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方面分析描述了"动词+个+非体词性成分"结构。共时方面,从语义和结构方面认为其中的"非体词性成分"在该结构中作补语,"个"为助词。"动词+个+补语"结构大致产生在元代,并进而从历时方面对其发展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学者、媒体以及地方政府等力量的介入,作为地方性民间信仰形态的范庄龙牌会开始被逐渐纳入到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来。这一发展动向在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都有所表现。本文从历时和共时两方面,对传统的以民间信仰活动为核心的地方文化与新的以龙文化为核心的公共文化在同一时空下的消长进行解析,力图发掘这种新的公共文化被打造出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的接触中,必然会出现不同社会群体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语言态度。本文通过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分析英源外来词。根据汉语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史,汉语中的英源外来词的引进可以分三个不同时期进行历时考察,即"五四"至1949,1949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至今。在这三个历史时期内,又通过共时的分析,对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语言态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现代语言理论,从句法结构、事件类型、情状类型、时制结构等方面对历时语法中的"Vx(著)着"中"(著)着"、的全部分布进行描写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共时角度和历时角度对"VX(著)着"中"(著)着"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许多共时的语法变异能够从历时变化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水浒传》为语料,研究在著作中"吃"字的使用状况,考察"吃"字使用频次与语法特征。运用"古代汉语—普通话—方言"三维的视角、共时与历时对比研究"吃"字的演变,深化对"吃"字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就对<金瓶梅>中程度副词"十分"进行穷尽式的考察,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从句法、语义、句式等角度进行共时描写,同时从历时的角度与现代汉语中的"十分"进行比较,以勾勒出程度副词"十分"在<金瓶梅>中以及近代汉语末期所呈现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7.
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非诚勿扰》,可分为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共时方面主要指女性符号的共时出场,她们以不同装扮风格和造型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奢侈性"陈列的女性符号的盛装景观,而盛装景观的表象之下隐蔽的则是男性视角的观看;历时方面则指向男性符号的历时性出场,在这种嵌套型的叙述结构中,蕴涵着富有活力、个性化的邂逅,充满着变数和未知,所以能形成一次又一次的观影高潮。然而,由这样一种陈列方式和叙事策略精心营造出的浪漫絮语,只能局限于舞台,仅仅是"仿象"的自我生产,根本不具有指涉现实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儿化"现象是普通话和北方方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对其研究的文章很多,有共时的研究,也有历时的思考,主要有三方面:普通话的"儿化"现象研究、方言"儿化"现象研究和对其演变的研究。总观这些研究,其中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方言与共同语的结合、共时与历时的结合、多方言的综合比较研究等还做得不够。  相似文献   

9.
当前构式语法在中国语法学界十分流行,《现代汉语常用构式的共时与历时互动研究》应时而出,视角新颖,论述全面深入。该著在框架上搭建了现代汉语常用构式的语法体系;在内容上对汉语中的常用构式进行精细化描写和解释,构建了现代汉语常用构式的承继网络;在研究视角上分别从共时、历时、对比、认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很好地践行了互动研究的承诺;在研究范式上注重形式化的表达方式,从而使整本著作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论证有力、结论可信。  相似文献   

10.
引言 本文以历时中包含有共时,共时中包含有历时的相对时间观为哲学基础,利用动态流通语料库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在共时状态的现代汉语中对新词语进行历时考察与监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词语在使用时容易产生混淆,比如"偶然"和"偶尔"这一组词语。本文基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语料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偶然"和"偶尔"进行描写对比分析。在共时方面,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偶然"和"偶尔"的句法结构基本相同;二者在表示发生时间不确定,发生概率低时可以互换,其余义项中则不可以;二者的句类分布基本相同,连接功能则有区别。在历时方面,对"偶然"和"偶尔"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结果发现"偶然"出现时间早,"偶尔"最早的意义与"偶然"相同,二者在句中承担的成分基本相同。由于其句法相似且有共同义项,导致这两个词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权威语料库,从历时和共时层面,考察了汉语单音维度形容词组配成双音维度形容词的可能性,探讨了汉语单音维度形容词的认知等级及其认知阐释。研究发现,第一,从历时角度和共时角度出发,单音维度形容词"高"和"深"在人们的认知顺序中始终占据首要位置;第二,从历时角度和共时角度出发,单音维度形容词"厚""长""大"在人们的认知中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差异,且在共时层面的书面语与口语中的认知顺序也有所不同;第三,从历时语料库考察看,"厚"与"长"的认知顺序始终处于相同层面。  相似文献   

13.
加强蓝色文化建设是青岛实施蓝色硅谷战略的应然内容。蓝色硅谷文化与特定区域、传统海洋文化、海洋科技产业、和谐生态观念等密切相关。建构蓝色硅谷文化应从历时、共时、现时三个维度出发,在重视继承传统和借鉴国际先进建设经验的同时,强调契合蓝色硅谷建设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4.
文化观念是语言文化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体现了具体民族的精神特征。在文化观念研究过程中,语词的重要地位得到学者广泛认可。自然现象“雨”作为一个常量观念,体现了俄、汉民族的文化习俗、精神等特质。基于语言文化观念理论,以及“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和“俄语国家语料库”,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对比俄汉文化观念词“雨”,从词源、构词等角度分析“雨”“дождь”两词的异同,进一步探索其在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语法化是对语言变异现象的研究,历时、共时系统中都存在着变异。语法化研究中,历时和共时是必须紧密结合的两种视角。历时演变可以解释共时现象中的难题,共时状态中的交替和变异可以解释历时研究中的问题。汉语语法化研究在这两种视角的结合方面有了许多颇有影响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的作品及其哲学基础,都宜放在中国文化总体结构中观察。中国文化总体结构的历时发展中,有三个基本的共时结构。先秦的南北义化交融,形成统一的中国本土文化,即汉文化,是第一个基本的共时结构。然后中印文化交融,形成东方文化,即唐宋文化,是第二个基本的共时结构。然后东西文化交融,形成中国近代文化,在“五·四”时期达到高潮而发展至今,是第三个基本的共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的接触中,必然会出现不同社会群体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语言态度。本文通过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分析英源外来词。根据汉语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史,汉语中的英源外来词的引进可以分三个不同时期进行历时考察,即“五四”至1949,1949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至今。在这三个历史时期内,又通过共时的分析,对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语言态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同一性"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索绪尔对"同一性"有着严密精确的论述,并进行了"历时"与"共时"的区分。目前有关索绪尔"同一性"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时层面上的"内涵研究"、"类型研究"、"关系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历时层面上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造字法的理论,根据汉字的共时和历时材料,考察汉字中"家"的造字法。分析了传统意义上的"家"从宀,豭省声的形声字造字法的不合理性,从汉字的文化意义以及汉字及其结构的历时和共时的演化来阐述"家"从宀,从豕的会意字造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在历时考察、共时描写和对比研究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传统语法对现代汉语副词"才"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学者们基于焦点理论而展开的与"才"有关的研究成果与不足,并尝试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