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icrosoft在word的“即点即输”功能给文档的输入和修改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是在Authorware中却勉为其难,因为在同一个交互作用分支结构中,尽管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文本输入响应,但Authorware仅仅提供了一个文本输入框,用户只能在同一位置进行输入,而且同一时刻也只能在一个文本输入框中进行编辑工作,其它的文本输入框均处于非激活状态,更不可能在多个文本输入框之间来回切换.哪敢奢望“即点即输”!  相似文献   

2.
某日笔者用VB编制小程序消遣,面对工具箱中的文本输入框、下拉列表框等突发奇想:要是Authorware中也集成这样的工具,岂不大大弥补文本交互的缺陷,既简化了编程设置的繁琐,又带来输入使用上的便利。此时各框已具备“即点即输”,而且在下拉列表框中还可预置供选择的文本。念及于此,便打开Authorware 6.0,经过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钻研,终于让梦想变为了现实。  相似文献   

3.
有一种傻瓜式的计算机编程软件叫“所见即所得”,使用者无需学习掌握复杂深奥的编程语言,即可以直接在windows上完成所能想到的操作。即使一个初学者,使用这些软件也很容易上手,从而达到一种学习上的“短、平、快”的目的,很快地让计算机做到想要达到的目标。那么可以设想,既然在高科技领域都能从这方面去解决人们学习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常素梅 《天津电大学报》2009,13(2):40-41,55
“交互距离模型”理论强调通过教学缩短学生未知状态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重视协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对提高远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应用“交互距离模型”理论,需要在远程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坚持师生平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坚持有效反馈,重视信息的及时交流。  相似文献   

5.
张胜 《数学小灵通》2003,(12):16-17
例1.快车和慢车行完A、B两地之间的路程分别需要12小时、15小时。现在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开出,快车驶出36千米后,发现少带了东西,又返回A地取了东西马上重新出发。结果两车在中点相遇,求快车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在甲骨中,是表示私心的“私”,说“自环为私”,而我们今天把“△”当成三角形的符号,是说至少三边才能组成一个封闭的图形.“△”代表了三角形的主要特征: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也正是三条边、三个角这6个数据让三角形变化多端,三个顶点让三角形无处可藏.我们在  相似文献   

7.
学习的过程就是问题形成和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个体克服生活、学习、实践中新的矛盾时的复杂心理活动。本人就"问题解决过程"和"‘自问自探’教学过程中‘问题解决’的理念与实践"进行了探究,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点"元素对于绘画空间的延展性,不仅蕴含在具象绘画空间中,而且还渗透在抽象绘画空间中,这种延展性自始至终都贯穿在我们对绘画空间的认识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什么叫“动点群”?就是题中的动点不止一个。而是有多个,某一动点运动时带动或制约其他一些点的运动,这些动点组成的群体称之为动点群.由于动点的增多,牵涉面加大,如果不掌握一些方法,往往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理不出头绪来,解析几何“动点群”在高考中也时有出现,现就“动点群”下求某一动点轨迹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带着“渴望学习”的特征来到这个世界的。爱提问题是孩子的天性,正是由于不断萌生的无数个“是什么”、“为什么”,孩子才会在“问”与“答”中寻找到解开成长秘密的钥匙,并且这种问题意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12.
一、“问题解决”教学法的由来与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界的数学教师协会提出了“以问题解决为学校教育中心”的口号,  相似文献   

13.
实践证明,当前的“先入为主”型、“否定”型、“肯定”型评讲课不能促进有意义的学习。而“文本接受”式的评讲课可以让学习者自身的“欲”、“技”、“道”显现出来,从而知道向谁学、如何学以及学什么。因此,它能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在承认、对话、聆听和解释中,评讲课在“文本接受”中展开了。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电教》2003,(7):40-40
18世纪的欧洲,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全欧洲的科学家都以他为师表,都称自己是他的学生,他就是大数学家欧拉。  相似文献   

15.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多数学教师对于植树问题的教学各出新意,其中不乏创新之作,但是大多基于模型的识别、记忆和套用,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不利的,现通过一节"植树问题"的课堂观课另辟蹊径——学在"段"上用在"点"上,分析该节课的本质及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案例】“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断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轴对称图形。现在这儿有几个图形,你能辨别出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多媒体出示图形)①②③④师:先看一看,猜一猜。生1:②、③是轴对称图形,①、④不是。生2:②、③、④是轴对称图形,①不是。师  相似文献   

17.
word97/2 0 0 0是许多教师经常使用的文字编辑软件 ,对于其中的“绘图”工具大家一定很熟悉 ,特别是其子菜单中分类放置了许多图形符号按钮 ,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物理教师在使用过程中除了绘制上述图形之外 ,还常常要画许多复杂的物理图形 ,甚至是实物图 .能不能也有这样一些按钮 ,使“物理图形”做到即点即画呢 ?答案是肯定的 ,这里给大家介绍如何在 word中创建一个“物理图形”工具栏 ,以快速、便捷地在 word中绘制各种物理图形 .一、图形符号的制作创建图形工具栏首先要有图形符号 ,图形符号的制作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 :1 .使用绘图工具绘…  相似文献   

18.
1980年,全美数学教师联合会发布的一份指导性件《行动的议程》率先正式提出“问题解决是80年代学校数学的核心”“数学课程应当围绕问题来组织”“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在问题解决方面的成绩如何,将是衡量数学教育成败的有效标准”。由此在世界各国掀起了以数学问题解决为主题的一系列数学教育改革和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19.
程金元 《教书育人》2001,(19):22-24
“问题解决”教学方式最先是由美国人提出的。他们在1980年向第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提交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关于行动的议程》中明确地指出:“问题解决是八十年代学校教育的核心”;“数学课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发展的课堂环境”等,在我国,以数学问题解决为主题的教育改革与研究方兴未艾。张奠宙教授积极倡导问题解决教学,他认为:“以问题解决为主导是改革我国数学教育的突破口”。“问题解决”是一种以排除教师的绝对权威的灌输方式,代之而起的是促使作为主体的学生去解决面临的疑…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把"问题解决"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其内涵包括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合作交流,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舍费尔德(A.Schoenfeld)通过实验观察,提出了问题解决能力的四个构成要素——认知的资源、发现式解题策略、控制和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