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吴锋刃 《中学教研》2008,(10):46-47
200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浙江赛区)复赛解答题第14题为:例1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E为线段AB上的点,且满足AE=AD,BE=BC,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设P为线段CD上任意一点.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2006,(6):48-50
671.如图1,△ABC的BC、AC边分别与它的内切圆I相切于D、E,DI交⊙I于另一点G,直线AG交BC于H,K为AH上的一点,HK=AG.证明:当且仅当B、K、E三点共线时,BC=BA.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本有一道经典习题: 原题如图1,△ABC中,AB=AC,E是AB上一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BE=CF,EF与BC相交于点D,求证:DE=DF.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2008,(12):46-48
746.如图1,在△ABC中,AB=AC,P是△ABC内一点,点P在边BC、CA、AB上的射影分别为D、E、F,M是边BC的中点,N是AP与BC的交点,若PD^2=PE·PF,求证:∠BPM=∠CPN.  相似文献   

5.
2004年广东省中考的压轴题是: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O是斜边AC的中点,P是斜边AC上的一个动点.D为BC上的一点,且PB=PD,DE⊥AC,垂足为点E.  相似文献   

6.
考考你     
如图1所示,已知△ABC中,BC=8,BC 上的高h=4,D为BC上一点,EF//BC上一点,EF//BC交AB于点E,交AC于点F (EF不过A、B)。设E到BC的距离为X,则△DEF的面积y关于x的函数的图象大致  相似文献   

7.
671.如图1,△ABC的BC、AC边分别与它的内切圆I相切于D、E,DI交⊙I于另一点G,直线AG交BC于H,K为AH上的一点, HK=AG.证明:当且仅当B、K、E三点共线时,BC=BA.  相似文献   

8.
题目 如图1,在Rt△ABC中,∠BAC=90°,AD⊥BC于点D,点O是AC边上一点,连接BO交AD于点F,OE⊥OB交BC边于点E.  相似文献   

9.
第48届IMO预选题(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泉 《中等数学》2008,(10):18-23
几何部分 1.本届IMO第4题. 2.已知等腰△ABC,AB=AC,M为边BC的中点,X是△ABM外接圆的劣弧MA^上的一个动点,T是∠BMA内的一点,且满足∠TMX=90°,TX=BX.证明:∠MTB-∠CTM的值不依赖于点X.  相似文献   

10.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有一题:题目(1)如图1,在AABC中,AB=AC,CD是边AB上的高,膨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ME上AB,MF上AC,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ME+MF=CD.  相似文献   

11.
题目 已知:矩形ABCD中,AB=2,E为BC边上一点,沿直线DE将矩形折叠,使C点落在AB边上的C′点处.过C′作C′H上DC,C′H分别交DE、DC于点G、H,连结CG、OC′。OC′交GE于点F.  相似文献   

12.
对称变换又称轴反射,在解答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时,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为帮助同学们解决难题,现举例说明如下:问题1.E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一点,且BE=5,EC=7,尸是对角线BD上一动点,求PE PC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13.
一、(本题满分40分)如图1,锐角△ABC的外心为O,K是边BC上一点(不是边BC的中点),D是线段AK延长线上一点,直线BD与AC交于点N,直线CD与AB交于点M,求证:若OK⊥MN,则A、B、D、C四点共圆.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B=90°,∠C=45°,AD=1,BC=4,E为AB中点,EF∥DC交BC于点F,求EF的长.  相似文献   

15.
周元 《数学教学》2008,(6):46-48
731.如图1,点O是△ABC的外接圆圆心,点P是AB上一点,过点P分别作半径OA、OB的垂线,与AC、BC交于D、E,与AB交于点M、N,求证:PM=MD的充要条件是PN=NE。  相似文献   

16.
数学问答     
153.矩形ABCD中,AB=a,BC=b,a〉b,E为AB上的点,证明:E为AB中点时,∠CED最大.  相似文献   

17.
1.设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斜边AB上任意一点,PE垂直AC于点E,PF垂直BC于点F,PG垂直EF于点G,延长GP并在其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得PD=PC,试证BC⊥BD,且BC=BD。 分析: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图形如图1。欲证BC⊥BD且BC=BD,只需证△PCB≌△PDB,这是因为△A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ABC=45°,而此时∠DBP=45°.这样∠DBC=45° 45°=90°故BC⊥BD.而BC=BD是显然的。以下给出证明。  相似文献   

18.
阅读材料: 如图1,在△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点P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r1、r2,  相似文献   

19.
第九届全国初中联合竞赛试题第二试的第2小题是: 题目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是底边BC上一点,E是线段AD上一点.且〈BAC=〈BED=2〈CED.[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2011年第2期《数学教学》第811号问题: 在△ABC中,AB〉BC〉CA,点E、F分别在AB、BC上,满足AE=CF=AC,点O、I分别为△ABC的外心、内心.已知EF⊥BC.求证OI//BC. 通过探究,我们发现了该问题的拓广,并给出一个解析法的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