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琼 《考试周刊》2010,(56):29-31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建中先生于1973年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的,是以传统民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和《女孩担水》为基础曲调加工而成的,描述了当时红军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的喜悦欢庆之情,以及陕北人民喜迎子弟兵的热烈场景。本文通过对该曲的曲式结构、演奏的方法、情感的把握等方面来具体分析该作品演奏中音色的把握.并主要从全曲的三个段落层次依次进行分析.从而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作品及在演奏该作品时要注意的问题.并引申出对于不同的音色该运用何种演奏方法去演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演唱构思、歌曲处理、歌曲的整体把握几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传递给听众美的、准确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没有去过陕北、延安。路途并不遥远,可隔着黄河、吕梁山,隔着广袤的黄土高原。但是,那一方地域在我们心中并不陌生,那里的土地、山川、风情、民众……好像可感可触。是什么使我们走进了、了解了那块土地?是文学和艺术。小时候读长篇小说《保卫延安》,那场“圣战”的宏大、艰苦、悲壮,解放区人民对党中央的保卫和支持,在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后来读抒情诗《回延安》,其间洋溢的革命战士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思念,延安人民对回归的赤子的浓浓情谊,至今想起来都怦然心动。有一首叫《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陕北民歌,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唱到五六十年代,直到21世纪初的今天,又在山西民歌手阿宝的口中唱出了新的韵味和新的意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相似文献   

4.
刘宇瀚 《文教资料》2007,(26):21-23
通过对陕北民歌特点的分析,以及对作品内涵、意境、声音、情感等方面的分析,来论证如何塑造出准确生动的蓝花花的形象,从自己内在的情感体验出发,深刻地理解《蓝花花》的艺术特色,从而更好地掌握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及歌唱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5.
《三十里铺》是陕北民歌信天游的代表作之一,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真摯深切,博得了人们的喜爱,人们纷纷争相传唱,歌曲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有其鲜明的音乐特色。本文以《三十里铺》作为中国传统民歌的代表,从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的演唱风格、音乐表现形式等方面探讨传统民歌在新时代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民歌就象这山上沟里的山丹丹等花种一样,遍地开放,姹紫嫣红,成为各具姿色的民歌大花园。男声粗犷豪放、底气十足,高亢嘹亮,响彻行云,唱出了黄土高原的雄浑之美、阳刚之美,女声声音尖锐亮丽、婉转悠扬,那歌声里似乎注入了无限深情,直抵听者的心窝,让人充分感受到男女情爱之深,之烈,沉浸在无比甜美之中。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歌是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表情达意最朴素的吟唱形式。劳动时解乏、苦难时解忧、恋爱时表白是其主要内容。直抒胸臆、苍凉高亢、自由奔放是它的主要艺术特点,期间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谭芬  郝磊 《文教资料》2008,(11):55-56
陕北民歌凝结着陕北人的智慧和情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是我国汉民族民歌的优秀代表.陕北民歌之所以具有如此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和其借用衬字、韵脚和谐、叠音自然、洪音和细音的运用分不开的,研究其语言的修饰,对于指导当前的民族歌曲的创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开花调"是山西省左权民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其曲调简短精干,曲式上下呼应,大多是即兴创作。大体由上下两个句子构成,2006年,"开花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本文从歌曲《桃花红,杏花白》、《会哥哥》《有了心思慢慢来》对其进行作品分析和演唱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建中是我国钢琴音乐发展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民歌改编钢琴曲《陕北民歌四首》将中西方音乐文化以钢琴技法进行融合,具有重要的民族钢琴研究价值。《陕北民歌四首》在创作上为进一步促使和弦和声与我国传统民族审美特质相契合而采取巧妙弱化偏音的方式处理;作品多次运用复调手法提高音乐层次,以及利用润饰手法提高变奏效果。《陕北民歌四首》以地域民族音乐作为改编基础,通过模仿民歌唱腔体现民族特质,通过模仿民族乐器强化民族音乐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金铁霖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的陕北民歌独具中国特色,由之改编成的钢琴独奏曲也很受音乐爱好者的欢迎.本文选取钢琴独奏曲《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来研究.首先,本文要从作品简介及作品写作背景进行研究,其次欲从音色与触键、情感、分句与踏板、节奏来探究钢琴独奏曲《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的演奏魅力,最后欲对本文进行总结.希望本文的研究能推动钢琴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并进一步丰富民族音乐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悠久的历史赋予陕北丰厚的民族文化传统,陕北民歌则在这历史中占有重要的文化地位。无论是与古代文人诗歌的互相影响和发展还是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乃至改革开放以来几度刮起的歌坛"西北风",陕北民歌已成为唯一传遍全中国的民歌。陕北民歌丰厚的文化背景、独特的旋律、鲜明的语言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烙印使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陕北民歌是用老镢头镌刻在黄土地上得音乐巨著,它不仅是陕北人精神的寄托,同时也是陕北人对美好物质生活的向往和呐喊。一首民歌的表情类型是由旋律、节奏、速度、润腔、词曲结合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不同都会形成不同的表情类型。不同思想感情的歌词可以改变同一曲调的表情类型。陕北民歌《东方红》这首家喻户晓的不朽之作,从一个原生态民歌的传唱中变成了一首雄伟、庄严的革命颂歌,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四个阶段的词曲变化得出不同的旋律与歌词。  相似文献   

14.
《二月里见罢到如今》是具有着强烈抒情的陕北民歌,创作至今广为流传,唱民歌的孩子无所不知,在高校之中也是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它的词含蓄而且婉转、并且有着明朗热烈的感觉,它的曲子旋律欢快活泼,而且有着柔和亲切的独特.本文特以故事解析、演唱分析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抒己浅见.  相似文献   

15.
陕北民歌是流传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部鸿幅巨著,一首饱含高原人情感的不朽史诗,这块光彩夺目的艺术瑰宝在民俗音乐史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本文中,以《西北回响》的中英翻译为例,借用"三美"论,从意、音、形三个方面分析和归纳了民歌英译的方法与技巧。主要介绍了如何恰当地处理汉语歌词中的比兴手法,实现上下文的逻辑连贯;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民歌中的叠词、垫词等音节、音律问题。  相似文献   

16.
阐释学是关于理解和解释文本意义的理论。阐释学代表人物斯坦纳提出阐释学的翻译四步骤,彰显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以斯坦纳的阐释学为基础,分析陕北民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  相似文献   

17.
"红色"陕北民歌是革命历史时期所产生的民歌,具有革命性、纪实性、口语化等特点,这些特点及陕北民歌歌唱的特性决定了在翻译"红色"陕北民歌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语义上力求忠实于原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音节数尽量等于或少于原文;译文语言力求口语化。用这三个原则分析对比《东方红》两个英译本,可以看出以上原则在两个译本中都有所体现,从而印证了三原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蒋育梅 《课外阅读》2010,(11):151-151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于1973年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本文分析了该曲的曲式,从技术、艺术两个角度,挖掘了乐曲的技术与情感表现。  相似文献   

19.
20.
20世纪初,西方复调音乐理论开始对中国专业音乐创作、教学和研究产生影响。经过几代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的努力,他们创编了大量具有多样性复调技法的音乐作品集,这些作品不仅证明了我国作曲家运用复调技术创作的高超能力,同时也为高等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创编实例。本文以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华先生创编的《中外民歌钢琴曲集》为分析对象,剖析其典型复调技法在织体创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