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找找看     
《小学时代》2015,(Z3):19
这张巨幅油画的名字叫《迦拿的婚礼》,是意大利画家保罗·委罗内塞(1528~1588)创作的,现存于法国卢浮宫。油画描绘了耶稣创造的第一个奇迹:将水变成了葡萄酒。画面中最主要的人并不是最左边的新郎新娘,而是坐在圣母玛利亚和门徒彼得中间的耶稣。  相似文献   

2.
除了《蒙娜丽莎》以外,达·芬奇另一幅闻名于世的杰作是《最后的晚餐》。根据《圣经·新约》,最后的晚餐是在耶稣被出卖钉死的前夜,与十二个门徒共吃逾越节的筵席。席间,耶稣指出十二个门徒中有一人出卖了他。达·芬奇以这个故事为题材,深刻地刻画了画中每一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表情特征,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逾越节前夕,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坐下来一起用餐。桌旁一共坐着十三个人。以后发生的事证明: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聚餐了。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很烦恼,  相似文献   

3.
当心儿童阅读口味"快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个故事耐人寻味:1918年2月14日,英军第60师奉命进攻杰里阔,欲将土耳其人从约旦赶出去。途遇一很高的石头山,山上有一个叫“蜜抹”的村庄,土耳其人盘踞村中,凭借险要的地形顽强抵抗。师部派出一个旅的兵力攻打山头,要不惜代价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有一个熟读《圣经》的少校,一听说“蜜抹”这个村名,马上联想到很可能就是《圣经》中提到的“蜜抹”。他马上拿出《圣经》,果然在“撒母耳记”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里找到了。《圣经》记载:扫罗和他的儿子约拿单以及跟随他们的人都住在便雅小阁的迦巴,但非利士人在蜜抹安营……有一日扫罗的儿子约拿单对拿兵器的少年说,我们不如到非利士人的防营里去。  相似文献   

4.
“睡美人”是西方一个著名童话中的人物,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以此为题材写了一个名为《睡美人》的舞剧,更是使睡美人天下闻名。美术中的睡美人绘画是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乔尔乔奈创作的《入睡的维纳丝》。维纳丝是罗马神话中的爱情与美女神,和希腊神话中的阿芙罗底特一样,从古代希腊到现在,以维纳丝为题材的绘画数以千记,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乔尔乔奈的这幅画,并且与别的画家不同,乔尔乔奈画的是沉睡中的维纳丝。他为什么要这样画呢?乔尔乔奈是这样认为的:维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故事耐人寻味:1918年2月14日,英军第60师奉命进攻杰里阔,欲将土耳其人从约旦赶出去。途遇一很高的石头山,山上有一个叫“蜜抹”的村庄,土耳其人盘踞村中,凭借险要的地形顽强抵抗。师部派出一个旅的兵力攻打山头,要不惜代价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有一个熟读《圣经》的少校,一听说“蜜抹”这个村名,马上联想到很可能就是《圣经》中提到的“蜜抹”。他马上拿出《圣经》,果然在“撒母耳记”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里找到了。《圣经》记载:扫罗和他的儿子约拿单以及跟随他们的人都住在便雅小阁的迦巴,但非利士人在蜜抹安营……有一日扫罗的儿子…  相似文献   

6.
朱淑鸾 《文教资料》2009,(10):14-16
莎乐美的故事起于《圣经》,在《圣经》中叙述的是施洗者约翰为信仰和真理而殉道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所蕴含的艺术因子并非仅止于此,故事潜在的衍生性、辐射性不断地成为后世众多诗人和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原型。文学在莎乐美这一故事题材流变中表现出想象的丰富性、创造的多样性、内容的独特性。莎乐美故事在文学领域的流变映照着时代文化的变迁,亦体现着文学创作的个体性。本文对莎乐美故事的流变,以及莎乐美在中国的影响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耶稣受难”出自《圣经》。《圣经·旧约》中的《以赛亚书》和《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对“耶稣受难”都有大致相同的叙述。在这些记述中,耶稣是作为上帝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形象出现的。他的身上集中了神性和人性这二方面。它是上帝之子,同时又是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言者。人神合于一体的独特性存在又让他在人与神之间起着沟通的中介作用。耶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作为“神之子”的耶稣,他主要是为了承受和解救世人所犯之罪,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而作为“人之子”的耶稣,他是为了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据说,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迭芬奇历时7年绘制了《最后的晚餐》这幅佳作。画中耶稣和十二门徒的形象均来自现实中的人。达芬奇创作这幅作品时,曾仔细观察过无数的年轻人,想寻找一张神圣的、能表现耶稣品格的面孔。  相似文献   

9.
科恩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有一次,他在阅读《圣经·新约全书·约翰福音》第21章时,看到了这样的内容: 耶稣对他们说:“把刚才打到的鱼拿几条来。”西门·彼得就去把网拉到岸上,那网网满了大鱼,共有153条……  相似文献   

10.
据说,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历时7年绘制了《最后的晚餐》这幅佳作。画中耶稣和十二门徒的形象均来自现实中的人。达·芬奇创作这幅作品时,曾仔细观察过无数的年轻人,想寻找一张神圣的、能表现耶稣品格的面孔。费力搜寻了几星期之后,一个19岁的年轻人被选定为耶稣画像的模特。历时6个月,达·芬奇创造出这幅名画的主角。在以后长达6年的时间内,达·芬奇继续努力着,逐个找到适合11位门徒的模特并完成了画像,这幅画的中间留下了犹大的位置,这是完成这幅作品最后的一步。这个门徒,就是为了30枚银币而背叛耶稣的人。达·芬奇要寻找一张贪婪…  相似文献   

11.
[经典背后的故事]一个小洋葱头也会有故事吗?当然,这个洋葱头可不是一般的洋葱头,他是一个勇敢、乐观、坚强、聪明能干的洋葱头。我们一会儿再来讲洋葱头的故事,先来看看是谁写出了好看的洋葱头的故事。意大利童话作家姜尼·罗大里,出生于1920年的意大利,他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面包师傅,母亲做女工。罗大里的童年是在“面粉口袋和煤炭口袋之间”度过的。罗大里17岁就开始当小学教师。罗大里是一个快乐的老师,他能想出独特别致的游戏,给孩子们讲各种有趣的故事。如果没有现成的故事,他就自己编故事。《电话里的故事》就是他在外地工作时,每天…  相似文献   

12.
一本《来自大自然的真实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一个6岁的男孩。他屏住呼吸盯着一幅画,心在剧烈地跳动。画中一条大蟒蛇张开血盆大口吞吃一个动物。书上说:“巨蟒一口吞下了被捕获的动物,并没有消化。之后,大蟒不能运动,躺在那儿要呆上6个月,它需要慢慢消化。”小男孩读了这个惊险的故事就一直在琢磨:被大蟒蛇吞下的动物可能还活着。几天后,他成功地用彩笔创作了他一生中的第一幅画。他拿自  相似文献   

13.
图画书上的画也是连环画的一种。想试试身手吗?那你就先构思故事的内容,然后画出有趣的图画书或连环画吧!想一想,应该画出故事中的哪些场面,才能让人家容易了解内容。大家都来画,最后和同学们交换看。  相似文献   

14.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对英美文化影响深远,为英美文学创作提供了永恒的母题。英美作家化用《圣经》典故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引用《圣经》中的词句或人名作为作品标题或人物名称,或直接引用《圣经》故事或对原型故事进行变形处理,作为创作素材;通过比喻、隐喻或象征等手法,把《圣经》故事的寓意融汇到作品的情节或人物的性格里,使这些故事发挥有力的陪衬作用;使作品中的故事、人物和结构与《圣经》故事大体对应,让《圣经》故事发挥隐含的参照作用。探讨英美作家化用《圣经》典故及其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和思想意识,更好地学习、欣赏乃至研究英美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5.
<正>我年轻时读过《圣经》,《圣经》里有很多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至今难忘。这个故事讲一个富人,他有很多头羊。《圣经》里计算一个人的财富都是用多少头羊来计算的,羊就好比是现在的银行存款。这个富人有好多头羊,还有一个城堡,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有一天,他突然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想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去远游,就把所  相似文献   

16.
安德鲁·洛伊·韦伯,这个名字在音乐剧的历史上已经成为“成功”的代名词。韦伯的音乐打破了流行与古曲之间的藩篱,他成功地将摇滚乐带入传统音乐剧之中,同时能兼含古典乐的精致优美。音乐剧的广受欢迎,韦伯的确功不可没,其泉源不断的创作才华早被推崇为音乐大师的地位,他历年来的作品至今仍强势地霸占世界舞台。1971年,融合摇滚乐、流行乐及舞台表演的“观念音乐剧”《历世巨星》,以嬉皮摇滚的观点重新检视耶稣受难的故事,可算大胆创新的革命。剧情由犹大的眼光来叙述耶稣受难的经过,无疑地是对圣经的传统故事提出质疑及反对。1978年的《依薇塔》取材于一位嫁给拉丁美洲独裁者的阿根廷女演员的真人真事。剧情编排采用倒叙手法,藉抽丝剥茧的方式揭开这位野心  相似文献   

17.
《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而且也是一部文学典籍。作为文学典籍,《圣经》具有鲜明的文学性,它对西方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文章试从文学角度入手,以文学题材为切入点,从《圣经》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几个方面论述《圣经》对西方文学题材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通天河故事中灵感大王吃童男女的主体情节应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钵迦伏诛篇中的独轮城故事。汉译佛经在史诗的基础上提炼出“罗刹鬼定期食人”的故事框架并影响了后世中国小说,致使一批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本土罗刹鬼故事诞生。《西游记》的作者吸取了本土罗刹鬼故事的创作经验,将取经见闻中的罗刹鬼故事高度文学化。可以说灵感大王故事的骨架是由印度文学搭建的,但其血肉是由中国祭祀文化填补的,该故事正是中印文化碰撞下共同孕育的硕果。  相似文献   

19.
<正> 由于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兴起,“在惊讶的西方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这种繁荣好象是古典时代的再现,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4页)当时,除涌现了一批象列奥纳多·达芬奇、米盖朗其罗、拉斐尔、乔尔乔尼,委罗奈斯等伟大画家外,还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或不太著名的画家。这样  相似文献   

20.
美国虽然科技和教育程度高度发达,但至今仍流传着一些传统的迷信观念,使得美国人对某些事物讳莫如深。1.数字13美国人最为忌讳数字13。他们认为13这个数字不吉利,会给人带来不幸。这一忌讳的来源,据说来自《圣经》,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同他的12个门徒一起吃饭,其中第13个人———犹大为了贪图30块银币,将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权者,并亲自为他们引路,抓住了耶稣。此后耶稣被钉上了十字架。因为犹大是餐桌旁的第13个人,所以西方人把13这个数字视为不幸的象征。在美国宴会上不能13个人同坐一桌,也不能有13道菜。很多高层建筑都没有第13层,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