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克特是侨居法国的爱尔兰裔作家,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1969年,贝克特“由于他的作品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等待戈多》被视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而受到世人的关注。此剧1953年在巴黎首次公演,引起轰动,连演300多场,以后又在欧美各地演出并译成20多种文字,这在法国戏剧史上实属罕见。多年来,许多评论家和文学爱好者对《等待戈多》的主题、象征意义及其荒诞性等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和评论,其中小乏真知灼见,但也有欠全面的地方。本文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荒诞派戏剧反传统的角度,对《等待戈多》的经典性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2.
3.
把鲁迅的《过客》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拉在一起,你也许感到惊异,但面对这两部作品,一种说不清楚的共同的东西在刹那间紧紧地攫住了我。最先抓住我的是这两部作品那种笼罩全篇的萧疏凄凉、地老天荒的氛围。一开篇,这种氛围就向我袭来——“或一日的黄昏。或一处。几株杂树和瓦砾。荒凉破败的丛葬。似路非  相似文献   

4.
张亚娟  刘琼 《考试周刊》2009,(29):32-33
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是一部优秀的、让人深思的作品。本文从如何理解荒诞派作品入手,揭示了作品中戈多究竞是谁,以及文中主要角色所代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继升 《山东教育》2005,(29):43-44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个戏剧流派,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流派最初被人称为“反戏剧派”或“先锋戏剧派”,到了60年代初,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埃斯林根据该派所呈现的艺术特点而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正式将其定名为“荒诞派戏剧”。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骇人听闻的法西斯暴行,使人们对一贯尊崇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社会灾难的深重,给人们的精神世界投下了巨大的阴影。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彻底撕去了人世间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得以洞见那些曾在这…  相似文献   

6.
贝克特·塞缪尔(1906-1900)的《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派戏剧的最主要的代表作品之一,《等待戈多》出版于1952年,于1953年被搬上舞  相似文献   

7.
贝克特·塞缪尔(1906-1900)的《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派戏剧的最主要的代表作品之一,《等待戈多》出版于1952年,于1953年被搬上舞台,并因此而引起大众及批评家们的关注。仅在巴黎就连演了三百多场。也因为此剧贝克特获得了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8.
9.
10.
1.培养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鉴赏文学作品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等待戈多》是法国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 ,也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等待戈多》全剧共两幕、五个人物 ,故事发生在两天里 ,前后两幕里人物的活动没有什么变化。节选的这出戏最能代表全剧的特色———荒诞性。因此 ,教学中应从两个方面去引导学生 :一、从写作的背景来透视剧作的现实意义荒诞派戏剧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荒诞”是由拉丁文“耳聋”(Surdus)一词演变而来 ,意指个人与生存环境的脱节。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在其悲剧中 ,就提出过人类生存条件的残酷和荒诞性的问题。到了 2 0世纪 2…  相似文献   

12.
沈永生 《高中生》2011,(4):12-12
《等待戈多》里的两个主人公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无疑是两个卑微又低贱、可怜又可悲、浑浑噩噩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等待戈多》里的两个主人公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无疑是两个卑微又低贱、可怜又可悲、浑浑噩噩的角色。照说不管卑微还是崇高,一个人总得做点什么。纵然大事做不好,但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总不难。如果什么都不做,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只是迷离恍惚、浑浑噩噩地度日,岂不白活一遭?爱斯特拉冈与弗拉季米尔,就是这样白活着。他们焦急地等待戈多,却连戈多是谁也不知道,岂不荒诞?弗拉季米尔说:"我这一辈子老是拿不定主意。"谁没有过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只是"一辈子老  相似文献   

14.
《等待戈多》体现的是被异化了的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这是现代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成为人类异己的力量,人的行为从而全面扭曲和严重异化。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被异化为荒芜寂寥的荒原,这是精神虚无的象征;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语言也退化成两个流浪汉一系列机械、毫无意义的重复与符号。这是贝克特对失去精神支柱的现代文明的"否定",将无力自救的西方现代人试图寻找出路异化为"等待戈多"。  相似文献   

15.
萨缪尔·贝克特,法国当代诗人、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为西方荒诞派戏剧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过法国的反德国法西斯占领的抵抗运动,战后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小说《莫尔菲》、《瓦特》,长篇三部曲《马洛伊》、《马洛纳之死》、《无名的人》等,戏剧《等待戈多》、《结局》、《最后一盘磁带》等。人们认为他的小说和戏剧具有“新奇的形式”和“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魏宏星 《文教资料》2008,(28):215-216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人们对它的成功研究不断.本文从象征的角度出发,通过荒诞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舞台道具、割裂的情节及精神世界的外化四个方面的解读中,阐释出<等待戈多>获得成功的内在的文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选入高中语文新教材后,常有教师抱怨难教,学生诉说难读。是啊,我们大家一直置身于“传统”戏剧的视野之中,突然遇见这么一种没有故事情节、没有性格冲突、没有明确主题、没有完整线索,连人物的台词也空洞无物、颠三倒四、答非所问、不合逻辑和常理的“反传统”的全新样式,从形式到内容都感觉完全陌生,要“教”出精彩“读”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社会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与此相应,文化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裂变,生发出一种比现代主义更为激进的反传统思潮一后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就是在这一历史语境中登上文学舞台的。荒诞派剧作家对传统戏剧规范进行了空前激烈的颠覆,而其中最彻底最激烈的就为塞缪尔·贝克特。贝克特在其名剧《等待戈多》中对传统戏剧美学规范进行了极端的,彻底的悖逆,体现着十分鲜明的后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20.
<等待戈多>是一个修辞化的戏剧文本,整个剧本可以从广义修辞学的角度加以全面分析,从而使剧本得以更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