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音乐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其音乐形态有重大的转变.笔者从表演中心、表演形式、戏曲、说唱、器乐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宋代音乐转型的表现;同时,结合宋代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方面因素,探讨了宋代音乐转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宋代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是少有的开明的朝代,也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音乐形态有着很大的变化,即从以宫廷音乐为主转换到以以市民音乐为主;以少数人的欣赏范围扩大到更加广泛的人群,音乐呈现出新的面貌,音乐的表现形式和音乐性质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戏曲和说唱为主的多种民间音乐形式迅速发展,隋唐以来的曲子在宋代广为传唱,直接促进了宋词的繁荣;器乐在宋元时期有重要的发展;宋代的音乐理论著作为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如北宋陈旸的《乐书》、沈括的《梦溪笔谈》等,在宋代音乐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宋代音乐的繁荣发展来探究音乐繁荣背后的诸多因素,主要从宋代统治阶级的政治背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阶级思想和文化交流以及音乐发展的客观规律几个方面对宋代市民音乐兴盛的几个方面因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3.
4.
宋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在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文化意识及学术思想等方面都呈现出新旧交融的时代特征。这种历史背景的特殊性必然会影响宋代的文化和艺术,反映在绘画领域则是文人画的兴起。宋代在文人画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研究价值,本文以文人画与宋代的社会生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宋代文人画产生的时代背景、文人画家的审美风尚、士人心态等探讨文人画兴起于宋代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5.
宋代,在市民阶级的影响下,世俗音乐迅速发展,音乐的中心逐渐由歌舞伎乐转向民间世俗音乐.然而与此同时,教坊等宫廷音乐机构沿袭唐制,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全宋词》及《东京梦华录》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来探讨宋代教坊音乐节庆场合的重要作用、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教坊乐工技艺高超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法律文化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中国法学理论界政治解释学、法律注释学的倾向比较浓重,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批判主义、自由主义等法学观念及研究方法逐渐被我国学者所接受,并将其“本土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法理学研究的发展,并从更深远的意义上促进了中国法律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以此为代表的是90年代后兴起的“市民社会理论”,促使法理学的变革和更新,促进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研究市民社会理论与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的关系,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建设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宋话本的故事内容表达、人物形象塑造、语言文字描写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于当时婚俗的描写也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尤其对于“相媳妇”、“坐花轿”、“撒豆谷”、“拜先灵”等新婚俗的记录与描写,更是为我们了解两宋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婚俗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是国家政治生活领域之外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自主性社会领域,它表征的是国家与社会的二分.市民社会的生成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与德育改革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一方面,变革德育的精英化取向,使德育能够获得相对的独立性,是市民社会发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中国市民社会萌生的特点和它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也使这一转型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中西权力传统结构与资源配置机制的对比,重新审视了市民社会法治之路的主张,特别关注了我国法治路径的权力传统约束。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建构我国市民社会的重要问题。要实现市民社会的发展和完善,实现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协调,就必须承认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相对独立性,特别是市民社会的相对独立性。而支持国家与市民社会在相对独立基础上协调的条件或中介是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个转型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市民阶层及其音乐文化,逐渐替代宫廷贵族音乐而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音乐文化——市民通俗音乐文化。这种音乐文化注重写实主义,具有热情奔放和浅显直白的特点。戏曲音乐无疑是众多市民通俗音乐体裁中的杰出代表,综合运用诗、歌、舞等综合舞台形式,将市民阶层的寻常故事搬上舞台,赢得了市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瓦舍勾栏、酒肆茶楼、寺庙道观或街头巷尾等公共场所的演出活动中,不断吸收各类文化形态和艺术体裁的精髓,完成了由滑稽小戏向成熟戏剧的过渡,宣告了剧曲音乐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市民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规范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嬗变,既尚未对传统伦理进行梳理,却又进入伦理选择的多元化时代,市民的传统伦理道德约束相对松弛,非道德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抬头和泛滥。社会转型对市民伦理素质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市民伦理意识的提高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当今市民的伦理规范应包括三个层次的要素:全球伦理、制度伦理、观念与行为伦理。  相似文献   

13.
池莉的小说敏感地捕捉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了现实社会中某类特定阶层市民生存、婚姻以及人生观的本真状态,反映了社会现状以及特定社会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4.
墓志的性质在宋代普遍转向"传记文学",更多记载墓主的个人事迹和家族世系,本文通过士人文集中的大量墓志资料考察宋代士人的居乡生活。宋代西蜀文化发达、士人集中,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故将考察范围集中在四川地区,将考察群体集中于致仕官员、落第士人、居乡隐士三类,他们的普遍特点是:文化程度较高,又曾任官,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从事活动丰富多样。通过考察以期进一步了解宋代四川地区士人丰富多彩的居乡生活以及与乡里社会密切的互动,扩大对宋代社会各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人类自进入父系社会以来,妇女的社会生活及地位不断变化,随着宗法礼教观念的发展,妇女越来越被束缚在关于女性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的戒律之中。宋代尤其成为妇女生活的转折。  相似文献   

16.
瓦子又称"勾栏"、"瓦肆"、"瓦舍",为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一种更为大众性的享乐消费异军突起。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大小勾栏50余座。瓦子在宋代大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之所以叫"瓦子"是因为当时没有一个现成的名称,古人发现这类玩闹之徒忽聚忽散,犹如砖瓦之属,便将其聚会玩闹的场所称作"瓦舍"、"瓦子"。南宋末年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瓦舍者,谓其来者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相似文献   

17.
论宋代史学繁荣的社会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明 《天中学刊》2003,18(6):96-98
宋代史学繁荣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主要有: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局刺激;经济的继续发展;科教的兴立和良好的文化氛围;经治者的重视与鼓励。  相似文献   

18.
千百年来贯穿法学界研究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类的法权自何而来?自然法学家们把它归结为自然法或客观法的要求,黑格尔更进一步把它归结为“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但是,脱离了具体历史,脱离了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这种法权能是现实的吗?要真正探究法权以本源,我们就不能不研究——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9.
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了生活方式的变化。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人们的生活都与市场发展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致于在衣食住行、生产、消费等各个方面均显示出与前代完全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论市民社会的现代形态——从文化角度看市民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其历史形态而言,市民社会已经历和正在经历三种形态:文明形态、政治形态和文化形态。而市民社会之历史演进的过程恰是人类不断争取生活资料、生活空间和生活意义的过程。文化形态的市民社会作为一种自主、自愿、全面发展的生活领域和关系结构,标志着人们开始过一种真正属于人的生活,但它是以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方式和民主的政治运作机制为前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文化形态市民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