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胡表演中的二度创作,体现出音乐的本质属性,是将二胡乐谱转化为实际音乐的过程。二度创作并不是简单地整合乐谱作品,而是对二胡表演者的基本功、演奏技巧和情感运用能力的考验。要想增强二胡表演二度创作的感染力,还需要增强二胡表演的艺术表现力,增强表演者记忆力训练以及提高表演者灵活转变语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思想、风格、创作意图的集中体现,而在每一部作品中,作曲家都要在音乐的进行过程中,使用大量的乐谱标记来提示演唱、演奏者如何准确地表现其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艺术风格。对于声乐作品的演唱,这些乐谱标记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演唱者准确把握和诠释作品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二度创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范婷婷 《考试周刊》2010,(27):41-42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需要表演者对作曲家创作的作品进行再创造,只有表演者将其心灵与音乐作品彼此相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将作曲家通过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审美价值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4.
音乐集合了声音和表演的艺术特点,是一种自古发展传承至今的艺术表达形式,对音乐水准进行衡量需要综合参考表演、创作以及欣赏.音乐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给观众,表演者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自身的音乐体验进行了二次创作,能够将自身的审美情感结合词曲作家的情感共同传递给观众,令观众感受到一种艺术享受.音乐表演者结合自身的表演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够表现出自身特有的艺术风格,本文就音乐表演的艺术风格展开探讨,分析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立宏 《考试周刊》2010,(17):227-227
一首好的作品,必须由作曲家的巧妙构思,创作与演奏者的精湛表演、展现来共同完成。也就是说,乐谱的音符需要演奏者的表演给予生命。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在充分体现作曲家的思想的同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补充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给作品赋予新的诗意。对作品进行“再创作”,把乐谱的内容凭借其演奏技艺.绘声绘色、传情达意地感动每一位听者。如此演奏便称之为有“乐感”。  相似文献   

6.
音乐表演是音乐美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家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乐美,音乐欣赏揭示音乐美,这三个方面在不同层面上都体现着音乐艺术最有价值的东西。音乐表演艺术在音乐再创造的过程中。音乐表演者在诠释音乐作品、体现音乐价值的同时也展示着表演者本身的艺术个性。同时给审美者提供着精神上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7.
凡是音乐作品都存在着一个二度创造问题,因为中只有通过二度创造,才能把音乐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在这里,我只想就歌曲教学中的二度创造谈谈我的一些体会。(一)二度创造的意义音乐表演即是作为第二度创造,那么它的本质意义就不仅限于对第一度创造的传达和再现,它还必须能够体现出表演者的创造。尽管音乐表演是在第一度创造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这却并不意味着只要按照乐谱原原本本的进行表演,就能够完成音乐表演的创造使命。如果作这样的理解,就会把音乐表演变成一种毫无生气的机械显影。这类表演者充其量只…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其他艺术作品的创作,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相对特殊。它是由作曲家与音乐表演者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的活动。作曲家的创作一度创作,是有意识地把众多音符组织在一起形成有结构的作品。音乐作品只有通过表演者的舞台演唱(奏),才能在听众的脑海中形成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这种表演是建立在表演者对作曲家了解及音乐作品的理解的基础上,称为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9.
歌德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灵”。音乐对人类产生的震撼力量令人无法抗拒.凭借其丰富的内涵,变幻莫测的想象,广阔无限的音乐语音来表达喜、怒、衰、乐,借助人们听觉,走入我们的内心世界。一首好的作品,必须由作曲家的巧妙构思,创作与演奏者的精湛表演、展现来共同完成。也就是说,乐潜的音符需要演奏者的表演给予生命。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作曲家的思想,同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补充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给作品赋予新的诗意,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相似文献   

10.
音乐表演中的忠实原作与表演创造是音乐表演创造美学原则的首要观点,必须要兼顾两个方面的和谐,尽量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音乐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只有通过表演的方式才能展现真正的艺术价值,换句话说,音乐是一种不可脱离表演的艺术。表演者通过演绎作曲家一度创作的结果来展现作曲家想要表达的内容、情感、内涵、意境以及精神思想,这样欣赏者才会感知到作曲家的艺术语言从而领悟作曲家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适度的增添表演者的个性达到体验与情感的融合从而体现出音乐表演中的创造性,既要精准的传达作曲家的意图,还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领悟赋予其鲜活的创造力,这样才能为欣赏者呈现尽善尽美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1.
音乐实践包括创作、表演、欣赏三大环节。在音乐创作中,创作者主动寻求和创造符合自己审美意愿的音乐,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从乐谱变为生动的音响,必须通过演唱、演奏者的表演活动。在音乐表演活动中融汇了表演者的心血和对音乐的再创造,即音乐的“二度创造”。因此音乐表演也是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音乐欣赏是欣赏者(主体)与被欣赏的音乐作品(客体)相互交融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欣赏者不断将自身的情感和想象等投入到音乐作品中,把音乐作品这个外在的审美客体,变为欣赏者主体的审美感受。因此,音乐欣赏的审美体验活动也是一个…  相似文献   

12.
音乐表演是音乐艺术的再创作。这一再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解构和重构的过程。音乐表演的成功与否,和表演者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气质、情感、意志三种心理因素对音乐表演的影响最为直接。气质决定音乐表演的艺术风格,情感激活作品的艺术内涵,而意志则是确保音乐表演活动完整、得体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声乐表演技巧是确保声乐表演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主要表现方式,在进行表演的时候,表演者必须要通过强烈的感情表演、自身和作品进行有效结合来感动欣赏者,引发欣赏者和表演者的共鸣。声乐表演是关于音乐作品的又一次创作,其中包含作品的内在审美、特色,表演者关于作品的理解、感受等,具体进行声乐艺术实践的时候,必须将不同的因素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得音乐作品可以进一步得到发展;但是这些目标的完成是与相应的表演技巧息息相关的。表演技巧在声乐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表演"是音乐实践的中间环节,是在第一度创造基础上进行的第二度创造,即对音乐作品的再加工过程。而"投情"作为音乐表演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活动,支配着表演者的内心情感,是一种将作品情感基调与作品创作分析融合表演过程,属于表演心理学范畴。本文试图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断桥遗梦》钢琴伴奏,运用音乐美学相关理论,尝试分析艺术...  相似文献   

15.
声乐表演,是指表演者在原音乐作品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赋予原作品更多的内涵,称为对原作品的"再创作"。声乐表演的"再创作"要求表演者既要忠实于原作,又要加入自己对原作的理解和感悟,创作出能够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品,对表演者的技巧和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音乐表演美学是美学中的一个旁支,其是音乐作品与音乐欣赏之间的一个媒介,只有表演者或者演奏者在遵守原作品的所处的时代、风格及其体裁等条件的情况下将一个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经过反复磨合,才能把音乐作品的美表现出来。本文以音乐表演美学的三大原则即真实性与创造性统一、历史与时代性统一、技术性与表现力相统一的原则对这首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表演设计方面分析黄自艺术歌曲《思乡》中的音乐表演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音乐表演艺术风格美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表演艺术是一个独立的、创造性的表现过程.它既再现着音乐作品的历史时代与艺术风格特征,又展示着音乐表演者鲜明独特的个性和娴熟精湛的技巧,是音乐表演艺术家审美意识与创造激情的具体体现.因而,必须准确把握音乐表演的艺术风格,才能将无声的乐谱变成富有生命感的、充满丰富情感意韵的音乐律动.  相似文献   

18.
声乐作品——歌曲是音乐作品中唯一一种通过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来揭示人性;抒发感情;唤起听众共鸣的艺术形式。其存在价值及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是通过歌唱家或演唱者的演唱体现出来的!因此,在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声乐教学中,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与诠释——二度创作和歌唱的艺术表现——表演,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是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音乐表演也是音乐的一种再创活动。在音乐创作中,表演者要投入自己的情感来表现音乐作品,这种情感的表现是建立在对作品形式和作品中情感内涵把握的基础上。音乐表演艺术是音乐表演者和听众之间进行的互动。本文主要讲的是对音乐表演的形态类型、基本特征规律、表演艺术风格以及心理调控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为广大演奏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声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它必须通过表演者乐器性的声音才能将作品中的乐思、情感、内涵等加以传达,把谱子变成有声,有情,有形的歌唱艺术,可以说是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表演者的二度创作,单独的乐谱是不能够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的,只有通过歌者的歌唱和恰如其分的表演融合在一起,才使得音乐作品具有了艺术感染力和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