等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托于二次三维采集地震资料,以河西务构造带中北部为主,开展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寻找有利区带,更精确地预测储层空间分布,在河西务构造带应用,展示了裂缝的非均质空间展布特征,与实钻情况吻合,证实了曲率预测裂缝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5&#183;12”汶川大地震后,报刊、网站上发表了不少针锋相对的文章,引发了一场颇为激烈的争论。争论焦点实质上集中在“地震能否预报”、“地震预报应不应该研究”和“如何应对地震灾害”等问题。笔者在岗时曾涉及应用遥感等新技术进行灾害监测研究,至今仍然关注着蓬勃发展的高新科学技术能否为人类解决面临的挑战提供契机,拟就争论的热点问题谈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地震预测是地理问题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引起地震的相关性因素很多,很难建立物理理论模型。神经网络在预测和构造未知对象模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在预测控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探讨将BP神经网络应用到地震预测中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