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下到线上教学模式的改变,引发了课堂互动的变化.在线课堂互动空间的分隔、互动情感的阻隔以及互动边界的区隔,使课堂互动更具不确定性,教师身份认同也由此模糊化,并呈现出角色冲突化、身份边缘化、情感整饰化及主体缺场化的特征.教师身份认同模糊化的重构路径之一是发展情境化认知,即在不确定性中理解自我与世界,教师通过此认知方式,获得对在线课堂互动问题复杂性的洞见.教师借助情境化认知,打开情感通道,唤起对学生的连带感通心.经由情感的升华体验,教师更新道德生命力,创造共同求真的叙事文化.在对共同道德的追寻中,教师不断重构身份认同.后疫情时期,讨论教师身份认同模糊化的价值,不仅在于促使教师省察身份认同模糊化对专业发展的阻抑,更重要的是帮助教师转变视角,看到身份认同模糊化中孕育着新的成长契机.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身份的危机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专业身份往往面临挑战,它也是教师面对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提出关注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专业身份的重新建构,并以质的研究方法,指出教师寻求专业身份的过程充满了挣扎与无力感,因此要给教师以适切的支持与尊重,使他们获得专业身份的赋权,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一乔 《教育文汇》2014,(17):24-26
课程发展就是教师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的改革,而教师改革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改革。硬件的改革即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软件的改革即教师的个人情感和专业身份认同的跟进。然而,现今的新课程改革并未能重视教师的情感和专业身份认同,教师依然是改革实行的棋子,这影响了教师作为教育政策媒介的作用,也间接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度。  相似文献   

4.
课程发展就是教师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的改革,而教师改革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改革,硬件的改革即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软件的改革即教师的个人情感和专业身份认同的跟进。然而,现今的新课程改革并未能重视教师的情感和专业身份认同,教师依然是改革实行的棋子,这影响了教师作为教育政策媒介的作用,也间接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分析英语教师双重文化身份认同与教学对象互动形成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双重身份的体现应用以及作用,以及就如何充分发挥中国的英语教师的双重文化身份的优势,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广大英语教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李黔蜀 《教育研究》2012,(3):107-109,15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自我身份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提高教师素质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课程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也给重构新的教师自我身份提供了机遇和可能。促使教师自觉投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构建教师新的自我身份的前提,引导教师主动参与教改实践是构建教师新的自我身份的基础,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是构建新的教师自我身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作为实践类课程的教育实习,可以为高师学生提供真实的身份体验场域。在此场域之下,实习教师经历着原有学生身份的顺延、教师身份认同焦虑以及他者镜像下的群体身份认同、自我建构后的教师身份自觉等几个阶段。在充满教育意义的实习实践中,实习教师完成的是"此刻我是谁"的身份认同,实习教师既可能在今后的专业生命历程中进一步建构其教师身份,也可能削弱乃至摧毁教师感觉,从而在教师个体的职业生涯中形成身份的断裂。  相似文献   

8.
深化新课程改革,突破课程实施薄弱环节,依赖于教师主动地行动和真实地发声,而自愿的能动行为离不开教师身份的自我认同。教师身份自我认同分为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次,在新课程实施上,依次表现为忠实取向、相互调试取向和创生取向。提升教师身份认同层次,深化新课程实施,应明晰教师身份存在的根本,在新课程实施纵深行进中帮助和支持教师,关注教师生存境况,考量教师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保证。但在目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校、教师个人采取多种途径,共同努力,促使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身份"与"身份认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和探讨教师群体的生存状况,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可视为一种有意义的分析路径.现实中我国教师在身份认同上出现了"重叠认同"的现象,这使教师群体在认同方式上出现多元的选择状况,也凸显了我国教师生存的真实状态,即要在利益选择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文化的深层次支撑,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必定会发生自在的教师文化与自觉的教师文化的互动,即教师文化身份的冲突。当教师“感觉”到这种冲突存在时,教师文化身份转型会采取内在创造性转化的途径,也就是文化自觉模式。当两种“文化”缺少必要的和恰当的张力和冲突,即缺乏内在的驱动力而无法通过内在因素的创造性转化而完成转型时,教师文化身份转型就要以一种新的自觉文化因素从外部切人,才能同原有的自在文化层面构成张力和冲突,从而推动教师文化身份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的身份认同在课程、教学、教师与同事的关系以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层面必将发生一些转变。即教师要从官定的课程执行者向“生本”的课程设计者和共同开发者转变;教师要从以往的“高高在上者”向“共同遭遇者”转变,对学生实施“对话教学”;教师的群体文化要从“马赛克文化”向团结、互助和合作文化转变;教师要从“代理家长”,与家长缺乏合作向吸引家长参与,与家长共同管理学生转变。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课程变革的关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由于深刻的文化、制度缘由,教师阻抗表现为改革认同缺失、专业自我认同危机、课程权力泛化、课程素养弱化等,导致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应对课程改革对教师文化的挑战,重建教师教育专业共同体、重构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自我认同并推进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从而再造教师教育专业文化,应成为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建立在对国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践展开比较分析,指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表现在:开展旨在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注重教师教育课程的前沿性、灵活性和实用性;注重模块式课程的开发和教育临床研究;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方法;注重质的评价和严格把关相结合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由课程开发走向了理解课程,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与地位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课程知识的复制者和传递者;课程的研究者;课程的决策者和开发者.教师已经从一个课程的局外人、中介人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需要从制度、技术、师资等方面不断完善,以切实促进教师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程福蒙 《教育学报》2006,2(3):27-31
本次课程改革所争论的议题,直接或间接地,都在回应社会所面临的文化认同危机。本文将新课程改革放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互辩证的文化认同视框中,考察课程改革表象下论述的形成、实践以及论述实践反过来所建构的文化认同,由此了解课程改革论述在接纳与排除的机制运作下,搓揉出一个怎样的文化认同。讨论课程改革需求的解释之语言政治,不同的语言论述是如何互动,课程改革论述的崛起、转变暗示一个怎样的政治、经济和个人教育之间疆域的转换,以及在课程的论述中形成一个怎样的主体化模式,并对文化认同和课程教学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中长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近年来高师院校掀起了一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然而,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同样需要引起警惕。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虽然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仍然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的要求。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高师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应不断地变革:一是要确定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的课程标准;二是要立足于区域发展实际,调整课程比例,优化课程内容;三是要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实际,注重教育实践体验;四是要努力实现教师教育课程与中小学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9.
高师跨学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综合教育师资的培养受到了新课改综合教育实践以及顶岗支教跨学科教育实习的挑战,利用高等教育现有的体制,开展跨学科教师教育,是适应时代需求、基础教育实践需求和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发展的可行举措。本文对跨学科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变革教育理念与课程理念,构建基于"课程群"的跨学科教师教育课程计划与课程结构等策略,期望能为我国的高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