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小浪底的排沙量与排沙时间、排沙量与流量之间的关联性。本文通过对实测所得流量和排沙量变化过程的分析,依据插值和拟合数学理论,利用matlab软件得到排沙量与时间、流量的函数关系式,并进行数值积分得到总排沙量。结果得到函数关系对调水调沙具有重要的分析和预测作用,对于塑造人工洪峰进行调水调沙或评价其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014年汛前,黄河防总联合调度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实施汛前黄河调水调沙。三门峡水库与万家寨水库下泄的大流量过程实现高水位对接,通过三门峡水库合理运用,精确控制下泄流量,实现增水、增峰、增沙,在小浪底库区顺利形成人工塑造异重流并排沙出库,减少了小浪底库区淤积,达到了调水调沙目标。  相似文献   

3.
黄河口三角洲是我国温暖带最年轻、分布广阔、保存最完整、总面积最大的湿地分布区,小浪底水库运行后,对黄河口三角洲地区湿地产生了良性影响。本文通过两个年份的遥感影像对比,加以对部分典型点的野外验证,分析小浪底运行前后湿地的变化情况,并对湿地未来变化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4.
吕合林  马晓明 《今日科苑》2009,(24):148-148
黄河调水调沙使河道不断冲刷,塑造了好的河道形态,达到了预期目的,是黄河历史上所没有的。河道冲刷,同流量水位表现低,也给引黄供水带来不便,引起人民群众不满。正确认识调水调沙对引黄供水工作的影响,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在河口地区,  相似文献   

5.
黄河故道湿地土壤质量因子与景观类型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新玉 《资源科学》2015,37(1):85-93
在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过程中,湿地土壤质量变动与景观类型的相互关系及其耦合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豫东黄河故道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故道湿地景观类型与土壤质量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景观类型与土壤生态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显示:①主成分分析(PCA)和典型相关分析(CCA)表明,主成分与湿地景观类型密切相关;主成分P1(土壤有机质与微生物活性)与山杨林地的相关性最大;主成分P2(土壤总磷与容重)与莎草沼泽的相关性最大;主成分P3(土壤pH值)与碱蓬滩地的相关性最大;②土壤性质的改变能够很好地响应湿地景观类型,各景观类型从故堤向外延伸呈顺时针分布在CCA排序轴上,且土壤生态过程与湿地景观类型之间呈现出不同的相关性;③多元回归分析表明,3个主成分与景观类型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955,R2=0.893(F=48.486,p=0.001),湿地景观类型与土壤质量因子的梯度变化密切相关;湿地土壤生态过程是豫东黄河故道湿地景观类型演变的驱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6.
黄河应急调水经济补偿制度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水资源日益紧张,实施应急水量调度已成为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危机的常见手段.本文以黄河流域的应急调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产生正面效益的同时,应急调水也给上游造成发电、灌溉、生态等方面的损失.应急调水改变了正常的水资源分配秩序,使黄河水权制度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影响水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高效性.需要建立合理的应急调水经济补偿制度来解决各方的矛盾冲突,消除调水的不利影响.本文建立了调水补偿制度的制度框架,对补偿制度的关键问题-补偿量的核算方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水电站发电损失核算模型和灌区灌溉损失核算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目的是通过制度创新的方式推动黄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我国其他流域以及跨流域的水资源配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拉萨河流域健康湿地与退化湿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高寒湿地分布区,高寒湿地也是我国特有的湿地类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不断的增长及农牧活动的增加,湿地面积、植被和土壤水分条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型土壤动物是构成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植物群落间有密切的联系。本文以拉萨河流域健康湿地和退化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为高原湿地的监测及保护提供土壤动物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退化湿地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均高于健康湿地,退化湿地稀有类群极为丰富,由于退化湿地生境较为干燥,出现了蚁科、隐翅虫科、步甲科等动物类群。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健康湿地和退化湿地大型土壤动物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受生境中植被和土壤中含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闽江河口湿地是我东南沿海最具代表性的潮汐河口湿地,湿地土壤含水量是反应湿地生态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不同植被、月份、深度对土壤含水量的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13年秋季,采用活体观察法及非淹没培养皿法对阿热湿地土壤肉鞭虫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肉鞭虫38种(包括5个未定名种),隶属于2亚门、5纲、9目、21科、24属。其中叶足纲(Lobosea)为优势类群,有17种,占总物种数的44.74%。变形目(Amoebida)、眼虫目(Euglenida)和表壳目(Arcellinida)为目级优势类群,分别占总物种数的23.68%、21.05%和21.05%。优势种有卵形隐滴虫Cryptomonas ovata、多形异丝虫Heteronema polymorphum和轴丝光球虫Actinosphaerium eichhorni。1-5号各生境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2#1#3#5#4#;Shannnon-Weiner指数1#2#3#5#4#;Pielou均匀度指数1#2#3#5#4#,五个样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大于0.50为轻污染或无污染。1号样地跟2号样地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40,属于中等不相似,其他都在0.25以下,均属于极度不相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人们经常采取跨流域调水的方法。但是,跨流域调水对于生态环境却有着复杂多样的影响。本文在跨流域调水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民间舞蹈是各族劳动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写照,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古老的表达人们喜怒哀乐内心世界和歌颂美好生活的重要文化艺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同样任何一种民间舞蹈,都孕育于当地的地域文化,是该地区地域文化的结晶和象征.而黄河口的移民多样性促进了文化多元融合,进而促进了当地民间舞蹈的繁荣.文章通过移民黄河口和多元文化汇集说明黄河口民间舞蹈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北温带湿地不同退水时间条件下土壤种质资源的特征,在3个不同的水位条件下,通过幼苗萌发法对野鸭湖湿地近10年来退水湿地面积中土壤种子资源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种子在不同的退水时间条件下,变化明显:种子的密度在退水5~7年时达到最大值2.389×104ind./m2,在退水7~10年时最小,为1.352×104ind./m2;萌发植物的物种数量与之相一致,其中广泛分布类型植物与水生植物的萌发在退水5~7年时同样达到最大值,但萌发的湿生植物的数量在退水1~3年时,达到最大值;湿地中土壤种子在0~5cm和5~10cm分层上,萌发的物种数差异不显著,但在萌发数量上有明显分层现象.本文还结合以上研究结果,分析了在不同退水时间条件下,土壤种质资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讨论了土壤种子资源在湿地恢复和湿地保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湿地作为干旱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环境指示性。为了准确地认识和评估人工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成效。文章通过遥感技术手段,动态地监测了人工应急生态输水前后塔里木河下游的湿地景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10余次的人工生态输水,在总体上改变了流域湿地长期持续减少的状态,流域范围内湿地总面积呈现稳中有增,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变化过程呈现"V"型逆转,面积有着显著的增加;沼泽湿地减少的速度得到明显遏制,动态度由1990-2000年的-5.35%降低到2000-2010年-1.09%;此外,下游河道断流现象得到改善,尾闾湖——台特玛湖在干涸了近30年后重现恢复往日生机。说明了塔河人工生态调水对下游的湿地生态环境拯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上研究可为塔河的综合治理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党丽霞  洪剑明 《资源科学》2009,31(7):1244-1249
为了研究北温带湿地不同退水时间条件下土壤种质资源的特征,在3个不同的水位条件下,通过幼苗萌发法对野鸭湖湿地近10年来退水湿地面积中土壤种子资源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种子在不同的退水时间条件下,变化明显:种子的密度在退水5~7年时达到最大值2.389×104ind./m2,在退水7~10年时最小,为1.352×104ind./m2;萌发植物的物种数量与之相一致,其中广泛分布类型植物与水生植物的萌发在退水5~7年时同样达到最大值,但萌发的湿生植物的数量在退水1~3年时,达到最大值;湿地中土壤种子在0~5cm和5~10cm分层上,萌发的物种数差异不显著,但在萌发数量上有明显分层现象。本文还结合以上研究结果,分析了在不同退水时间条件下,土壤种质资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讨论了土壤种子资源在湿地恢复和湿地保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跨区域调水环境补偿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区域调水的环境补偿制度,对于保护水环境,维护人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跨区域调水中应按照开发利用环境者、破坏环境者和受益者补偿原则;国家补偿与社会补偿的原则;公平合理原则;以水环境质量标准为基础原则等,要求进行跨区域调水的开发者、经营者及其受益者,必须负有保护、恢复、补救、补偿调水地区的水环境资源为主要内容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景观变迁是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生境碎片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动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湿地景观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对敏感的反应,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物。为了认识环境自然景观变迁所引起的栖息地丧失和土地动物多样性间的矛盾关系,文章阐述了不同环境景观变迁对土地动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力图通过发现不同生境类型中土壤动物在景观尺度上的分布规律性,对湿地土壤动物多样性的保护研究提出新思路,进一步充实了湿地景观生态类型的科研内涵。  相似文献   

17.
刘福春 《科技通报》2019,35(5):48-51,60
植物根系以人工湿地为媒介通过化学及生物等共同作用达到净化污染物的目的,文中以沧州市人工湿地为背景,研究湿地植物根系土壤酶活性分布及对硝化-反硝化促进作用。实验选取常见湿地植物分别为蝴蝶姜、万寿竹、红艳蕉等6种,将上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不同植物根际和非根际酶活性分布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湿地植物根系对土壤酶产生影响,可描述为植物处于生长稳定期间时,植物根际酶活性高于非根际酶活性,其中以红艳蕉和蝴蝶姜表现较为明显;不同植物根系对土壤酶影响存在差异,红艳蕉、野菖蒲及万寿竹的根际酶活性相近并高于其他湿地植物。为研究植物脱氮作用,选择种植蝴蝶花及芦苇的人工湿地土壤样品,以不同C:N比例配置溶液进行实验,检测硝化及反硝化强度。结果表明:添加5倍碳源反硝化强度最佳,脱氮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介绍国内外森林湿地和湿地植物的研究进展及研究前景,阐述了保护和研究森林湿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国内外森林湿地和湿地植物的研究进展及研究前景,阐述了保护和研究森林湿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受海陆交互作用影响,黄河三角洲海岸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及时掌握黄河三角洲海岸冲淤演变,不仅可以深化对黄河三角洲演化规律的认识,同时也为黄河下游水沙调控以及河口大保护战略实施提供科技支撑。本文选取1976—2018年的Landsat长时间序列卫星影像,在海岸线遥感提取,确定陆域面积的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整体、北部岸段以及河口岸段分别进行了冲淤演变研究;在分析入海水沙年际及年内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调水调沙前后,河口冲淤演变与水沙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43年来,三角洲陆地面积呈波动性起伏,总体以淤积为主;河口在1996年以前面积增长显著,多年平均造陆面积约17 km 2/a,之后造陆过程逐渐减缓。②调水调沙后,年输沙量下降速率从0.31亿t/a锐减到0.07亿t/a,最大输沙量减少了79.7%,汛期输沙量减少了74.8%。③随着入海沙量不断减少,水沙过程虽仍直接影响着河口现行流路的造陆过程,但海洋动力作用制约不断提高,河口累积造陆面积与输沙量的相关性由1976—1993年的0.93降低至2002年之后的0.39。总体上,调水调沙工程虽维持了三角洲造陆面积的稳步增长,但长远来看,并不能改变未来三角洲陆域面积趋于减少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