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宝唐 《内江科技》2010,31(4):50-50,77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传播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各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恩主史理论的掌握程度普遍偏低,马克思主史大众化普及状况和效果不明显,严重影响了高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现状,并提出措施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真正得到普及。并成为大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为指南。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把深奥的理论转化为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易于接受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从"科学理论"转变成"群众手中武器"。农民作为中国的主要群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目标,农村地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的场域。所以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有效的在农村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体 《科教文汇》2008,(31):209-209
推进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恩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作为先导和指向针。“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什么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如何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必须得到回答。  相似文献   

4.
张体 《科教文汇》2008,(11):209-209
推进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作为先导和指向针。"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什么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如何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必须得到回答。  相似文献   

5.
王瑞丽 《科技风》2012,(16):20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战略任务。首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合在一起强调"三化"的整体性,既是我们党对思想理论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认识。要抓好这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迫切需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拓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朱青青  陈静 《中国科技纵横》2011,(14):215-215,214
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命题,更是应对当今世界新变化的客观诉求,而要探讨并真正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前提在于理顺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的逻辑关系,从理论源头肃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脉络,对于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的理论以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地方高校的教育质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笔者提出:应从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教学建设以及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等方面入手,确保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文艺形式由于和人民大众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和深入人心的影响力,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历来就很重视文艺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因此从文艺领域入手,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历史进程及现实需要,研究文艺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问题,揭示用文艺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殊规律和有效途径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目的是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般规律和文艺形式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厘清政治宣传教育的一般规律和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找到恰当的契合点,从而充分发挥文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和实践方面的作用,拓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9.
刘心 《今日科苑》2009,(22):13-13
在媒体市场已经形成买方市场的今天,媒体应该如何更好地结合实际,切实实现理论大众化、基层化、具体化,使党的理论为大众认同,被大众掌握,并被大众自觉地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吸引力,这些都是当下理论界和新闻界关心的问题。本文结合新闻学相关问题,对媒体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群体,在大学生中宣传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关键环节,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大学生中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下,高等职业院校逐渐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属于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融合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能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增添新的教学内容,向学生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文主要针对马克思大众化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形式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究,从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体的研究与实践现状,论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载体选择的原则,通过对各种载体的优化组合,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百年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只有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才能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近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阶段:五四时期、延安时期、文革之前和改革开放之中。本文将围绕这四个阶段概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做法、经验(包括教训)。尊重历史,正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百年历程,当今如何正确引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何使人民群众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使其持续不断地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媛媛 《科教文汇》2011,(23):19-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群体,人员越来越复杂,加之研究生普遍的浮躁、急功近利、就业形势严峻等因素使得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难度增加。本文在详细分析影响高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因素的基础上,归纳出存在的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各自具有不同的内涵,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三者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仅是应对全球化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展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保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机活力的现实需要,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周晓桂 《今日科苑》2010,(16):230-231
十七大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大学生是大众中的特殊群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以期通过此举达到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虚拟社区逐渐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阵地。本文对网络虚拟社区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梳理,并结合虚拟社区的制度、舆论、技术、运行、成员模式等特征,着重探讨了网络虚拟社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为最大限度发挥社区优势推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打下良好的根基。  相似文献   

18.
当前环境下出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系列读物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系列读物的出版工作,就承担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任。特别是在当前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情况下,更应扎实地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  相似文献   

19.
结合民族特色,拓展宣传教育方式,使边民认识了解马克思主义,是广西边境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通过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等,使边民接受认同马克思主义,是广西边境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转换角色,使边民在生产、生活和文化建设等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是广西边境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改造需要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情况,基于市场供求均衡理论,提出大众化时期省属高校经济管理人才素质培养模式的观点.经过对黑龙江省企业构成及其改革发展对人才需求动态研究,明确了省属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建立起省属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