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校对工作中的逻辑思维陈红燕校对的思维活动,就其形式而言既有抽象思维也有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其特点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与推理。运用概念进行判断与推理的方法来指导校对思维活动,以发现校样的错误并改正之,这就是校对的逻辑思维。概念概念反映校对逻辑...  相似文献   

2.
大家知道,在书刊的出版过程中有一道繁重、复杂的工序——校对。校对质量的好坏,是构成出版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隔行的人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具有一般的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事校对工作。实际上不然,校对是一项严谨细致的专门技术工作。它的职责是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清除排版上的错误和不妥之处,按出版规格和要求,校正编排技术和版式施工的问题。它还要求能发现原稿编辑加工中的疏漏,特别是有关技术性和政治性的问题,以提交有关编辑人员研究处理。一个称职的校对,特别是责任校对,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史、哲学、科技、外文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出版方面的基础知识。不然,是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整个校对工作的程序分为:一、二、三校或四校;整理工作;核红等三大程序。这里我着重谈谈校对中整理工作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重视校对工作稳定校对队伍乔碧珠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继续,起到辅助编辑的作用,起到质量把关的作用。出版物的质量,首先在于内容,而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图表和公式来表达的。如果校对有了差错,好的内容也会走了样子,轻则文字、标点混...  相似文献   

4.
校对工作呼唤校对管理理论王新华人类规范校对工作的办法,古已有之。早在我国宋代出现的《南宋馆阁录》,就是校对的管理规则、条例。但真正意义上的校对工作管理,是在近代文化出版事业的产生、发展中随着校对工作的专业化,逐步产生了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原则等。其中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地出版的图书、杂志和报纸,文字质量高的固然有之,文字质量低劣者也为数不少。有的书刊格式凌乱,错字连篇,使人难以卒读。究其原因:一、作者的文字水平不高;二、编校人员知识欠缺,责任心不强;三、近年以来,有的出版单位实行编校定额管理办法,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严重,“数量就是金钱”,导致了数量与质量这根杠杆的不平衡。我是一名出版战线的战士,做了三十多年的校对,深感“消灭错字,匹夫有责”。经过一个时期的调研和实践,把浅陋之见整理成文,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7.
进入角色我们经常听说,演员演戏要进入角色。就是说,一进入角色以后,有什么事也不屑一顾,全身心都投入演出中去了。隔行不隔理。校对工作人员虽然不是演员,但工作起来就应当象演员进入角色一样,思想集中,沉着稳重,脑静心静,口到手到。即使在纷乱的环境中,也有求静的本领。思想“走神”,是校对工作的  相似文献   

8.
谈校对工作     
我国的文化,优良的传统之一,就是重视书籍、报刊的校对工作。凡是认真读书的人,有事业心的出版家,有责任心的编辑人员,都重视校对工作。因为,有好文章,固然是第一义,但如果没有认真的校对,好文章也会变为不好的文章,使人读起来别扭,甚至难以卒读。至于写文章的人,当然就更注意校对了,因为这一工作的负责与否,直接关系到他的文章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校对工作是出版物编校质量把关的最终环节,校对质量关系到出版物质量的高低,在出版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对工作如何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本文就这一方面进行探讨。一、思想上高度认识校对工作的重要性质量是出版社生存的基础。我们常说要提高出版物的编  相似文献   

10.
校对工作漫谈□李明非当前在如何看待校对工作这个问题上,显然还存在一些不够全面的认识,表现在:一、轻视校对工作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对校对工作的特殊规律缺乏了解和研究。有些出版社把校对人员视同行政人员,只使用,不重视培养;把校对工作当作出书的一道程序,而没...  相似文献   

11.
一、校对在出版社的地位校对工作是出版社整个业务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对被称作是编辑的继续。可以设想:一部内容质量好,而且条理清楚的原稿,它的编辑加工是不多的。这时,出版社要把这本书出好,主要工作就落在校对身上。如果校对没有校好,错别字很多,这就不是一本好书。另外,在目前“定稿发排”还没有完全做到的情况下,一部编辑加工繁重而又急于发排的原稿,往往会遗留一些问题,特别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这当然要在以后看清样时由责任编辑加以弥补。但是,实际情况是,在进行初、二、三校的时  相似文献   

12.
《辞海》给校对所下的定义是:“报刊、图书出版工作中的一个环节。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订证差错,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 近年来,出版物以及一些声像媒体中的错误可以说引起了广大读者、受众的不满,乃至有了“无错不成书”的说法。这说明,校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各媒体对于校对工作的认识有待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校对工作是简单劳动,甚至以为“只要识几个字,就可以当校对”,其实,校对跟编辑、记者一样,都是知识性的思维劳动。我从事校对工作多年,认为校对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包括中外文学史、文学理论方面的常识,以及文学鉴赏能力两个方面。缺少这种素质就谈不上析意辨字的能力。新疆经济报文化版曾出现过“嗄(嘎)西莫多”这么一个名字。校对解释失误原因是原稿字迹难辨,这是一种搪塞之词,因为有点文学修养的人都知道“嘎西莫多”是雨果塑造的典型形象,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具备这些文学常识的校对是决不会把“嘎”认成“嗄”的。  相似文献   

14.
武志敏 《编辑之友》2011,(10):76-77
随着刊物采编环节电子化的普及,电子稿件相比传统手写稿件来说,在编审环节的录入方面差错大大降低了,表面上看校对工作应该比以前轻松,但实际上新形势下对校对工作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为追求时效性,刊物出版周期比以前大大缩短;为了降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不仅是一种符号(表象)系统,还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心理表达过程,即心理现象。不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演绎都与人的内心活动有关。而从事文字校对实质上也是校对人员不断调节心理状态,以更好的节奏和情态克服文字差错的过程。众所周知,人是极具主观能动的个体,在从事文字校对过程中,总会有许多不明原因(有时是一闪念)的非轨道思想来干扰正常的工作,而差错就在这种心理失位(也可以称为失态)下溜走,从而使语言工作流水线出现残次品。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求快的时代. 《新周刊》 2010年有一篇“急之国”的文章,把中国人的求快心切概括得十分形象: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13,(8):48-49
速度是种传染病4.3要速度,越简单越好速度导致事情的简化。这一点需要我们注意。在19世纪40年代以前,人们需要请画师为自己画一幅像,以便留给自己的子孙后裔。王公贵族与平民百姓一样,都要在画师面前静静地坐上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笨重的照相技术——银版照相,由于曝光时间需要近一个小时,因此不太适合描绘小孩、动物和其他移动的物体。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时候,我碰到一些刚参加编辑队伍的新同志.他们之中,大部分对校对工作不了解,少数人对校对工作看法不正确,认为校对是字对字,原稿对校样,是很机械的"雕虫小技",只要识几个字就行了,不必要有什么学问的.其实,这是对校对工作的偏见,至少也是一种误解.我认为,校对在出版工作中有其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与编辑的关系尤为密切.打个形象性的比方吧,就象一对连内脏也长在一起的孪生儿,彼此密切到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9.
国家出版局制定的《出版社工作条例》二十一条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的错漏,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规定的校次,不能任意减少。”这三句话,既有基本任务的规定,又有进一步的要求,还有措施保证。这是校对工作经验准确的、概括的总结。校对工作是直接关系出版物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一部内容、  相似文献   

20.
校对工作的苦辣酸甜吴惠娟吃校对这碗饭已经十几年了,个中的苦辣酸甜,真是一时难以说得清,道得明。先说苦吧。一般人都知道,校对工作是件苦差事,但究竟怎么个苦法,个中滋味恐怕只有长期从事校对这一行当的人才能深刻体味它。说校对苦,在于校对是件体脑并用的繁重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