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的国门被打开,西方文化不断的被引进,众多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唱技巧在这股浪潮中散播到中国的大江南北,美声唱法就是在这个时期在中国展开了新的旅程。由于中国少数民族众多,戏曲腔调多样,诗词意境深远,美声唱法在具体"本土化"中,有众多难点和突破点,如今美声唱法在各大音乐院校都是以意大利语五个元音字母为发声基础、意大利语歌曲为演唱基础,而在语言文字的发音和吐字方面,中国与意大利语有着较大的差别,特别是在歌词意境上的描绘。如何以"美声唱法"来演绎中国古代诗词艺术歌曲、白话诗词艺术歌曲等方面,值得深究。现以美声唱法在中国古代诗词、白话诗词等两个方面具体实践为研究对象,对其"本土化"经验进行总结,为有关美声唱法本土化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美声唱法是声乐艺术中的瑰宝.美声唱法成了中国声乐教学的蓝本.发展中国美声,有利于美声唱法的世界化,有利于美声唱法的民族化,有利于国民艺术素质的提高.但是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歌唱语言的差异,声音至上意识,快饕文化的冲击都制约、障碍了美声在中国的发展.发展中国美声,要注意"美民"结合,加速美声的民族化;注重个性声音的发展,艺术歌曲的创作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强化市场意识,加强美声唱法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美声唱法兴起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并且很快便在歌唱领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美声唱法拥有着一套完整的发生训练系统,这是它能够在众多演唱方法中独树一帜的重要根源所在。美声唱法与中国作品结合在一起,是近些年中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演绎方式,也成为了听众最喜欢的音乐形式之一。本文将就美声唱法与中国作品的结合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4.
美声唱法在众多的歌唱艺术中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其原因是该唱法的母语是意大利语,在发音规律上具有特异性,并且与汉语语音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此,详细探讨美声唱法中汉语语音的演唱难点,分析意大利语语音的演唱优势,并提出在美声唱法教学中合理应用意大利语的方法,实现美声唱法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英语的本土化是英语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中国英语的本土化发展不仅弥补了现有英语在表述中国文化中独有事物和现象时的不足,而且成为向世界介绍华夏文明的桥梁。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英语必将同各种英语变体一样得到世界的认可,取得它的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6.
舒晓兰 《教师》2011,(29):125-126
英语的本土化是英语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中国英语的本土化发展不仅弥补了现有英语在表述中国文化中独有事物和现象时的不足,而且成为向世界介绍华夏文明的桥梁。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英语”必将同各种英语变体一样得到世界的认可,取得它的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7.
美声唱法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声唱法在中国现阶段的发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了美声唱法在中国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使其与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相比较,探析美声唱法在中国当今社会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美声艺术在当今中国现阶段发展传播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索了美声唱法民族化的规律。指出现阶段美声唱法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探求加快中国美声唱法发展的内外在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美声唱法发展的线索着手,对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和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探析美声唱法在高校发展的现状,指出美声唱法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分析其原因。文章就美声唱法的发展提出思考,为进一步繁荣我国的声乐艺术教育事业做出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语言作为主要的交流工具,总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的迅速国际化必然引起其广泛的本土化,在与世界各地语言的接触中产生不同的语言变体。这些带有地域色彩的"英语"不断发展、逐步被接受,并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被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变体——中国英语。它既具有全球化的趋势,又有地方化的特征。作为在中国的一种变体,中国英语也逐步得到关注。中国英语把中国独有的文化、语言、事物、意念和传统等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传入国际社会,同时也融入许多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和汉语特色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李雯 《考试周刊》2010,(32):215-215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历史形成 中国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音乐艺术,是汲取传统民歌、美声唱法、地方民谣及戏曲艺术广泛融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形式,有着中国民族的特色,也有着美声唱法的根源、科学的发声和演唱技巧。江明惇教授在《汉族民歌概论》中指出:“民歌是经过长期而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做.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周青青教授在《中国民歌》中将民歌界定为: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它一般是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集体的加工,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美声唱法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在欧洲各国得以迅速的发展,而美声唱法是否能够有效的与中国本土音乐进行结合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声唱法与中国本土音乐融合融合的必要性,深入探析了美声唱法与中国本土音乐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美声唱法在我国已有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在西方艺术歌曲和歌剧演唱领域,已经涌现了一批跨入国际水平的中国歌唱家。当前西方音乐的发展空间相对饱和,国际的文化融合使音乐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东方特点。中国的声乐艺术家可以借助美声唱法这一共同的"桥梁",把我国更多富有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精粹向全世界传播。  相似文献   

14.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五四”新文学时期从西方传入中国文坛的重要的文学潮流之一。但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在中国本土的生长环境及其发展情况来看,本土化后的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了自我独有的特征。通过对浪漫主义思潮的代表者创造社的分析可以发现,“五四”时期现实环境因素和文学家们的存在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及人格等,共同酝酿的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独有特质是审美政治化﹑现实化。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民族唱法是西洋美声唱法(Bel Canto)的起源,是在18世纪歌剧大发展时定格下来的.现在"美声唱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唱法盛行全球,并且影响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本土唱法.而中国唱法所包含的戏曲唱法、民族唱法和曲艺唱法,是中国歌唱艺术的精华,因此我们必须在借鉴外来唱法和保持、发展本土唱法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态度,将中国唱法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在美声唱法中比较注重吐字上的清晰与准确,所以运用美声唱法来演唱中国作品就成为了声乐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虽然美声唱法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时间,但是在演唱中国作品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就要从科学训练上入手,提高演唱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运用美声唱法来演唱中国作品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美声唱法作为世界声乐传世"瑰宝",源于欧洲古典声乐传统唱法,后经世人不断传承与演绎逐步形成的一种声乐唱法.其高亢委婉的旋律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和喜爱,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音乐文化财富.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各地美声唱法的普及与教育也相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后,很快被众多音乐工作者传承、应用,逐步形成教学科目列入国内各大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在美声唱法的系统教育之下,我们培养出了一大批蜚声国内、享誉世界的美声歌唱家.然而有一种现象却不容乐观,尽管我们引进学习美声唱法已长达七十年有余,取得成效的大多为意、德、法等外语形式的学唱,而以中国汉语语言形式的借鉴演绎却鲜有涉猎.身为中国人更应当懂得尊重民族的声乐传统,我们引进不是简单的学习与传唱,而应该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加以演绎.基于此,本文谨以科学的态度粗浅地分析了西洋传统美声唱法的规范化特点,透视了汉语言吐字发声应用美声唱法的问题,最后做出借鉴美声唱法唱好中国作品的几点思考.对美声唱法演唱中国作品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但在不同国家的语言下,就会产生不同的发声方法和风格。自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以来,在西方美声传统剧目的基础上,诞生出我国的美声唱法及作品。随着美声唱法在中国的近百年发展,作品演唱上也形成了多种风格。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美声唱法,作为一种科学的唱法,它表达不同民族风格声乐艺术作品的可行性和二者结合的完美性,已被欧洲诸国如法、德等国的声乐艺术家所证实。通过研究美声唱法在中国民族化发展的理论依据,进一步探索中国美声唱法民族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单描述了国内外声乐作品的不同特色。我国声乐的发展,民族唱法和声乐美声唱法的由来,结合美声唱法对中国声乐带来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声乐和美声唱法在结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将我国的声乐艺术以更好的姿态呈现给大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