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谈谈小作文     
作文由组词造句开始,然后是片断练笔。即便能够写作完整的文章了,片断练笔仍可继续。作文大都是命题写作,片断练笔则可灵活一些。夏丐尊在《作文教授上的一个尝试》中说:“我想设法使学生对于实生活有玩味观察的能力,以救济这个病弊,于是叫学生学作小品,叫他们以一二百字写生活的一个断片,一面又编了一点小品文的讲义教授讲解。行之几时,学生作文的态度及兴味,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学生的作文不是教好的,还有人说学生的作文不是改好的。这些话都是有道理的。作文教学的灵魂不在于教师的讲述,也不在教师的批改,而在于学生自觉的写作实践与写作过程中因创造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发即不可收”的创造激情。有创造才有快乐,有快乐才能创造。作文的兴趣只能从柞文中培养,作文的能力只能从作文中获得。因此,加强学生课外练笔的训练和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课外练笔最大的特点是自由随意,学生的写作行为不受时空限制,写作题材不受硬性规定限制,写作思路不受课堂训练左右。无论是在家庭、校园还是街头、上学…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进行课外小练笔,是快速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非常有效的方式。课外小练笔具有灵活性强、文体自由、篇幅短小、用时短等特点,它为学生的作文练习开辟了另一个阵地,因此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喜爱。然而在进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片面追求量的训练,忽视质的提高 【具体表现】课外小练笔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写作,学生可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感触,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却时常提出数量和字数的要求,如规定学生每天必须写一篇日记,每篇的字数必须达到多少,等等。这种强制性课外小练笔不仅限制了学生的练笔自由,而且容易让他们觉得这是每天额外的任务,从而失去写作的兴趣。实际上,部分学生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只能胡编乱造,甚至抄袭作文书上的作文,一边写一边数字数,不管质量,凑够字数为止。  相似文献   

4.
坚持每周练笔,即每周必须写一篇作文。在起始阶段,要对学生的“练笔”有所“点评”。点评要对症下药,语言要简短幽默,要以鼓励为主。当然,评语重点应放在技巧上,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兴趣。每周练笔还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我常在学生的作文批改中写这样一句话“贵在坚持”。心理学认为:要培养一个新的习惯,或者改变一个旧的习惯,必须设法使我们开头的力量坚决,尽量强烈,而且始终不要有例外,一直到形成习惯为止。学生形成习惯后,练笔之作,题材非常广泛,多是思想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练笔不受作文形式的限制,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表现自己,‘能及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多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没有一般命题作文的“挤牙膏”、无病呻吟的现象。学生尝到了写作的乐趣,乐在写中,其乐无穷,写作能力自会提高。  相似文献   

5.
很多学生畏惧作文,觉得作文太难,无材料可写或是不懂从何写起,久而久之成为"作文奴隶".怎样促使学生成为"作文主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作文要求适度宽松,让学生觉得作文不难;作文题材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作文指导范文引路,让学生懂得怎样写;作文评价欣赏激励,让学生乐意去写.帮助学生感受写作文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写作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每个学生手上一般都有三本作文本:一本是大作文本,主要是教材每单元要求写的作文;一本是小作文本,主要是结合阅读教学的小练笔;另一本是周记,主要是记录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会。根据三本作文簿的不同特点,笔者赋予这三种作文本不同的写作任务:大作文主要对学生进行作文方法的指导;小作文主要是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周记则是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7,(13)
所谓"正本清源",是指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写作的本体,把生活作为写作的源泉。学生是作文的主人,每个人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灵感冲动、表达能力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写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我表达和实用交际的需要。这一  相似文献   

8.
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作文教学明确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而目前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是不少小学生感到写作文有压力,不能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真实地表达出来,在作文中说假话、空话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恐怕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任意地拔高立意、狭隘地讲究题材的“有意义“、指导的程式化或随心所欲有关吧!……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的练笔事实上数量不在少数,但为什么很多老师总是抱怨学生今天写我与同学的一点矛盾,明天写妈妈送我上医院,后天写老师对我的批评教育呢?静下心来仔细审视,发现学生的练笔确实如装载零碎事件的一个集装箱,数量虽多,主题雷同,内容老套,弄成无病呻吟。考场作文自然也无法出彩。因此教师只有在写作中针对训练,学生在动笔时才会有的放矢。怎样使学生写文章有的放矢?我是这样开展训练的:一.针对性训练课外练笔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由随意,学生的写作行为不受时空限制,写作题材不受规定限制,写作思路不受课堂限制。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点滴小事,心灵深处的细微感触,都可以随笔记下,  相似文献   

10.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之重要毋庸置疑,因此,很多学生经常问我写好作文的秘诀.在我看来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说得大一点,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作文的过程.如果说作文足一棵树的话,它肯定要向生活汲取营养.要想作文长成一棵大树,单一的营养足不行的.看几本作文书,写几篇练笔,这就是很单一的做法.作文的营养一是来源于书本,二是来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三册语文课本最后一个写作单元是自由写作实践。这个单元的写作范围是评析同学的作文。一学期来,同学们已经写了七八篇作文了,到底同学们作文质量如何,写作态度怎样,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同学们自己评一评。这次的作文实践,就是评论、赏析同学的作文。看别人的作文,不仅能在写作上吸取经验教训,而且通过了解同学的思想、生活,也能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具体指导如下。  相似文献   

12.
闫晓燕 《教师》2014,(25):93-93
正细心的老师一定会发现,新《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不再沿用作文这一说法。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这就明确了小学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我们应该以常态的心理看待学生的作文。正向叶圣陶先生所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  相似文献   

13.
陈柳 《湖南教育》2008,(3):26-26
自由练笔是指学生不受任何题材、体裁的限制,自由地写作。为此,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作文集子,简称“文集”。要求每个学生给自己的文集起个诗意的名字,写上序言,而后每周在上面写上一篇作文。形式、内容不限,可谓自由创作。当然要求写真性情。实在写不出来时,可摘录别人的好文章,然后对其进行剖析,写出自己的看法,可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赏析。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写好一篇题材的作文简单,但教会学生如何写好所有题材的作文则需要老师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方法采授给学生.所以,我们往往说方法很重要,作文教学也一样,下面我就仅对自己在多年的教学工作所总结出来的些许经验来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局部的、片断的小练笔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好办法,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观察生活、选用材料、学习技巧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果把这种小练笔与完整的大作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使写作训练收到更好的效果。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都可以将小练笔与大作文结合进行。例如记叙文写作,学生往往写不具体,写不生动;写法大多是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如果把记叙文的写作,分解成若干训练点,诸如肖像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详写略写、顺叙、倒叙、插叙等等。每一次大作文解决其中的一个“点”,并事先将这个“点”进行小练笔。那么,每一篇作文,都会有一“点”新的提高。不过,这种小练笔必须精心指导,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一、说话就是作文。为了解决学生害怕作文的问题 ,首先我教育学生 ,作文并不难 ,因为作文就是说话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只要把自己想说的话用笔记下来就是好作文。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说话写话、听写默写等项训练 ,采取上说话课、你说他写、你读他记或自说自写等方式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并充分肯定这就是最好的作文。于是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顿消 ,作文兴趣高涨。其次 ,我要求学生养成天天写日记的习惯 ,一方面弥补学生练笔偏少的缺陷 ,加强练笔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观察习惯。时间一长 ,学生不仅通过写日记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由本人承担的“生活作文教学”研究课题提出:从生活中作文,在作文中提高生活的品味。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在学生生活作文中大力开展诚信习作教育。为此,我组织了一些有关生活作文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大书。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来写,作文往往"真情洋溢"。然而不少学生"身在宝山不识宝",对身边的人、事、物不加留意,没有素材积累,于是每到作文时便搜肠刮肚,作文就难免"空话、大话、套话"连篇了。为了增加学生的生活和语言上的积累,我采用了"微练笔"形式的随笔日记,作为对作文教学的补充,让学生通过平时的练笔去捕捉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使学生的作文呈现出个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最大的困惑是没啥可写,无话可说。不少学生总觉得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太平凡,写出来没意思,结果是七拼八凑,文章内容干瘪,无血无肉,更谈不上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视作文为畏途,教师视作文教学为“老大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作文要淡化文体,鼓励不受拘束地表达,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多写观察日记、生活笔记、书信和随感;鼓励想像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重在激发学生练笔兴趣。根据这一要求,本人在作文教学中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教学资源,构建了学科间融合的作文教学体系,让学生的写作题材有了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作文教学应该强调返璞归真,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真实生活.写自己想说的话.即使是一些让人不可思议的事也无妨.那么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拓宽习作题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做自己想做的。想自己所想的,写自己想写的,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创新作文的能力呢?我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