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翻译的本质就是再现原诗的审美特质和艺术魅力。围绕这一基本原则 ,在对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格律手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着重就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格律转换之相关技巧进行了探讨与归纳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充满了未定性和朦胧美,而这些意象的多义体现出了诗歌的美学复义效果,正是这美学复义让原诗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分析屠岸和梁宗岱两位译者的复义翻译效果,旨在期待更多的译者在理解原诗美学复义的基础上,再现原诗的美学复义效果。  相似文献   

3.
诗歌的美在于音韵节奏美、意象美、形式美以及修辞美等美学特征,这也恰好是诗歌的灵魂所在.对诗歌的翻译更应注重对原诗美学特征的把握,从而更好地把原诗的美感移植到译作中去.本文以翻译美学的视角对部分英语名诗进行分析,探讨英诗汉译过程中如何成功地将原诗的音韵美、形式美和修辞美移植到译作当中,从而使原诗的关感在译作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4.
诗歌因其"意""音""形"的独特形式成为文学翻译中的难中之难。许渊冲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本体论——"三美论",指出诗歌翻译需要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这是可以用来评价诗歌翻译优劣的重要美学标准之一,而"三美"的实现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从"三美论"出发,评析张广奎教授翻译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序诗,并与另本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张的译诗在意、音、形方面都比较成功地再现了原诗之美。  相似文献   

5.
诗歌的灵魂是意境,怎样再现原诗的意境是翻译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考察分析大卫.霍克斯的《葬花吟》译本,阐释了原诗中落花意象如何在目的语中得以传达和再现,揭示了诗歌翻译中意境美传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唐诗中诸多词汇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如专有名词、服饰名词、道教名词等等,是语际转换中的难点。因此,诗歌翻译过程中对于文化特质词的处理直接影响译文能否再现原诗优美的意境。文章以唐一鹤英译的《长恨歌》为例,具体分析了其对该诗中特质词的文化传递,指出译者应在传达原诗意义的同时,灵活处理其文化特质词,以便跨越文化鸿沟,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象似性理论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象似关系,为翻译研究特别是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象似性特点最为突出,文章从诗歌中存在的象似性原则入手,探讨了象似性理论对诗歌译者在理解文本、选择翻译方法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诗歌翻译中再现原诗象似性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在诗歌意象翻译中,译者不仅需用目标语移植承载原诗意象的物象,而且需再现原诗意象的组合方式,从而再造诗歌意境。意象图式是在人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具体空间的抽象概括,当这种抽象概括投射到诗歌的语言层面便会形成诗歌意境。将意象图式理论运用于诗歌翻译可以帮助译者理解诗歌中的空间描写及其隐喻意义,从而指导译者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再造原诗意境。  相似文献   

9.
再现原诗音韵美是诗歌翻译中重要问题,作者试从英汉诗韵在翻译中的巧妙"移植"、诗的韵律与文学语言的关系、诗的音乐性等方面,阐述透彻理解原文与"三美"结合以再现原诗音韵美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再现原诗音韵美是诗歌翻译中重要问题,作者试从英汉诗韵在翻译中的巧妙"移植"、诗的韵律与文学语言的关系、诗的音乐性等方面,阐述透彻理解原文与"三美"结合以再现原诗音韵美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1.
李凯  付瑞阳 《考试周刊》2009,(37):30-31
诗歌翻译不是纯语言转换和内容传递,还应将原诗中所包含的审美艺术与价值也传递出来,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近似相同的审美感受,本文从分析翻译与美学的关系出发.探讨在诗歌翻译中,译音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原诗中的美学艺术与审美价值,并在译诗中成功转换。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诗人情志的独创性抒发,翻译诗歌时要求译者最大限度地把原诗的情、意完好地再现出来。《锦瑟》是李商隐极富盛名的作品。本文通过对两个译者在翻译《锦瑟》一诗时对意象、典故的处理方式探讨了如何尽可能地保留并再现诗歌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诗歌翻译中能否传达意境也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立足中国传统的意象理论,结合中外学者从意象角度研究诗歌翻译的成果,对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的翻译原则和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可分为非文化意象和文化意象两种。对于前者.译者一般采取直译法.在保留原诗意象的同时再现原诗意境;对于后者.译者应善于变通.必要时可舍“形”取“神”,以保留原诗意境。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对意象的解读是诗歌审美的关键,也是诗歌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诗歌翻译关键在于原诗中的意象能否在译文中再现。意象是物我双向交流的产物,而原作者之意是意象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形象思维是诗歌的本质特征,如何翻译好诗中的形象是能否翻译好一首诗的关键。依据原诗不同的表达方式,翻译形象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严格按字面义翻译,修改、简化和意译原诗形象。完全直译不切实际,完全意译可能不利于再现原诗的韵味、情趣。以翻译形象这个中心出发,只有准确传达出原意,才能有助于保存原诗形象。因此,能否准确传达原意是翻译原诗形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古诗英译的意象组合美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翻译最重要的层次是美学层次,中国古典诗词的译者应努力将原诗意象组合创造的审美形态,通过译语充分再现出来。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三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意象组合美,即意象组合的动态美,蒙太奇之美以及情感美,并就三类意象组合美在英译文中的再现通过实际译例比较分析相应的翻译策略及应当引起译者重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上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应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作者提出论点并结合大量翻译实例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李白诗歌中动词英译的意蕴分析,得出了许渊冲对李白诗歌中动词的英译能够不拘一格地最大程度地再现原诗的阳刚美和柔情美.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性既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又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中国古诗语言模糊性在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各层面都有所体现。语言模糊理论对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把握原诗语言不同层面上的模糊性,同时观照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采取恰当翻译手段,在译入语中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诗语言的模糊关。  相似文献   

20.
《诗经》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开端,其创作手法对后世诗歌的体裁结构和语言艺术等影响深远。文章以《小雅·采薇》为例,从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深入理解诗中蕴含的象似性特征,关注诗篇结构和认知思维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译作对于原诗中象似性原则的忠实程度再现,探究译者为呈现原诗的形式与意义所作的语言选择及其表达效果,以期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提供不同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