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堂设疑提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说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堂成功的设疑解疑课,不仅给教师带来无穷的教学兴味,而且给学生带来思考的欢乐.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设疑提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说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堂成功的设疑解疑课,不仅给教师带来无穷的教学兴味,而且也给学生带来思考的欢乐.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要巧妙设疑。教师在教学中,要在重点情节处设疑、在难点障碍处设疑、在精彩感人处设疑、在精美修饰处设疑、在技巧特殊处设疑、在新知识点处设疑、在词语妙用处设疑,让学生在疑问中思索,在思索后论争,在论争中发现,在总结中感悟。这样,学生在有疑中释疑,在释疑中形成一种再创造的能力。目标设置要有创新的导向。目标设置要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对未知事物进行想象。如续写、补写、改写,就能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学《故乡》时,教师可设计“30年后宏儿遇见水生”的写作目标;再如教学《卖花》一文,教师可设计利用…  相似文献   

4.
修订后的大纲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注重在教学中设疑。具体做法如下:  一、新授课,及时设疑  在许多教师看来,每堂新授课,似乎学好基本知识,搞好基本训练,就已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了。其实,这正是教师及时设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时机。此时,教师若能来一个及时适度的设疑,就如同一…  相似文献   

5.
设疑既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能力。教师可通过预习设疑,使学生掌握目标;通过导语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过程设疑,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小结设疑,拓展延伸课堂内容。教师还要转变教育理念,放开讲读课堂,开放自读讲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良 《教书育人》2007,(7):33-34
在新课标下,教学中教师是否善于设疑、指导学生设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作为学生,是否善疑、善思、善辩,自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断培养积极的思维品质、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体现。因此,教师在新课标下如何设疑、指导学生会设疑、并探究培养学生的善思、善疑、  相似文献   

7.
课堂设疑提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一堂成功的设疑释疑课,不但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思维的提高。作为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随机而变,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交给学生,“问”中长见识,“问”中出成果,以“问”助“教”,启迪学生的思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呢?首先,教师要精心设疑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做到提问适时、适度、适量。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到尊重学生,给他们一个勤于提问题的心,引导学生,给他们善于提问题的"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最后,教师"设问"应与学生"质疑"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设疑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设疑解难、激疑促思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设疑法抓住阅读的本质,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设疑教学法的基本要领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设疑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把握设疑时机,给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探究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设疑呢?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学生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式学习。小组合作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思考,主动设疑,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展示结果,使学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  相似文献   

12.
常文芳 《河南教育》2004,(11):39-39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疑并引导学生质疑。设疑可以使课堂教学目标问题化,把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疑能促思,有问题才会有思考,通过设疑展示教学目标,可以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巧妙的设疑能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及时进入角色,并能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撑点,让学生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去读书思考,以免分散精力,偏离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所谓“曲问”,即教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单刀直入地设问,而是另辟蹊径,从而让学生得到答案。运用“曲问”,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心智。   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内容故做否定,从反处设疑,从无疑处设疑。这种方法犹如投石激浪,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并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田忌赛马》这课,教师虚拟一个情景:如果田忌按照孙膑的方法结果失败了。这样,教师借助合理的推理想象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有些问题较难。尽管学生阅读能力较强,思维比较灵活,但他们还是会有一时的思维受…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巧妙的设疑,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设疑呢?从设疑的新颖性、设疑的适时性、设疑的量力性、设疑的直观性、设疑的现实性、设疑的变式性、设疑的自发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离不开设疑提问,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我们一线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与思维能力时,首先应该使他们学有所思,学有所疑,巧妙地设疑提问,而后进行启发、引导,使他们通过合作去探讨、分析、解疑,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把课堂的主人还给我们的学生,并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进一步提高他们语文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能力。那么如何使设疑提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6.
设疑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对于后迪学生思维,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能力都很有好处;反之,若运用不当,则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设疑导思”的艺术。 1.设疑要有明确的自的性。教师设疑不是盲目的无的放矢,而应紧紧围绕教材,从教学  相似文献   

17.
疑能促思,疑能激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的设疑就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激情,就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地创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素质奠定基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从问题的设计着手,精心“设疑”,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须教有疑     
教学过程是求知的心智活动过程,也是学生不断生疑、质疑和释疑的过程。怎样设疑,于何处设疑,往往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品质。教师要巧妙设疑以启发学生生疑,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大胆提问,提倡先思后问,尽力帮助学生自己释疑,以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试着探讨了设疑教学、科学提问、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等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疑,即疑问,它是教学中的必然现象,是教学的先导和起点,可以说,没有“疑”,就没有教学。设疑,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方法。虽然,设疑,也就是设置疑问的意思,但是一个“设”字就说明不是一般的疑问,它充分体现了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主导作用。疑问在何时设,何处设,怎样设,如何启发学生,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这些都涉及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设疑的艺术问题。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进矣。”教师设的疑要能激发、唤醒、鼓励学…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抓住课文的重点,通过教师设疑的方式来达到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大力鼓励诱导学生质疑,变教师“自我设疑”为学生“主动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使小学生学会提问、培养质疑能力呢?本文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