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明 《教育文汇》2005,(2):13-15
正在审议中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规定:“教师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此次是《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的二审,极有可能在下次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三审后交付表决。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被称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成长环境却不容乐观。为此,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并强化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等,力求以此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近日在京举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再次提请审议。引人关注的是,草案三次审议稿中增加了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相关条款;为了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明确规定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开设经营性网吧。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之友》2006,(9):64-64
日前,《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草案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并强化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等,力求以此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对未成年人“参与权”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中的提及,为广大教育工作春和成人世界提了一个醒:让我们用心倾听来自孩子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大嘴博客     
《小学生时空》2009,(11):1-1
大嘴播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近日审议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下称《条例》)。《条例》中对生产销售未成年人食品、用品的行为及校园周边娱乐设施的设置、学校“减负”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该《条例》为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撑起了“保护伞”。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时,对其中第18条有关评价学生的表述进行了仔细推敲和商讨。关于如何恰当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特别是“三好学生”的评比,又成为众人关心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广东教育》2007,(4):56-57
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时,对其中第18第有关评价学生的表述进行了仔细推敲和商讨。关于如何恰当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特别是“三好学生”的评比,又成为众人关心的焦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雷泓霈 《师道》2008,(11):16-16
媒体报道,某省人大有关部门就本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展开立法调研,该征求意见稿将“不见网友、不迷网游”作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条例中的自律行为加以规范,同时拟定了多项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粮宜 《新教师》2020,(3):10-11
2019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分组会议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未保法(修订草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预防法(修订草案)》)。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不断产生,如家庭暴力、校园霸凌、网络成瘾等现象引发了社会多方的警觉与担忧。此外,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团伙化、手段成人化等不良趋势也引人重视。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空间,对未成年人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基于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强化以学校为主体的未成年人保护。  相似文献   

11.
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必须由其监护人陪伴;未成年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每日8时-20时进入网吧,在线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不得容留未成年人夜间在“网吧”上网。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去年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专门件,提出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并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相似文献   

13.
《湖南教育》2006,(9):4-4
广州日报报道,提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或者出售烟酒。任何人不得要求未成年人为其购买烟酒。  相似文献   

14.
马希良 《新教师》2020,(3):9-10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大方面升级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其法律条文也从七十二条增加到一百三十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从原来的共八章五十七条,删减为共七章五十二条。此次修法力度不可谓不大,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重要教育主体之一,应当认真把握新法精神,落实法律法规,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助力有关部门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与预防犯罪的新屏障。  相似文献   

15.
《家教指南》2005,(1):35-35
“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日前,这一新规定正式出现在即将提交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二审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上,与这—规定共同出现的条款是: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得对学生实施辱骂、体罚和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柯常达  陈淑琼 《新教师》2020,(3):12-12,22
2019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下文简称《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这两部法律的修订是为更好地适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现实需要,其背后凸显的是愈演愈烈的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毋庸置疑,未成年人保护需要法律明晰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律更多的是起到兜底作用。因此,除却法律的政策设计和制度要求外,未成年人保护实际上也亟须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起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社会责任感。换句话说,就是要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建设的基础上,家庭、学校、社会积极形成合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思想道德教育给人的印象总是费力不讨好,强加给未成年人的道德“坐标”大而空,道德标准高深的理论远离了未成年人的实际生活,抽象的内容影响了未成年人的理解,单一的标准影响了未成年人多样化的发展,道德教育与未成年人人格和心理塑造处在分离状态,从而让未成年人感到无所适从。教育的“药”没有对学生思想的“症”。而未成年人很敏感、率真,他们接受新鲜东西多、快、杂,对说教  相似文献   

18.
曾君 《云南教育》2023,(10):23-24
<正>纵观近年来学校欺凌事件,舆情热点持续“高烧”不退的情势下,网络舆论宛如一个盛满沸水的茶壶,经不起舆论过热而顷刻爆裂,真实的信息被分解得七零八落,网络乱弹也纷飞四起。近年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等多部门连续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国家网信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网上未成年人犯罪和欺凌事件报道管理的通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对报道校园欺凌事件作出规范。但实践中,一些善于投机的媒体,  相似文献   

19.
王方 《山东教育》2010,(4):12-12
2009年5月24日,《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草案)》被提交到湖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审议。该草案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隐私。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规定:“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