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看到新课程带来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如今的唱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唱歌教学的处理还不够理想.缺少唱歌技巧方面的指导,学生歌唱时随心所欲.有口无心.没有掺人情感的歌唱犹如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
2013年,是被公认的选秀大年。《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中国梦之声》……据不完全统计,有近20档音乐类选秀节目在荧屏上一争高下。一到周末的夜晚,遥控器就很忙,可是无论观众切换到哪个频道,都会看到有人在唱歌。从2006年湖南、上海两台的双雄并立,到如今的诸侯争霸,各个省级卫视你方唱罢我登场都不甘将市场一直拱手相让,从国外重金买来好节目的版权,于是大同小异的音乐类选秀节目齐头并进地杀入了市场。毫不夸张地说,一个省级台有没有大型音乐选秀节目,已经如同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需要参考一下有没  相似文献   

3.
卢俊伟 《成才之路》2014,(15):68-69
儿童对歌唱有独特的兴趣,每个儿童都有音乐的爱好,应该从小抓起,这是陶行知的一贯思想和主张。在幼儿园,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利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指导教师进行歌唱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对教师歌唱教学中的形式和方法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言,而歌唱艺术是由音乐和语言组成的表达歌曲内容的一种艺术形式.演唱技巧和咬字、吐字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歌唱.在中国,不管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字正腔圆”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传统声乐对吐字的要求.学习如何咬字、吐字和处理语言应当成为每个歌唱学习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许晓桃 《教学随笔》2010,(11):14-15,21
幸福一直是人们的追求。关于幸福的话题,常常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客观状态,拥有财富和地位才能获得幸福;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心中充满阳光自然就会幸福。那么,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幸福?  相似文献   

6.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决赛选拔刚在前一阵子落下帷幕。时下的歌唱选秀活动决不在少数,何以“超女”如此火爆?收视率如此高呢?于是乎,各大娱乐平面媒体应势而起,大张旗鼓发表了“其火爆的心理学依据”之类评论。一场投资称不上巨大的歌唱选秀比赛赢得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如此热情的关注和参与,是源于“超女”宣言中的“想唱就唱”,是源于延续真我的梦想,更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梦想,我们共鸣于“超女”们对梦想的憧憬、努力和执著。  相似文献   

7.
民族唱法是民族声乐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歌唱形式,在人民群众的音乐生活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民歌演员要想更好地演唱民族风格的歌曲,必须提高音乐修养,加强民族唱法体系中的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8.
幸福一直是人们的追求。关于幸福的话题.常常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客观状态.拥有财富和地位才能获得幸福;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心中充满阳光自然就会幸福。那么,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幸福?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下的音乐生产和音乐消费中,大众广泛接受的音乐式样是音乐的表演.更近一步说,歌唱艺术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声乐演唱,而是要达到形神兼备的表演,是“演”与“唱”的有机结合体,只有这样才能使歌唱完美.因此,我们的音乐领域或说我们的歌唱艺术出现了新的诉求,这种对音乐消费品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既源自音乐受众,也源自当下视听技术的推动.这种诉求也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原有的歌唱艺术进行重新地考察.从“演”与“唱”两个维度出发展开讨论,对歌唱艺术本体论进行了重新审视,进而考察了如何通过“演”与“唱”达到歌唱艺术的臻美.  相似文献   

10.
声乐是以人作为乐器的一种音乐艺术。作为乐器,其以人的腔体作为共鸣器,声带为音源,气息为动力。发声的过程中,气息的控制,声带的颤动,共鸣的运用等都与周身的神经系统密切关联着。歌唱,直接受大脑的控制和体力的支撑。有人说歌唱是一种运动,这有其客观的一面。不过,运动是有着很多不同的层次,而歌唱这种运动是需要更多大脑意识参与的运动。因此具体讲,歌唱应是一种心智和身体的运动。那么,我们在学习中,能够善于用心用脑,培养敏锐的思维、观察力、理解力,不断提高理念意识至关重要。以下就如何在不断提高理念意识水平中学习声乐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笔者观摩了南通市第四届中小学独唱、独奏、独舞比赛,感慨颇深.与前几届的"三独"比赛相比,现如今的中学生在独奏、独舞方面的技艺可以说是越来越精湛了,但就独唱来说水平有退步.这也反应了近年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视唱教学和歌唱教学被忽视了.笔者长期在高中任教,联系实践就高中的歌唱模块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沈奇岚 《大学生》2013,(5):67-67
正"让梦想插上翅膀在蓝天下飞翔!"故作激昂的主持人握着话筒,说着这么浪漫的话,在不同的电视台、不同的晚会、不同的选秀节目里,一遍一遍重复着。说着说着,仿佛梦想就该是和翅膀相连,在合适的机遇里振翅高飞,让众人瞩目。一台又一台的选秀节目在制造着一个又一个明星,承诺着一个又一个梦想。我们爱这样的励志故事,觉得梦想应该有个happy ending。世上的励志故事,我们从来不嫌多。我们喜欢看到丑小鸭变成天鹅,喜欢看到备受命运折磨的善良人历经困难后实现初衷。穷小子的奋斗史和灰姑娘的传奇故事永远是读者和观众的最爱。或许是因为现实中的匮乏,所以尤其被推崇。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声乐教学一直是以一种抽象式、经验式、模仿式的方式进行,对于声乐教学的科学化并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通过音乐声学和声乐概念的对应以及声音三要素中涉及到的声音的频率、音色、共鸣、振动频率、歌唱共振峰、声音传导等声学概念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我们应该合理的运用音乐声学的原理使歌唱艺术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演唱,是整个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易于被学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一个表现形式,所以也是最能让孩子们直接体验音乐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形式.正如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他,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由此可见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如何能够引导学生高效地实现呢?本人结合唱歌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在声乐中过多的紧张,不仅会严重影响演唱的顺利进行,还会导致不良的歌唱心.歌唱艺术是人的声音和语言的结合.歌唱的最大目的是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感情感觉,那么,为了表达的感情最生动,我们必须有一个坚实的基本技能与唱歌的方法.在声乐学习中,心理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思想导致不同的效果.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歌唱水平与舞台实践的影响.本文对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歌唱心理学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消除张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阅读者通过本文可以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提高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16.
耿钰 《新疆教育》2012,(16):115-115
按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规定,高中音乐课程由六大模块组成,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课程的必修课,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为选修课。在新的课标下的选修课我们选择了歌唱课,在高中上歌唱课对老师和学生都是挑战,我们即不能上成初中歌唱课,也不能上成艺术生的专业课。首先要明确对高中音乐歌唱课的认识,那就是一种全新的唱歌课,这其中既有针对艺术考生的声乐的成分,也有像初中的唱歌课的成分。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来把握高中音乐唱歌课的艺术性与技术性问题。下面将从以下两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爱音乐的女孩,对自己的好音色也很自信。现在选秀比赛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火热,很羡慕那些站在舞台上的选手们,我也很想参加选秀比赛,和他们一样,去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但是我不敢和父母说,他们总是认为学习第一,考大学才是最重要的。我要不要说服父母,让他们同意我去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呢?——Anne.yan  相似文献   

18.
有人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音乐,然后又有了歌唱,歌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是一门技艺性非常强的表演艺术形式。建立一个正确的歌唱状态是我们学习声乐的基础,只有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正确的歌唱姿势来练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正确的歌唱状态。  相似文献   

19.
首先,应理解和认识诗歌的丰富性。诗歌源于歌唱,歌唱是诗歌的本质特性。口头咏唱,是诗歌最原初的形式,它歌唱爱情,歌唱自然,歌唱故乡,歌唱生命,歌唱英雄,歌唱神灵。正是从歌唱的目的出发,诗歌形成了抒情诗、史诗、剧诗三种基本类型。在这三种诗歌类型之中,抒情诗最为复杂,它有儿歌、民歌、律诗、哀歌、颂歌、情歌、笛歌、琴歌、哲理诗、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等等名目。但是,就诗歌的深度与广度而言,史诗与剧诗更值得重视。史诗,往往包容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精神与理想,它的英雄主义精神最能激活民族的思想文化创造力。剧诗,由于与音乐、…  相似文献   

20.
歌唱教学不论在高中歌唱模块课堂还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新版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歌唱是以人声为媒介表现音乐、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是培养学生艺术表现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歌唱教学中我们发现了这几种现象:老师指导学生要轻声歌唱,一部分学生的声音变虚了,轻声演唱变成了虚声唱,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没有了声音;遇到情绪欢快、活泼的风格歌曲,学生在歌唱时音量很大,试图加大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这样的声音音色生硬、不细腻,缺乏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