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国防工业合作创新的类型及特点.系统比较了国防知识产权与普通知识产权的区别.剖析了国防工业合作创新中的国防知识产权问题,指出目前的国防知识产权在政策体系、制度环境等方面尚无法对国防企业合作创新形成有效激励,对于可能产生的知识产权风险等问题缺乏有效的约束和规范机制.最后给出改革、完善现有国防知识产权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郭永辉 《情报杂志》2012,(1):196-199,207
首先分析了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的基本类型以及特点。其次分析了国防知识产权区别于普通知识产权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基于博弈经济学方法研究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的知识产权混合策略博弈,分析了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的知识产权共享行为决策以及混合策略均衡时的期望效用,指出航空制造企业知识产权共享的期望效用取决于知识产权共享活动所带来的最大收益以及合作企业知识产权共享意愿(概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企业和事业单位中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出发,引出协同创新的种类与合作模式对知识产权成果共享中参与主体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协同创新模式中不同知识产权主体对知识产权共享机制的影响、国家相关法律政策中知识产权共享机制的现有发展及局限这三大主要问题的探讨与研究,旨在发现问题,管理协调,从国家政策上宏观推动,微观上如何调动资源,积极作为,促进创新发展中科技资源不断优化,创新模式推陈出新,合作渠道不断拓宽,技术改革步伐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4.
我国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网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制造企业属于军工企业,具有国防性质,其合作创新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合作创新。分析了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特点,构建了合作创新网络模型;归纳并分析了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的三种模式,即政府指令型、政府推动型和企业主导型;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谷丽  任立强  洪晨  韩雪  丁堃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870-1878
知识产权服务是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维持知识产权优势的重要支撑,进行知识产权服务合作创新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发现了知识产权服务中合作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知识产权服务合作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法揭示了知识产权服务中合作创新行为的产生机理,验证了合作创新意愿在合作创新行为产生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变量通过合作创新意愿的正向中介作用影响合作创新行为;行为态度的预期结果评价和知觉行为控制的组织效对合作创新意愿没有影响,但可以直接正向影响合作创新行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中的合作创新行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梳理研究国防知识产权的概念及特征,分析我国国防知识产权工作发展及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在新的形势下,国防知识产权工作应当同武器装备创新发展和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建设紧密结合,通过突破重点带动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在实施合作创新战略时,经常面临"合作创新困境",主要原因是合作创新与知识产权之间存在冲突。因此,有必要对合作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展开深入系统研究。首先根据权利取得的形式,将知识产权分为显性和隐性知识产权两大类,分析了两者在专有性、时间性、外部性等方面的区别。其次,根据权利的占有形式,将合作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分为独享型和共享型知识产权两种,分析了两者间的关系,提出双三角理论。进一步,针对合作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相关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有价值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产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系统优化创新政策体系,有效推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越来越成为各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基于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过程模型的政策分布模型,系统分析了美、日、韩三国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四个不同阶段的创新政策分布,以期对中国系统完善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政策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周园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1):13-15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合作创新的模式进行技术创新,但合作创新固有的知识产权风险可能导致企业资源、能力甚至核心能力的流失与扩散。本文在分析了合作创新基本特征及创新过程的基础上,应用软系统方法建立了基于合作创新全过程的知识产权风险控制系统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0.
谢其军  冯楚建  宋伟 《科研管理》2019,40(11):85-94
随着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创新已经成为区域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在此背景下,从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和知识产权能力的视角,研究影响区域自主创新发展的因素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首先,本文根据区域之间的创新合作矩阵,计算31个省份的网络特征指标值;然后,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五个方面构建区域知识产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主成分方法计算各省份的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最后,利用回归分析验证合作网络通过知识产权能力影响区域自主创新的路径以及开放度与制度因素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知识产权能力以及表征合作网络特征的集聚性、结构洞、度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正向影响区域自主创新程度;知识产权能力在集聚性、结构洞、度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对区域自主创新的影响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开放度正向调节知识产权能力与区域自主创新程度之间的关系,制度因素负向调节知识产权能力对自主创新程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理清了区域创新合作网络、知识产权能力影响区域自主创新的机制,而且为促进区域自主创新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与自主知识产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个有效方式,是企业建立其核心竞争力所要经历的重要途径;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加入WT0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道有力屏障,它实质上是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的一个升华。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合法的方式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成果进行保护,使企业更具竞争力。文章通过对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的论述以及产学研创新过程中诸要素的分析细化了产学研合作创新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关系。从而确立了,通过整合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核心技术系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军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军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军工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为之提供合理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结合自主创新的过程和军工企业知识产权的独特性,本文构建了军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并基于产权战略管理、产权创造管理、产权保护管理、产权应用管理和产权机构管理五个系统模块,提出了提升军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知识产权管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合作创新中知识产权风险影响因素体系的构建及应用/FONT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作创新过程存在知识产权风险,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大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认识维和类别维两个维度构建了合作创新中知识产权风险影响因素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企业间合作创新中技术秘密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该体系的构建对于全面、细致、深入地识别知识产权风险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的影响因素分析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谢其军  冯楚建  宋伟 《科研管理》2006,40(11):85-94
随着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创新已经成为区域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在此背景下,从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和知识产权能力的视角,研究影响区域自主创新发展的因素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首先,本文根据区域之间的创新合作矩阵,计算31个省份的网络特征指标值;然后,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五个方面构建区域知识产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主成分方法计算各省份的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最后,利用回归分析验证合作网络通过知识产权能力影响区域自主创新的路径以及开放度与制度因素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知识产权能力以及表征合作网络特征的集聚性、结构洞、度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正向影响区域自主创新程度;知识产权能力在集聚性、结构洞、度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对区域自主创新的影响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开放度正向调节知识产权能力与区域自主创新程度之间的关系,制度因素负向调节知识产权能力对自主创新程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理清了区域创新合作网络、知识产权能力影响区域自主创新的机制,而且为促进区域自主创新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合作创新是产生知识产权的创造性活动,制度因素对合作创新的成功运行及长期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立足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合作创新的制度环境,系统讨论了制度不完善引发的知识产权风险.阐述了合作创新制度不完善的原因,最后给出有价值的防范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技术标准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基础出发,探究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协同演化发展。研究表明,技术创新促进技术标准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相互融合,技术标准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融合对技术创新具有双刃剑作用。三者只有协同发展,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共同提高技术创新主体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做到"标准制胜"。市场导向、标准先行、利益平衡是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三者协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普罗米修斯》2012,30(3):233-252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 by mean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s one of the major concern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s of indigenous 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Using Australia as a case study, the paper argues that indigenous innovation systems are located within a connectionist cosmological framework. The distinctive institutional features of this innovation system are identified. Key is that innovation in systems maintains the health of other systems. The commodity-based natur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s does not suit this kind of innovation. Property rights in land matter to this innovation system far more th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rm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based on the right to distinguish one’s product in the market will generally be more useful to indigenous innovation than commodity regimes such as the patent system. Voluntary certification systems can probably be harnessed to much greater effect by indigenous business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