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千多年来,辞、赋同体与辞、赋异体这两种文体观一直同存并行,辞、赋关系也因此显得交缠纠错,扑朔迷离.通过梳理辞、赋同体与辞、赋异体这两种文学观念的演变,并重点比较辞与赋在句式与写法上的同异,得出以下结论:两汉时期楚辞与赋较为接近,辞与赋基本上是同体的;汉代以后随着骈赋、律赋、文赋等相继产生,赋与楚辞渐行渐远,面目迥异,则应当遵循辞、赋异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为何有20%的人那么杰出,才更显得其它80%的人有多么的平凡无奇?「发现我的天才」作者在他的新书中观察这群优秀的少数,发现一些共同特征:重点不在他们做了什么,而是是否知道什么不该做,并且真的不去做.  相似文献   

3.
标新立异是文章的生命力之所在。与那种著书不立说、文章空洞无物,或无痛呻吟、忸怩作态、“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文风相比,标新立异更显得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首很别致的诗。 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包孕,并不一定显得多么深刻和沉厚.但读后却给人一种惊喜,一种享受,一种回味。  相似文献   

5.
在汉代 ,赋家的自我否定现象十分普遍 ,这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显得非常突出。本文以枚皋扬雄和蔡邕为例 ,讨论这一现象所表现出来的文学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6.
虽然各国对资赋优异者的教育都存在一种矛盾的情绪,但谁都没有停止这方面的研究。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一些西方国家将资赋优异者的教育列入法律条文,这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加强。近几年由于心理与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些基本理念的更新,资赋优异者的教育研究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本文力图从天赋的内涵、资赋优异者的选拔、课程、教学、培养方案的评价几个方面出发,介绍近年来资赋优异者教育研究的一些主要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几点归纳。  相似文献   

7.
为何有20%的人那么杰出,才更显得其它80%的人有多么的平凡无奇?[发现我的天才]作者在他的新书中观察这群优秀的少数。发现一些共同特征:重点不在他们做了什么。而是是否知道什么不该做,并且真的不去做。[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因特网的横空出世,使电子邮件成为了时尚。网络中还有了自己特有的符号——用那些“表情符号”或者“小脸蛋”来表达各种情感。像:-)这样的符号就意味着“我高兴”,这多么像把脑袋歪向一边那调皮的样子啊。对于朋友之间的非正式信息而言,这一切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怎样才能让你显得更有礼貌、更专业呢?这就需要遵守约定俗成的一些基本规矩。  相似文献   

9.
本刊通讯员、江苏泰县姜埝二中语文组薛宜之同志就《秋色赋》中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象一片火似的”这一描写是否“写意”的问题,询问了峻青同志,现将峻青和薛宜之同志的信件刊载于下,供各地教师和同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灵犀 《父母必读》2013,(5):120-120
要搬到新家了,这是多么让人期待和盼望的事情,可是,面对忙着整理东西的爸爸妈妈,我们的小宝贝却显得有点焦虑和闷闷不乐,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深秋的春色     
深秋时节,我们这些四十年代曾在一起同窗的第同学,结伴到兴元湖游览、野餐。大家兴致勃勃,精神焕发,就像湖边经霜的枫叶,显得格外神采奕奕。 此时此地,使人不禁回忆起当年共同学习生活的情景。那时我们“恰同学少年”,而今都已满头飞霜。相隔整整半个世纪!这“弹指一挥间”里包容着多么漫长而坎坷的旅途,多么艰难而丰富的生活,多么深刻而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魏晋植物赋是魏晋赋体文学中值得关注的一类,从体物、抒怀、明理等角度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植物赋所反映的时代思潮、文化观念以及赋体文学自身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3.
魂的回归     
王学军 《学语文》2006,(4):39-39
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0年了,窗外,秋雨如箭,刺碎虚空。秋雨从很高的九重天上落下,太高了,便有了高处不胜寒的冷涩滋味;秋雨渗入厚实的土地里,太深了,便格外显得苍凉。这萧瑟的秋雨和先生冷峻的面容是多么形似,又和先生冷冽的笔锋多么神似!  相似文献   

14.
赋是中国文学独有的文学样式,赋体叙事研究随着赋体文学研究的复兴而逐渐发展,也是赋体研究逐步深入的重要表现。综合学术界相关成果,可以看到赋体叙事研究在其文学体式影响、汉赋、唐赋及俗赋等若干点上有了初步成绩。以赋的文学成就来比照,汉赋叙事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尤其显得不足。  相似文献   

15.
《洛阳伽蓝记》收录了元魏民间文士姜质的《庭山赋》,该赋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这篇札记分析该赋的文学基本特色,并结合元魏一代的文化背景,分析该赋多方面的意义,同时谈到对北朝的文学和文化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十八、小保守和小霸王 非非的“小保守”,表现在她对最初见到的事物勇敢地去尝试一下的精神比较缺乏。她的好奇心显得不足。而我们是多么希望她多一点好奇心,这对于儿童的进步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荀子·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赋及佹诗和小歌。佹诗开头两句是:“天下不治,请陈佹诗”。唐杨倞注说:“荀卿请陈佹异激切之诗,言天下不治之意也”。可知佹诗是(讠东)上的诗。 《赋篇》在赋史上的地位如何,赋体创始于何时,赋这一文体名称何时确立等问题,本文阐述《赋篇》在赋史上地位的同时,将对上述一些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18.
<洛阳伽蓝记>收录了元魏民间文士姜质的<庭山赋>,该赋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这篇札记分析该赋的文学基本特色,并结合元魏一代的文化背景,分析该赋多方面的意义,同时谈到对北朝的文学和文化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宋玉<讽赋>、<登徒子好色赋>与司马相如<美人赋>,结构雷同,内容相近.因此,在宋玉作品真伪的研究中,三篇赋的承继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焦点.有人认为宋玉的两篇赋是后人抄袭<美人赋>的伪托之作,更有人认为司马相如<美人赋>是模仿宋玉两篇赋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详细地分析研究了这三篇赋的结构、内容、艺术表现、文化环境和散文赋体的"借用"、"模拟"现象,认为<讽赋>、<登徒子好色赋>在艺术上较之<美人赋>显得稚嫩,在文化信息方面符合战国末期的文化环境,应当是宋玉的作品;<美人赋>较之宋玉的两篇赋在艺术上更为成熟,在文化方面符合西汉的文化环境,应当是晚于宋玉时代的作品;<美人赋>与宋玉两篇赋结构雷同、内容相近,是散文赋体创作中"借用"、"模拟"现象的具体反映,司马相如"模拟"和"借用"宋玉赋创作<美人赋>,是赋家创作中的正常的不必惊怪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赋体因素大量存在于戏曲作品之中,是一种尚未得到学术界充分认识和客观评价的创作现象。在汤显祖的戏文创作中同样具备这一特点,其表现形式有:于戏文中嵌入赋作,以赋法用赋典,以赋体写人、事、景、物等。汤显祖在书写内容和创作手法上都从赋体中汲取了大量营养,这一创作实践对加深戏文主旨、生动刻画心理活动、差异化展现人物形象等都能起到相当程度的作用,是其戏曲创作不可或缺之一环;但同时也可能会对戏曲作品的登台演出造成一些损害,汤显祖认识到了这一负面作用并通过对赋体妥当地取舍成功地进行了纠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