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的"南音"是流布在闽、台、港、澳以及东南亚区域的一种传统乐种。但在古代文献的《二十五史》和《十三经》中,它却有另外的意义表述。历史资料显示现代"南音"与历史上淮河流域的"南音"有着一种渊源关系。历史"南音"的方位性通过江浙一带"清商乐"逐步表现出它的乐种性,为现代"南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了现代"南音"对历史"南音"的继承。  相似文献   

2.
南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在中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地区都较为流行,但是它在其他地区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待于提高.南音的国际传播有赖于其外宣策略及外宣话语效果,而专事于话语策略和话语效果的西方修辞学能为南音的国际传播及南音翻译提供相应的理论性建议.提高南音的国际影响力,应充分重视受众因素,精心策划宣传文案及选择话语平台,构建修辞人格.提升话语效果和影响力,逐渐培养海外人士对南音的了解和喜好,使南音真正"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吴宝雅 《考试周刊》2014,(93):180-181
南音,因其"古朴、典雅"的特点,享有"中国活的音乐历史"、"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之誉,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和许多传统的民间文化一样,南音也曾一度面临生存困境,因此南音的传承,任务重大、意义深远。作者在教学工作中把南音引进课堂,将南音融入音乐教学中,尽己所能做好南音的传承工作。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南音晦涩难学,尤其是节奏缓慢和缺乏舞台动作,他们不感兴趣,这是南音进入课堂的瓶颈。因此,南音要真正意义上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推广,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南音的文化内涵,更要通过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化功能。教师作为南音的传承者,需要好好运用南音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喜爱并学唱。作者对几年在南音实践教学中的收获和思考进行论述,希望能够通过学校的南音教学推广,为南音的传承作出贡献,并唤起大众对优秀民间文化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从三方面研究南音“郎君”的文化价值:1、南音“郎君大仙”的源说及文化现象。2、南音“郎君”在海内外传播的主要方式。3、南音与“郎君”是整体的“活化石”现象。研究目的意在补充南音的“世遗”价值。  相似文献   

5.
南音,是一种古老的乐种.南音的乐律、乐谱、乐器和演唱形式,都保留了唐宋古乐遗制,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中国民族音乐的根".2002年5月,泉州南音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正式启动.这篇文章,以一个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视角,展示泉州市长期以来为保护和振兴南音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并就南音艺术的传承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音弦友的年龄、师承关系及来源作出分析,进一步总结南音弦友生存的现状,诸如断层现象,文化程度偏低,以及缺乏研究人才等问题,提出南音进中小学,提高重要传承人社会地位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福建南音的乐律学研究是南音形态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通过民族音乐学的实证方法,进而从调、谱、器三个角度分别切入,意欲对已有文献中福建南音的音律关系及乐律思维方式进行整合。希望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纷繁复杂音律现象的研究工作增添一些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泉州南音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具有鲜明的闽南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从泉州南音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传承价值,进而从学校教育、官方南音社团和民间南音社团三方面提出泉州南音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泉州南音打击乐是一种以打击乐器为伴奏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变迁,南音打击乐由传统"嗳仔指"的演奏到不断创作出新的打击乐作品。文章通过对创新作品《南音打击乐与梨园旦科》的分析,探究南音打击乐创新运用的衍变发展,并由此引发对南音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泉州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南音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本次研讨会由主题报告、论文宣读、学术研讨与观摩南音表演四部分组成。学术研究的内容包含南音指、谱、曲综合研究、个案分析、表演研究、曲牌研究、乐谱研究、曲词关系研究、方言问题研究、考古研究、传承与传播研究等,许多研究成果具有独特的创新性,是南音学术届的又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南音(泉州弦管)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名录>,在长期以来南音曲谱等相关历史文献严重缺失的情况下,目前发掘并公开的<明 刊三种>、<道光指谱>、<文焕堂指谱>和<泉南指谱重编>等明、清南音传本就显得十 分珍贵,为"申遗"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在介绍以上明、清南音传本的基础上着 重论述了它们对我们了解、认识明清时期的南音发展状况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  相似文献   

12.
吴楠楠 《教育评论》2014,(2):111-113
泉州师范学院将南音人才培养纳入高等教育的范畴,以期培养南音传承人才。文章主要从泉州师范学院南音的办学历程、南音艺术硕士培养模式及反思入手,阐述了泉州师范学院南音专业艺术硕士的培养特色,以及其培养模式对艺术硕士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音指套的形成历史悠久,其中《我只心头》指套是迄今发现最早有相关记载的南音古曲。该古蓝传承衍进,历经明代、清代、民国、新中国四个历史时期的南音(南戏)文献记载,从小领域真实映照出南音传承历史大背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依据历史资料,通过插图举证,从明刊指套萌芽、清代指套衍进、民国时期指套记载、新中国时期指套记谱诸方面分析研究,旨在探索南音传承的历史奥秘。  相似文献   

14.
南音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受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使这一古老乐种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专家学者们对其历史根源、艺术构成及表现形态等做了细致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在乐种的归类上南音被归为"曲艺"一类,但其与说唱音乐在性格上有迥然的差异。由于发展脉络的模糊认知导致对乐种定位的偏离。从中国传统器乐组合形态角度探寻南音的历史源流,旨在拓展研究思路,为探明南音发展的过去、将来提供另外的研究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新生代作家笛安就推出了新作龙城三部曲之终结篇《南音》。刘震云在阅读完《南音》后,评价道:"从《西决》到《东霓》,再到《南音》,从相同和不同的角度,笛安越来越露出大家风范。"面对名家热捧,笛安会很清醒,她总会反  相似文献   

16.
南音"指骨"工尺谱和唱腔是南音中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种表现形式.工尺谱是基础,唱腔是在其基础上即兴润饰形成的.二者在节奏、旋律、反映方言字调的影响等方面体现了内在统一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百鸟归巢》是泉州南音"四大名谱"之一,简称"归巢",也有部分手抄古本称之为"百鸟",其演奏技法特殊,曲调婉约,结构讲究阴阳和鸣,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音乐美学。该曲常作为南音会唱的结束曲,称为"煞谱",并借"宿鸟归飞"的音乐意境,寄托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对故国家园无限的怀念和深深眷恋,是泉州南音"谱"的典范,世代传承,久盛不衰,具有深厚的音乐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阴阳思想是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奇妙的南音三弦从音乐表现的向度,凭借收敛与展现的特质,错落有致地诠释了这一神韵。因此,南音三弦科技思想所要研究的,便是承载科技思想的南音三弦,以及体现在南音三弦上的科技思想。  相似文献   

19.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是一部著名的美学论文集,认真读来发觉它更像是一本优美的散文集,字里行间流露的全部是宗白华先生对美的感悟。读它如品茗,细腻而不乏深刻,犹如泉州南音,悠扬缓慢,使听者浮躁的心趋于平和。本文主要通过书中"美从何处寻"、"空灵"、"净化"等方面,对南音美学进行了的几点思考,惟愿作散步之谈。  相似文献   

20.
南音曲牌与唱腔的基本结构中蕴涵着丰富的南音乐学功能,其中南北交类曲牌颇具特色且有学术研究价值。通过以典型的南曲《听见雁声悲》为例,从南音与南戏相互融合的历史痕迹、南音曲牌的基本音乐结构与南音曲牌唱腔的特点,论证探讨南音“南北交”的源流、乐学功能与唱腔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