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职英语课程开发,应遵循从职业分析到目标分析,从课程组织到课程评价的过程。"层次-模块"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在学期初划分层级组别,提出分层要求;在学期中进行分类施教和指导;在学期末实施纵向考查及分级考核。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欣 《考试周刊》2009,(40):206-207
高职教育是直接为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提供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这意味着高职院校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合理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国内外几种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发,重点论述了集MES、CBE、双元制优点为一体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的特点和这种教育模式在我院试用的情况与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一批与其匹配的高层次职教师资,硕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是一类复合型人才。其培养的课程体系应体现为:"职业课程+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相整合的课程结构,"技能实践+工程实践+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施环节,"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合作的双导师指导制度,"职业文化+教师文化"渗透的课程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专业群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需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以及专业群课程分析基础。本文以装饰专业群为例,阐述"平台+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平台+模块"能有效整合专业群资源,把专业技能要求和学生软技能要求融合、融通,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指出已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主张构建"点线面体"的课程体系,并就"点线面体"课程体系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6.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之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从职业岗位对实用型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出发,秉承技术核心而非学科中心的课程知识观、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价值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遵循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原则,运用逆向设计法,构建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层次—模块”结构的高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连设指导思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院级重点专业,积极开展基于“平台+岗位”的课程改革工作,开设两个主岗位、两个辅助岗位的系列课程。本文针对其中网络管理员岗位系列课程的设置、整合与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208-212
针对目前在高等学校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双创教育)存在的"校—院—系"三者定位不准确、分工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校—院—系"联动合作体系的思路,并在该体系中采用4层架构方式实施分层次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分解为专业教育、竞赛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4个层次,并分别在专业系部、二级学院及校级机构中分层次、分类别实施,从而形成金字塔式双创教育模式,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惠及更多学科专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高素质的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建立三层次五模块实践教学模式。基础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开放性实践三个层次依次进行,基础技能、专业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五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所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课改特色实验学校,商贸旅游学校紧紧围绕“有能力的好人”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聚焦课程、课本、课堂,扎实推进课程教材改革,努力实现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乐趣、学有成效”。  相似文献   

11.
建立相互衔接的中高职培养体系在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设相互衔接的中高职课程过程中:要更多从顶层设计角度去考虑,成立相互衔接的中高职专业建设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而组建教研共同体,进行听评课、教学竞赛等活动;建立“四个一体”的课程体系,使中高职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进阶性;构建职业能力一体化训练体系,突出技能训练的层次性;通过开展中职教师的统一培训活动以及“手牵手”结对子工程,实现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及其课程体系与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有必要整合"三段式"与"模块式"课程优势,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结构,构建新课程和教学内容.其课程体系由文化基础课程、技能模块课程、知识外延课程、综合化课程组成.  相似文献   

13.
高师课程综合化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师课程将进入综合化阶段,其动因主要有学科、社会、学习几个广大,其主要途径有设置综合课程、整合课程结构、实行教学和研究体制的创新、设置宽口径跨学科专业、实行分段培养模式等。  相似文献   

14.
高职课程整合视阈:课程项目化与项目课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化课程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实质就是课程与项目的双向整合,即课程项目化与项目课程化。课程项目化是把课程转化成项目来学习,需要经历工作任务分析—课程门类确定—教学设计实施的结构转换,变理论学习过程为项目完成过程。项目课程化,即把项目转化为课程来学习,选择适合教学的项目,项目转化要遵循典型性、覆盖性、可迁移性、递进性、可行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课程综合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在教育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课程综合化的目的是学生获得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课程综合化的多样性和整体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改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个性化原则。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无一固定模式,是由高校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决定的,因此,各个高校要努力探寻具有各自特色的课程综合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技能人才应该具备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发展能力,基于此,人才培养应与课程到达一定程度的整合。整合专业课程体系,提高职业技能;整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通过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实习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职高专教育要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技术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但目前的课程体系严重滞后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利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应对课程进行重组、整合,努力构建适合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职经济数学课程应针对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发展需要﹐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对传统的经济数学内容进行整合﹐兼顾理论与实践,促进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职业教育从规模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始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逻辑主线。要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关键是最终落实到课程上。针对专业课程改革运行机制不健全、知识体系与岗位要求不融合、企业人员与高职专业教师不融合以及评价结果与专业课程改革优化不融合四方面的问题,从课程建设的运行机制、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四个维度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与企业要打破现有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共同制定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分公共基础模块化教学项目、专业基础模块化教学项目、专业技能模块化教学项目、专业核心模块化教学项目、素质拓展模块化教学项目等五个模块化教学项目来完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